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有关造纸化学品文献摘要

2017-01-20

造纸化学品 2017年5期
关键词:纸浆题名纤维素

国内有关造纸化学品文献摘要

(编者按:本栏目收录最新国内相关造纸期刊公开发表的涉及造纸化学品的有关文献,内容包括文献题目、作者、刊名、发表年份、卷(期),起止页码和摘要。)

文献题名:速生杨木化学机械浆DCS的特征参数及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贾廷鹏,陈嘉川,杨桂花,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6-11

对速生杨木化学机械浆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CS)进行了特征参数测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CS的电导率、阳电荷需求量和Zeta电位主要取决于溶解物质(DS)。DCS的CODCr值较高,而DS的CODCr值较低。DS固含量为DCS总固含量的54.4%。DCS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其中Na+含量最高,其次是 K+、Ca2+和 Al3+。DCS 灰分含量为 14.9%。GC-MS分析显示DCS中MTBE抽出物成分多而杂,仅酸和酯类等物质多达10余种,其中棕榈酸质量浓度高达5.372 mg/L,其次为硬脂酸和油酸腈等。DCS中主要碳水化合物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中葡萄糖含量较高。

文献题名:氧化纤维素吸附银制备纤维素-银复合材料的研究作者:桑显葵,孔松,林嘉渭,等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12-16摘要:用氧化纤维素吸附银制备了纤维素-银复合材料,对吸附pH、吸附动力学模型、能谱进行了分析,并利用FTIR对纤维素吸附活性官能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TEMPO氧化的纤维素对Ag+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对Ag+的吸附容量为1.109 mmol/g,吸附过程符合Laguergren模型。FTIR表明,Ag+除可以和氧化纤维素的羧基形成键合,纤维素分子内羟基6-OH、3′-OH可能参与了 Ag+的吸附,从而使纤维素分子内羟基2-OH、3-OH、5-OH间的氢键结合受到影响发生蓝移。文献题名:钛白粉在装饰纸体系中的耐光性研究

作者:王唯诚,高岭,顾勇,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17-20

摘要: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应用于装饰纸体系过程中,耐光性存在较大差异。该

文在分析装饰纸体系耐光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装饰纸耐光性能与钛白粉表面形貌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合适无机包覆助剂以及有效包覆方式得到的钛白粉,其表面具有完整、连续的包膜层,将实现装饰纸体系良好的耐光性。

文献题名:特种纸针孔眼纸病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作者:王德,梁冰,李党国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21-23

摘要:特种纸具有用途特殊、产量小等特点,同时部分产品的定量偏低,又要求具有较高的白度、不透明度和灰分,导致填料比例较高,因此纸张有较多的针孔眼。对印刷性、透气性等有要求的特种纸,针孔眼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该文将对针孔眼的产生、控制进行探讨。

文献题名:水刺无纺布原纸的生产实践

作者:余仕发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24-27

摘要:水刺无纺布是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比例的木浆原纸水刺复合而成,原纸采用100%漂白化学针叶木浆作原料,通过特殊的碎浆、磨浆、抄造工艺,生产木浆原纸,并分析了原纸掉毛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文献题名:新型水滑石杂化材料对胶粘物的控制

作者:李国栋,盛俊娇,张方东,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33-40

摘要:为降低污染,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造纸工业大量使用高得率浆和废纸浆,并循环使用纸机白水,使得胶粘物在抄纸体系中不断积累和聚结,造成“树脂障碍”。该研究首先采用原位插层法将RAFT试剂——三硫代碳酸二(α,α-二甲基-α-乙酸)酯引入镁铝水滑石层间,然后利用RAFT试剂独特的调控性能将带正电荷的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ADMAC)接枝引入到同样带正电荷的片状水滑石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以水滑石的硬壳结构为中心,DADMAC软性支链为爪臂的阳离子可控型星形无机-有机复合杂化材料。通过调控RAFT试剂用量及DADMAC的接枝数量,调控这种复合共聚物的亲脂性和静电中和能力,以优化其对纸浆中胶粘物的吸附和固着效果。以期为胶粘物的有效控制及助剂的多功能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题名:麦草制浆绿液苛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作者:夏新兴,王芳,孙珊,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49-52

摘要:针对非木材原料因高硅含量而困扰碱回收系统及白泥碳酸钙回用的现状,该文对麦草浆碱回收绿液进行了苛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速率大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速率;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和硅酸钠的反应均属于二级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活化能为4.10 kJ/mol,氢氧化钙与硅酸钠反应的活化能为 2.30 kJ/mol。

文献题名:造纸废水处理中最佳高分子絮凝剂用量的确定

作者:金海兰,赵骏衡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53-57

摘要:通过测定其电荷密度、污泥的CST值,絮聚物强度等对3种造纸废水(印刷纸、化妆纸、新闻纸)污泥过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废水虽有所差异,但最佳混合添加量都在100~150 mg/L范围内。混合絮凝剂的添加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改善了絮聚物的强度,而且COD去除率比单独添加C-PAM时提高了大约20%左右。

文献题名:纸板生产企业用水现状及单位产品取水量分析

作者:叶杰文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58-61

摘要:通过对东莞市2家纸板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得出其单位产品取水量分别为9.95 m3/t和8.86 m3/t,达到《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规定的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先进值水平(箱纸板和瓦楞原纸先进值10 m3/t)。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作比较,结果表明:东莞市一些大型造纸企业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很有必要。

文献题名:降低制浆造纸污水中AOX和二噁英含量的探讨

作者:薛丽丽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62-65

摘要:该文就保证纸浆性能的前提下,优化制浆工艺漂白流程降低ClO2的消耗量,以降低制浆造纸企业污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和二噁英(TCDD)的含量。

文献题名:造纸厂污水处理上游异常排放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康志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8):66-69

摘要:造纸厂普遍存在水耗高、污染重的现象,自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对出水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通过对上游浆纸车间运行操作与化学品使用的梳理,列举了上游异常排放的类型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为污水处理正常稳定运行提供指导。

文献题名:乙酸/乙酸钠调控pH对杨木预水解液物化性质的影响

作者:于泉水,傅英娟,刘艳汝,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10):6-11

摘要:采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研究了共轭酸碱调控体系的水合氢离子浓度对预水解液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酸钠共轭酸碱可以抵抗预水解过程中由于果胶质及半纤维素侧链乙酰基等水解所形成的酸性物质,将预水解体系的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调控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溶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防止单糖的进一步降解和木质素的缩合。预水解过程中溶入液相中的物质主要以DS的形式存在,但预水解液中大约有20%的木质素是以与聚糖集聚成微粒或胶体的形式存在的,会影响后续糖类的分离与纯化。

文献题名:不同季铵盐改性剂对蒙脱土性能的影响

作者:赵敏敏,景宜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10):12-16

摘要: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ODBA)等4种改性剂以及改性条件对钠基蒙脱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改性剂均进入蒙脱土片层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蒙脱土的层间距,且ODBA的改性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利用ODBA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最佳改性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0℃,改性剂用量1.2 CEC(阳离子交换量),蒙脱土层间距由1.152 nm增加到了1.931 nm。

文献题名:纤维素酶辅助磨浆的增强节点研究

作者:林宏,吕晓萍,方滔,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7,38(10):18-21

摘要:以纤维素酶和漂白针叶木浆为原料,探索纤维素酶辅助磨浆对纸张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破度等强度指标的增强节点,并通过纤维质量分析仪,观测纤维素酶辅助磨浆中纤维的形态。结果表明:生物酶用量对生物酶辅助磨浆的成纸强度存在增强节点,抗张强度节点出现在生物酶用量0.04%处,耐破强度、撕裂强度节点出现在生物酶用量0.02%处。在成纸强度节点处,相对未添加生物酶浆样,打浆度为30°SR的成纸抗张强度增加39.79%,打浆度为30°SR的成纸撕裂强度增加18.84%,打浆度为60°SR的成纸耐破强度增加49.75%。纤维形态分析显示,纸浆纤维数均长度随生物酶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生物酶用量超过0.02%时,纤维疏松,纤维表面起毛、细纤维化显著。

文献题名:高光泽度抗菌食品包装纸的生产实践

作者:余仕发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1-3

摘要:采用一定配比的竹浆,通过对化学品选择及添加方式的优化,软压光辊压光,生产高光泽度、防油性能及抗菌性能良好的食品纸。

文献题名:3种混合木浆磨浆性能的研究

作者:刘波,吕晓萍,胡浩威,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6-8

摘要:采用不同比边缘负荷,比较研究了3种混合木浆磨浆性能。结果表明:3号纸浆容易打浆,1号纸浆次之,2号纸浆最难打浆;当纸浆打浆度低于60°SR时,2号纸浆、3号纸浆的抗张强度较大,当纸浆打浆度低于60°SR时,1号纸浆、3号纸浆的抗张强度更具优势;2号纸浆成纸松厚度大,1号纸浆、3号纸浆的成纸松厚度较差。另外,比边缘负

荷较低时,混合木浆磨浆能耗和成纸性能更好。

文献题名:瓦楞纸生产中的施胶方法

作者:刘一山,王修朋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9-11

摘要:从施胶的过程和机理等方面分析了瓦楞纸单一表面施胶工艺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在潮湿环境中其机械强度和施胶度降低的原因。建议在瓦楞纸的施胶工艺中,应将内部施胶和表面施胶结合起来。

文献题名: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条件对木薯渣酶解作用效果的研究

作者:郑英,徐婷婷,尚晓娜,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20-26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条件对酶解的作用效果,对于不同预处理条件的木薯渣测定了木素去除率并且进行X-射线双晶衍射。采用Design-Expert.V.8.0.6.1分析软件对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等3个因素及各自的3个水平,以酶水解液中还原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实验设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固液比1∶20、反应pH=11.5、反应温度42℃、反应时间274 min、过氧化氢用量5.4%。在此条件下预处理的木薯渣进行酶解,酶解条件为:液比1∶30,pH=4.5,纤维素酶用量400 U/g(对绝干原料质量),多糖水解酶用量120 FXU s/g(对绝干原料质量),摇床转速150 r/min,50℃恒温,酶解时间36 h。酶水解液中还原糖的溶出率最高,为85.93%。木薯渣的结晶指数在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降低了46.51%,双酶解后降低了67.87%。

文献题名:纤维素在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研究

作者:蒲磊,刘建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27-31

摘要:考察纤维素在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体系中的溶解性能特点。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素的微观形态,经过分析得出了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溶解纤维素的方式,证明该溶剂体系能有效地溶解纤维素;同时考察了溶解在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体系中的纤维素在水中的再生性能和特点。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仪器测定了再生纤维素的结晶度以及热稳定性,发现再生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显著提高,但是却没

有纤维素衍生物产生。

文献题名:聚乙烯胺对工艺编织纸水性色浆留着率的影响

作者:史海真,刘文,路崇斌,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32-35

摘要:研究聚乙烯胺固着剂对浆料Zeta电位、电导

率以及对成纸水性色浆留着率、干强度、湿强度、湿强保留率、吸水性和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聚乙烯胺用量的增加,浆料Zeta电位逐渐升高,当用量为0.07%时,Zeta电位由负变正,系统开始不稳定,出现强烈絮聚现象,而体系电导率始终未发生明显变化;随聚乙烯胺用量的增加,成纸水性色浆留着率、干强度、湿强度、湿强保留率均逐渐提高,而吸水性、耐老化性能略微下降,当聚乙烯胺用量为0.05%时,效果最佳,与使用硫酸铝为固着剂的纸样相比,水性色浆留着率大幅升高,△a达到7.75,△E达到11.22,同时强度指标也明显提升,干强度提升5.2%,湿强度提升33.2%,湿强保留率提升26.7%,而吸水性相同,耐老化性能虽有所下降,但仍在相同的色差范围内。

文献题名:间位聚芳酰胺纤维纸热压过程浅析

作者:王盼,林德苗,陶琳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36-40

摘要:讨论间位聚芳酰胺纤维纸热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合热压前后的结构变化,给出了弹簧-黏壶模型。

文献题名:磷石膏晶须的制备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萍,高玉杰,宋亚丽,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41-44

摘要:用磷石膏制备高附加值的磷石膏晶须,不仅能提高磷石膏的开发利用率,还可节省植物纤维和天然矿物原料。该文介绍磷石膏从加工预处理到制备石膏晶须的工艺方法。将磷石膏晶须应用于造纸中的主要方向是:部分替代植物纤维、做纸张填料以及做涂布颜料。

文献题名:含氟乳液型造纸施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永山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45-48

摘要:含氟乳液施胶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含氟乳液型造纸表面施胶剂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含氟单体、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题名:双重改性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刘秀宇,毋浪鹏,蓝鸿雁,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49-54

摘要:采用空心和SnO2包覆制备了双重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FTIR和TEM对其进行表征,对比改性前后对Pb2+、Ag+去除率。FTIR图谱分析可知,煅烧的样品中已不存在聚苯乙烯模板;TEM图像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空心结构,且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物质。以Pb2+、Ag+模拟重金属废水的去除率考察光催化剂的活性,初始pH为6,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改性TiO2投加量为0.2%时,去除率最高。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光催化剂的吸附过程,说明此催化剂吸附Pb2+、Ag+是单分子层和非均质表面兼有的一个过程。

文献题名:改性稻草秸秆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作者:徐建春,邱梅,伍安国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55-57

摘要:选用天然秸秆为原料,采用不同种类的氧化剂和胺化剂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并试验改性稻草吸附剂对烟气中SO2的吸附效果。最终确定使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乙二胺作胺化试剂制备的胺基秸秆材料,其脱硫性能高于用其他试剂的改性稻草吸附剂。

文献题名:卫生巾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VBL迁移性规律的研究

作者:胡丽霞,孙云杰,黄霄航,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58-61

摘要:以荧光增白剂VBL为标准物质,高纯水为萃取液,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卫生用品顶膜所含的可迁移荧光增白剂VBL的含量进行研究,并通过改变萃取液的pH、萃取浸泡的时间与温度,研究不同的萃取条件对一次性卫生用品中荧光增白剂VBL的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VBL迁移时间越长,迁移量越高,萃取2 h时会有一个突跃;随着迁移温度的升高,迁移量增加;酸性会抑制荧光增白剂的迁移,而碱性则加速其迁移。

文献题名: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进展

作者:张俊苗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3):67-71

摘要:介绍国内外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专

利以及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进展情况,旨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为国内研究

者提供纤维素乙醇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国内实现产

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文献题名:构皮纤维的再生利用

作者:赵建芬,薛振军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4):4-5

摘要:构皮是制浆行业的优良纤维原料。利用广泛生长的构树树皮进行溶解浆的制浆实验,制浆工艺方法为大活性碱法,漂白工艺为二次二氧化氯漂白、一次碱精制、二次酸处理,制得符合粘胶纤维使用质量标准的浆粕。并对构皮浆粕进行制胶和纺丝,纤维性能优良,手感柔软,白度较好。经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构皮纤维具有较好的抑菌性。提高了构皮纤维在棉纺设备上的适应性,扩大了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文献题名:半纤维素酶处理改善杨木APMP的松厚度作者:李志军,王强,刘姗姗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4):19-22

摘要:松厚度是关系到纸张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松厚度受纸浆中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较大,该研究以杨木APMP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纤维素酶处理选择性去除纸浆中的半纤维素组分,试图通过降低纤维间的结合力来进一步提高成纸的松厚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半纤维素酶用量为10 IU/g,处理温度55℃,处理时间90 min的条件下,APMP的半纤维素去除率为51.6%,在此条件下纸张的松厚度提高11%。另外,半纤维素的去除对成纸的强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纸张的裂断长和耐破度分别降低30%和17%,而成纸的撕裂度和环压指数分别增加30%和121%。

文献题名:影响废纸浆中大胶粘物测定结果的因素及思考

作者:李天虎,秋增昌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7,36(4):23-25

摘要:造纸工业对二次纤维回用量的依赖一直呈增加趋势,胶粘物(stickies)障碍问题也日趋严重,由于二次纤维和原生纤维常常混用,胶粘物又和树脂混合在一起,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在设备、织物上的沉积物的复杂性和抄造障碍的严重性,因此如何消除和控制这一障碍就变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废纸制浆生产的二次纤维为研究对象,分离其中的大胶粘物,并结合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测定浆料中的大胶粘物含量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测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文献题名:木素对TEMPO氧化竹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影响

作者:杜超,李海龙,蒙启骏,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1-6

摘要:以卡伯值不同的2种未漂硫酸盐竹浆(卡伯值为25.5和11.7的竹浆分别标记为SHK和SLK)为原料,通过TEMPO/NaBr/NaClO体系氧化及高压均质处理,制备了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并利用抽滤法制备TOCN膜。系统地研究了2种竹浆的TEMPO氧化过程、TEMPO氧化浆性能、TOCN性能及TOCN膜的力学性能等,探讨了木素对竹浆TEMPO氧化过程和TOCN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SHK的 TEMPO氧化速率高于 SLK,但SLK-TEMPO氧化浆的羧基质量摩尔浓度达到1.01 mmol/g,高于SHK-TEMPO氧化浆的羧基质量摩尔浓度(0.89 mmol/g)。2种TOCN形态结构差异不大,均呈纤丝状结构,直径约为5~8 nm,长径比>100,且均保持纤维素Ⅰ的晶型结构;SLK-TOCN的结晶度和悬浮液的透光度均略高于SHK-TOCN。2种TOCN膜均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SLK-TOCN膜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及裂断伸长率分别为 2.6 GPa、92 MPa和10.9%,均高于SHK-TOCN膜的 2.4 GPa、90 MPa和 8.7%。

文献题名:竹子碱法制浆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研究

作者:李海龙,葛淑娟,张春辉,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7-11

摘要:研究了竹子碱法制浆过程中蒸煮工艺条件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揭示了蒸煮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与纸浆卡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竹子碱法蒸煮过程中,随着蒸煮反应的进行,草酸根的形成量逐渐增加,提高蒸煮最高温度、增大液比、增加用碱量均会导致草酸根形成量的增加,但当用碱量超过21%时,继续增加用碱量则不会使草酸根的形成量增加。草酸根的形成量随纸浆卡伯值的降低而增加。此外,根据H-因子、用碱量与草酸根形成量的关系,构建了竹子碱法制浆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数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竹子碱法制浆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预测。

文献题名:竹溶解浆的碱预处理及其溶解性能研究

作者:石岩,张括,朱雅桐,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12-16

摘要:选用聚合度为1228的商品竹溶解浆为原料,通过偏光显微镜、纤维素溶液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及溶解率测定研究了经不同浓度NaOH(质量分数1%~12%)预处理后的竹溶解浆在7%NaOH/12%尿素水溶液溶剂体系中的低温溶解行为。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碱液的预处理提高了纤维素的反应活性及7%NaOH/12%尿素水溶液溶剂对竹溶解浆纤维素的可及度,其中,9%NaOH预处理后的竹溶解浆表现出最佳的溶解效果。

文献题名:生物胶乳对彩喷纸性能的影响

作者:邹娟,林涛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22-27

摘要:生物胶乳以价格低廉、低碳环保、能够替代石化胶乳制备性能优良的涂料等优势被应用于造纸工业中。将生物胶乳不同比例替代聚乙烯醇并应用于彩喷纸底涂和面涂涂料中,分析了其对彩喷纸物理性能(如白度、不透明度、表面粗糙度、光泽度等)及印刷性能(如油墨吸收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胶乳的加入可提高彩喷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光泽度、表面粗糙度、油墨吸收性等,降低紧度、耐破度、表面强度等性能。生物胶乳在底涂和面涂涂料中的替代率分别为60%和40%时,彩喷纸性能最佳。

文献题名:pH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含五氯酚废水的影响

作者:王玮,耿士文,贾亚婷,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28-32

摘要:研究了pH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PCP)废水的影响,并以微氧活性污泥系统作为对照,考察了不同pH下PCP和CODCr去除率、微生物活性以及污泥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相比,pH在5.0~9.0范围内,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PCP和CODCr去除率均较高,且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和微氧活性污泥系统均在pH为7时PCP和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7.5%和70.5%、77.0%和67.0%。由于磁粉的存在,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和絮凝性能均得到增强,当pH为7时,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中脱氢酶浓度和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PN/PS)分别达到248.59 mg/g和1.3,而微氧活性污泥系统中这2个指标分别为173.18 mg/g和 0.76。

文献题名:基于注入溶气水式新型高浓废纸浆净化技术原理的研究

作者:李金苗,李娇娇,何晶,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33-38

摘要:在剖析现有的废纸浆净化技术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创新型高浓废纸浆净化技术,即基于注入溶气水式新型高浓废纸浆净化法。选用典型的废纸浆OCC、ONP,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新型废纸浆净化技术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纸浆浓度为1%~4%、工作压力 0.20~0.50 MPa、压差 0.20~0.45 MPa,注入的溶气水中水量与原浆中水量之比为60%时,新型废纸浆净化技术的净化效率较传统净化技术提高18.4~27.2百分点;相同条件下,OCC微溶气浆密度较ONP微溶气浆低13.4%,质量较大的杂质的净化效率较ONP微溶气浆高4.2百分点。

文献题名:ECF漂白过程中AOX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朱慧霞,姚双全,陈仰美,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学报,2017,32(2):52-57

摘要:对纸浆漂白过程中可吸附有机卤素(AOX)减量技术的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调查ECF漂白过程中AOX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对AOX相关减量技术做出如下概括:①优化工艺,通过调整漂白工序减少含氯漂剂的用量,从而减少AOX的生成量;②添加化学助剂,通过添加H2O2或添加含硫基、氮基等助剂抑制AOX产生;③漂前预处理,纸浆漂白之前采用热水预抽提、酸碱预处理以及生物酶预处理等方法处理纸浆,减少纸浆中的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从而降低AOX生成量。

文献题名:聚酰亚胺纤维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作者:陈港,王晨晨,严致远,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2):109-115

摘要:以聚酰亚胺短纤和沉析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抄造结合热压和树脂浸渍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纤维/环氧树脂纸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压力以及环氧树脂浸渍量对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处理增加了聚酰亚胺纤维间的接触面积,使聚酰亚胺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增强;采用环氧树脂浸渍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张指数提高了1.25倍)和电学性能(耐压强度提高了17%);当热压温度为210℃、热压压力为120 N/mm、浸渍量为20%时,所制备的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其抗张指数为 57.5 N·m/g,撕裂指数为 6.86 mN·m2/g,耐压强度为123 kV/mm,在航空航天、绝缘阻隔、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文献题名:γ-Al2O3催化臭氧深度处理蔗渣制浆废水

作者:莫立焕,谈金强,王聪聪,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2):144-152

摘要:对单独臭氧氧化处理制浆废水与γ-Al2O3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制浆废水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γ-Al2O3对臭氧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废水的CODCr去除率;随着主要影响因素pH、反应温度、臭氧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CODCr去除率均先增大后降低;同时,γ-Al2O3催化臭氧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中AOX(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含量;实验室条件下,处理30 min,AOX去除率可达80.4%。文中还采用扫描电镜对再生前后的γ-Al2O3、采用UV和GC-MS对处理前后的废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γ-Al2O3催化臭氧能大幅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和含量,并且能较好地降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其作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8次后,经过焙烧再生,仍可保持88.5%的催化活性。

文献题名: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性质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作者:黄强,杨银洲,王婵,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3):105-110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冷冻粉碎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小颗粒淀粉,研究了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仪对小颗粒淀粉的形态与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探究了小颗粒淀粉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时间延长,小颗粒淀粉颗粒粒径明显降低,其体积平均粒径由原淀粉的15.6 μm降低到6.6 μm;颗粒呈碎片状,且分散均匀;OSA改性取代度随酸解时间延长而降低;以小颗粒淀粉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稳定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乳化指数随着乳液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趋于稳定;酸解48 h和72 h复合改性小颗粒淀粉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贮存30天后乳化指数保持在60%。

文献题名: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

作者:张本山,郭陈锋,李为民,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3):111-116

摘要:以原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醇相中制备了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DV-I Prime旋转黏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原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玉米淀粉分子上成功接入了羧甲基官能团,而且取代度大于1.0;羧甲基淀粉颗粒发生膨胀,裂纹明显,表面粗糙,颗粒中心出现大的爆裂孔;羧甲基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甚至结晶区消失;羧甲基淀粉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远远优于原玉米淀粉,而且取代度越高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越好。

文献题名:纳米SiO2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纸基材料的研究

作者:陆赵情,魏宁,丁威,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1):12-16

摘要:以聚酰亚胺纤维和对位芳纶纤维为原料,考察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聚酰亚胺纤维纸页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添加量为10%时,纸页的抗张指数和耐压强度最大,达到32.6 N·m/g和8.45 kV/mm,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聚酰亚胺纤维纸基材料相比,抗张指数提高了27.14%,耐压强度提高了70.71%,此时,纸页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正切值达到最小,为1.02 F/m和0.142 9;当纳米 SiO2添加量为 20%时,纸页的撕裂指数最大,达 23.9 mN·m2/g。

文献题名:不同特性硫酸钙晶须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鸿魁,党育红,孙文道,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1):17-21,28

摘要:就不同特性硫酸钙晶须对成纸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硫酸钙晶须在不同用量下,其强度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留着率的绝对值和提高幅度相差较大,双元助留体系的应用使得留着率有提升但效果各异,改性后的晶须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征。综合看改性后的4号晶须(CaSO4·2H2O)效果明显,用量20%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折度和留着率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7.54%、3.59%、7.14%和89.96%,留着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各强度指标也有所增加。强度性能结合留着率综合考虑,4号晶须用于造纸效果更佳。

文献题名:ZnO晶须对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作者:费杰,张浩,董立社,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1):51-

55,67

摘要:以ZnO晶须作为材料改性剂,制备了不同晶须含量的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通过测试不同晶须含量样品的孔隙率、粗糙度以及微观形貌,研究材料结构随晶须含量的变化规律;测试样品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探究了材料性能随晶须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ZnO晶须可以改善纸基摩擦材料的均匀性,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材料孔隙率先上升后下降,样品剪切强度随晶须含量增加而上升。当晶须含量在20%~30%之间时,样品具有最佳综合性能。

文献题名:有机硅改性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溶液性质

作者:王海花,张婷,李小瑞,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1):85-90

摘要:通过预聚体法合成了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KCPUS),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TEM)、表面张力仪、流变仪及荧光光谱仪等系统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对KCPUS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的尺寸、微极性和聚集行为的影响。TEM表明,KCPUS胶束呈蠕虫状结构。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KCPUS水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逐渐减小,其最低值分别为39.68 mN/m和1.32 g/L,胶束的平均粒径和分布系数先降低后升高。当浓度低于CMC时,光散射强度较低且变化缓慢,当浓度高于CMC时,光散射强度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加。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增加,假塑行为增强,胶束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荧光光谱法表明随KCPUS浓度增加,I1/I3值从1.81降低到1.14,I338/I334值从0.45升高到1.65,表明疏水基团聚集形成疏水微区,芘分子从水相极性环境转移到胶束疏水内核。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胶束微极性和形成难度先减小后增加。

文献题名:封闭型水性聚氨酯纸张表面增强剂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赵艳娜,刘雅俊,杜经武,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1):98-102

摘要:以甲乙酮肟为封闭剂,以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性扩链剂制备了封闭型水性聚氨酯纸张表面施胶剂。利用红外光谱(IR)对水性聚氨酯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测定封闭前后乳胶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考察了甲乙酮肟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应用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5%的封闭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表面施胶,纸张施胶度达42.0 s,抗张指数达到50.1 N·m/g,耐折度达22次,烘干时间以12 min为宜。

文献题名:纤维原位合成硅酸钙及其造纸性能

作者:徐鹏,刘忠,王成海,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7,32(3):45-49摘要:研究了以粉煤灰脱硅液和石灰乳为原料,在针叶木浆纤维的细胞腔壁以及分丝帚化形成的网络空间内原位合成硅酸钙的工艺条件,并利用纤维原位合成硅酸钙复合纸浆抄造文化用纸。实验确定该方法制备文化用纸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在脱硅液内的润浸时间为4 h,纸浆打浆度40°SR,粉煤灰脱硅液中SiO2质量浓度50.0 g/L,石灰乳中有效钙(CaO)质量浓度185.0 g/L,搅拌速率400 r/min,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文化用纸中的填料留着率可达到80%,以上强度符合复印纸国标要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AX)、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对合成产物及文化用纸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酸钙在纤维细胞腔和细胞壁以及分丝帚化形成的网络空间内均有生成。

猜你喜欢

纸浆题名纤维素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栖凤阁题名记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褪去喧嚣 回归理性 让纸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Cd含量快速测定
文章题名要求
文章题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