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思维加速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7-01-20陈忠国
陈忠国
运用大数据思维加速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陈忠国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到来的社会信息化的又一产物,是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海量、动态数据的有效集成,推动信息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有效提升信息利用精准度和实效性,极大地节约管理成本,已经吸引了社会各行业的关注和研究。水利档案作为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机组成,是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一部分,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档案迅猛增长,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融合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水利档案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冲击着整个社会,改变着人们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无疑对水利档案工作传统理念,尤其是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与技术带来机遇与挑战。作为人类水利活动原始记录的水利档案,承载着人类水利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关系到水利事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有机组成,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主动运用大数据理念和信息处理新技术,推动水利档案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与水利档案工作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大量的水利档案信息转化为用数字来表达、存贮,再通过网络来传输交流,实现水利档案资源高效利用和高度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档案价值。水利档案工作要主动作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全面融入大数据时代。
二、做好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具有规模性、多样性以及高速性的数据特性,大数据技术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如何在国家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更好地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水利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广泛覆盖和深度集成应用,以加快水利档案信息化进程,使水利档案信息化工作提质增效,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深层次总结档案信息化工作经验,遵循规律,找准契合点,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大数据技术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水利档案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及兼具通用性和实用性的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这是水利档案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实现水利档案管理数字化,最终实现“智慧水利档案”的坚实基础。
三、构筑新型水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至今已开展多年,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就包括水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在提升水利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水利档案工作持续发展,保障水利业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工作理念、技术手段、信息安全等原因,系统平台研发多为各自为战,多系单一布局的建设模式,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数据兼容性差,与相关业务系统协同性不够,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能力不足。而大数据平台是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因此,新型水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要充分研究和应用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大数据思维,坚持统筹规划、创新驱动、注重实效,协同共享,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新型水利档案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以利用为导向的数据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完善水利档案资源体系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利用数据实现价值的时代,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是大数据技术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水利档案工作而言,就是要切实做好水利档案资源收集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水利档案馆(室)藏结构,确保各类水利档案数据齐全、完整与准确,努力建成一个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具有水利特色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水利档案资源体系,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数据之源。首先要强化归档工作,明确应归档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其次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重大水利扶贫工作等档案收集;再次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料收集与征集工作,将散存于社会、单位或个人手中,反映本流域、本地区、本单位治水兴水历史发展过程的相关文件材料作为收集与征集工作的重点。
另外,还要根据实际,科学地做好水利档案的价值鉴定和资源整合,尽可能避免价值误判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实现水利档案资源效益最大化。
五、加速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在水利部门的重视和水利档案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信息利用网络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大数据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但是档案信息化推进速度、技术手段、经费投入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与水利部要求尚存差距,有的甚至严重滞后于单位信息化发展水平,更不要说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了。为有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2013年水利部印发《水利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综合评估办法》,对各等级档案其信息化“质”和“量”的建设都做出具体规定;2016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水利档案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各单位要按照要求统筹安排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3~5年时间内应完成本单位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在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利用档案网络化。”这为整体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再加上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应用,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途径
利用是水利档案工作最终目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影响档案信息利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档案意识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原因,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水利档案利用服务与用户期许尚存较大差距。我们要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服务方式转变,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从实体服务向虚拟化服务转变。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数据获取和利用的便捷性,对水利档案工作而言,运用大数据思维,加速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正是为了让广大用户更加便利地获取和利用水利档案信息。要做好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跨平台、跨设备和跨服务机制的档案数字服务,整合档案“信息孤岛”,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利用的瓶颈问题。还可尝试开展把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延伸到手机及手持设备终端领域,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便捷、高质量的水利档案信息服务。
七、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档案安全事关根本,应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以强调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为重点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利用与保密、共享与安全、封闭与开放的关系,要强化安全与保密理念,做好安全保障,确保档案安全。一要做好档案实体安全管理。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加工处理,尤其是批量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保密教育,认真做好场地和设备的管理、档案的清查与交接手续的办理,保证档案实体安全,坚决杜绝档案的损毁、遗失。二要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档案经过信息化加工处理形成的各类数据应确保安全,避免损坏和丢失,要加强对各类档案信息载体的管理,保证载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要科学处理档案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必须提高保密意识,做好涉密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档案安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档案进行鉴定,科学合理地划分档案密级和开放范围,严格审查,严格管理,杜绝涉密档案信息接入互联网,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要注意做好计算机、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淮委治淮档案馆2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