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豆炭疽病加重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2017-01-20穆桂花
穆桂花
(山西省浑源县农业委员会,浑源 037400)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面积1 966 km2,辖6镇12乡、315个行政村,年平均气温6.2℃,有效积温为2 786℃,年无霜期142 d,年降雨量平均为425 mm,多集中于7、8、9三个月;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5.7%;耕地总面积5.16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7万hm2,蔬菜播种面积0.2万hm2。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栽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所种植的蔬菜中,架豆即蔓生菜豆种植面积达0.065万hm2,占蔬菜栽培面积的1/3,由于其市场广,效益高,深受菜农的青睐,是该县蔬菜产业中的重要成员。然而,自2007年以来,由于架豆生产中的连年重茬种植,导致架豆炭疽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使农户遭受损失,已成为影响架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就架豆炭疽病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作简要介绍,并对其加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 危害症状
架豆炭疽病又名火烧疤,在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可危害叶片、茎、荚果及种子。幼苗染病,多在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呈溃疡状凹陷;或在幼苗茎部出现锈色条状病斑,稍凹陷或生龟裂,绕茎扩展后幼苗易折腰倒伏,终致枯死。成株叶片病斑近圆形,如病斑在叶脉处,沿叶脉扩展时成多角形条斑,初红褐色,后转黑褐色,终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斑,病斑易破裂或穿孔。叶柄和茎上病斑暗褐色短条状至长圆形,中部凹陷或龟裂。豆荚染病,初呈褐色小点,后扩大呈近圆形斑,稍凹陷,边缘隆起并出现红褐色晕圈,病斑向荚内纵深扩展,致种子染病,呈现暗褐色不定型斑。潮湿时上述各病部表面出现朱红色粘质小点病症。
2 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架豆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病原菌以休眠菌丝在种皮下或病残体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病体接触等传播。该病在该县5月中下旬开始初侵染,此时架豆展开两片子叶,子叶上有淡红褐色近圆形病斑,中心呈黄褐色,凹陷呈溃疡状。在6月中旬成株期危害叶片,造成叶面发黄,叶背沿叶脉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最后扩展至全叶。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要危害豆荚及叶片,严重时豆荚面出现直径近1 cm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至粉红色,病斑稍凹陷,并可发生再侵染,持续危害叶片及豆荚。
田间调查发现:重茬连作田块炭疽病发生严重;种植密度大、田间荫蔽、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土壤粘重、氮肥过量等也会导致发病率增高;田间虫害发生严重的,炭疽病发生率也有增加;气温在22~27℃利于发病,高于30℃或低于15℃病害受到抑制。相对湿度接近100%时适于发病。
3 加重发生的原因
3.1 耕作制度单一
近年来,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在家务农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耕作粗放,由于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没有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田间前茬留存的架豆病残体及周边杂草是炭疽病菌菌丝的最佳越冬场所,造成炭疽病菌基数累积。
3.2 植保措施不到位
由于农民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实不到位,在防治病虫害上存在误区,防治病虫只重视喷农药单一的防治方法,而忽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应用。如,架豆采收结束后不能够及时拉秧、清洁田园、深翻土壤等,未能对病菌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也不采取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措施,致使病菌基数逐年增加。
3.3 农业工具带菌
由于连年种植架豆使用旧架材,架材本身携带病菌,在架豆生长期当温度、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则借助风雨等传播。
3.4 肥水管理不当
当地农民对配方施肥意识淡漠,施入氮肥过多,而忽视磷、钾肥的施用,致使植株抗病力不强。一次性浇水过多,大水漫灌。下雨天田间排水不畅,有积水,天气放晴后,造成病害加速蔓延流行。
3.5 栽植偏密
栽培过密,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植株极易感病。
4 防治措施建议
浑源县架豆炭疽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提倡科学、精准使用化学药剂,以期达到减少化学农药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4.1 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架豆炭疽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杜绝在大田采种。架豆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一般蔓生品种比矮生品种抗病。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药剂拌种。温汤浸种:准备好55℃的温水,水量为种子重量的5~6倍,将种子倒入水中边浸泡边搅拌,让种子均匀受热,随时补充热水,保持水温10~15 min后加冷水使水温降至30℃,然后停止搅拌,再浸种10~12 h。药剂浸种:以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浸种30 min,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进行催芽或直接播种。注意药剂浸种后,必须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才能催芽或播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粉或 50%福美双可湿粉拌种。
4.3 加强田间农业措施
在架豆采收结束后及时拉秧,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销毁。拉秧清洁田园后,可用40%甲醛200倍液对土壤普喷1遍,以消灭遗落在土壤中的病菌。秋收结束后深翻土壤,利用冬季冰冻消融作用,杀灭病菌,春季结合整地增施农家肥。
4.4 架杆消毒
插架前20 d将架杆摊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混合喷洒,上下翻动使之着药均匀。然后堆垛,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10 d左右备用。
4.5 合理轮作倒茬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最好是与葱蒜类进行轮作。
4.6 合理密植
架豆一般适宜的密度:平地2 200~2 400穴/667 m2(每穴2株)、坡地2 500~2 700穴/667 m2。
4.7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个体发育,提高植株抗性。
4.8 合理浇水
整治排灌系统,低湿地要高畦深沟,降低地下水位。适度浇水,忌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少量多次,做到看天、看地,阴天不浇,晴天浇,地湿不浇,地干浇。
4.9 科学用药
要做到科学、精准、适期用药,早喷预防。在抽蔓或开花结荚前喷药预防,最迟于见病时喷药控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隔5~7 d喷1次,喷2~3次,前密后疏,交替用药,喷匀喷足,特别注意叶背面也要喷到,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