大数据支撑“智慧监管”
2017-01-20
大数据支撑“智慧监管”
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错综复杂的监管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得不应对的一大难题。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否将上述监管信息有效地采集起来,加以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对全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智能化监管?“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正在破题。
为推进透明、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6年,寿光围绕蔬菜产业,开发建设了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以村边市场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实现了蔬菜产业智能化监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务。
1 像农业普查一样,把全市蔬菜产销和农资经营信息采集上来
“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全市15个镇街区每个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棚个数、蔬菜种类,点击输入一位农户的名字,可以查看到该农户所有大棚蔬菜的交易、检测信息以及农药使用情况,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大数据抓取来的。”在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展示厅,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给记者解释。
据平台主要研发单位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讲师刘红彬介绍,平台包含蔬菜种植、蔬菜交易、农业投入品交易、农业标准化技术信息、农业大数据搜索引擎、蔬菜质量检测和追溯数据共六大功能,可以查询到寿光蔬菜的产地、生产记录、检测记录和交易记录等信息,还可提供数据分析、价格查询、预约销售、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
智慧监管平台始建于2016年5月,2017年4月份开始正式投入实践应用,逐渐成为寿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中枢系统。该平台之所以能承担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一定量级的数据支撑,智慧监管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落地。那么,该平台赖以维系的大数据是怎样有效地采集起来的呢?
记者了解到,首先,寿光市政府责成农业局做好采集内容的设计,然后下发到各乡镇,乡镇再下发到各村。一个村有多少户种植户,每户有多少个大棚,每个大棚种什么品种,像农业普查一样,由村干部逐户进行信息统计,最后以镇为单位,把统计的纸质材料统一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数据录入。
“全市14万个蔬菜大棚、1 556处农资经营店、1 033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市场)和15处镇街检测室,所有的生产信息、检测信息和交易数据都要采集进智慧监管平台,我们从2016年9月份开始全市范围内采集,到2016年年底基本上完成采集工作。”刘红彬说。
全域范围内大数据采集是一件浩大的系统工程,但寿光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可见寿光对全域农业资源的调动和掌控能力。
2 农药产品须备案,贴上追溯码才能进入销售网络
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农资店经营小而散、农药销售不规范等构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巨大风险。对此,智慧监管平台祭出了哪些大招儿?
在洛城街道董家营子村的瑞胜农资超市,店主崔元芳每出售一件农药产品,都会拿起手中的扫码仪,对准经由市农业局备案的农药产品追溯码轻轻一扫,交易信息(农资店、购买农户、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就自动上传到了寿光市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
寿光首先统一规范了农资店农药进货的渠道。各大农药经销商在寿光市销售农药,必须先到农业局进行产品备案,由市农业执法大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赋予农药产品追溯码,才可以进入全市农资店的销售网络中。
其次,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寿光实现了农药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全市1 556家农资门店,每天哪家店卖了什么药、卖给了谁、多少量,在智慧监管平台“农投品管理模块”上一目了然。一旦有违禁用药情况发生,监管平台可以追查到所有违禁农药产品的销售来源、去向,同时可对违禁产品进行黑名单管制,其他农资店将无法扫码销售。
“以前,检测出不合格的菜,你得去现场问,这菜是从哪儿生产的,用了哪些农药,像查案子一样,很费工夫。这个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农业投入品监管立竿见影,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寿光市农业局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康晓颖说。
如何让农资店愿意使用并依赖这个系统,是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据康晓颖介绍,智慧监管平台“农投品管理模块”设计的初衷就包含了为监管对象服务的理念,除了监管之外,还可以帮助农资门店解决经营台账问题。只需轻轻扫一下商品代码,农药销售信息自动生成,实现了经营台账无纸化。
3 从村边市场开始,检测合格蔬菜就要贴上二维码
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但在不少地方,这一机制的效果往往被分散生产、零散上市而消减。那么,菜农众多、交易海量的寿光如何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将产销信息条分缕析、追溯到底的?又有哪些保障措施?
每天清晨,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的华仁蔬菜交易市场就挤满了前来卖菜的农户。市场的工作人员每收购一批蔬菜,就会登陆“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输入收购蔬菜的产地信息、检测信息和交易数据,随后打印出通过数据平台生成的二维码,贴在该批蔬菜上。
华仁蔬菜交易市场是寿光市1 033个村边市场中的一个,每天从村边市场交易的蔬菜可以直接销往全国各地。蔬菜在交易之前,必经检测,检测合格才能贴二维码。由智慧监管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实际上具备了产地准出的功能。
作为我国蔬菜交易的集散地之一,天南海北的蔬菜经由寿光销往全国,容易出现假冒寿光蔬菜的现象。“贴二维码是为了把本地的菜跟外地菜区分开来,保住寿光蔬菜的牌子。”寿光市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璇说。
严格产地准出,强化检测是前提。为了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寿光对以往质检工作由他人兼职、检测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进行了整改,每5~10个村边市场联合设立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同时配备一名专职质量检测人员,村边市场的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加强检测外,寿光还在加强基层监管方面下足了功夫。寿光建立了市农安办统筹调度、镇街属地管理、村联防联治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其中,村级监管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村长专权专靠,其他村委分工包靠,责任无法到人、权责不明晰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此外,将质量安全考核结果与村级运转经费、村干部工资挂钩,是寿光加强村级监管的一大亮点。2016年,潍坊和寿光市财政对988名村级监管员落实经费补贴237万元,有效调动了村委和监管员工作积极性。“具体到每个协管员头上,每人每月200元,这笔补助,考核合格才能全部领到,不合格就领不到或只能领到一部分。”洛城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主任刘银伟说。
(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