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
2017-01-20陈海旭
陈海旭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省平顶山市,467000)
★ 专题论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
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
陈海旭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省平顶山市,467000)
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通过审慎分析市场,在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阐述了该集团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效,为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煤炭企业 化解过剩产能 转型升级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创立于2008年12月,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家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而成。平煤集团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神马集团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家工业化重点项目。目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营业务,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河南省两家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千亿”企业之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平顶山矿区,跨平顶山、汝州、禹州三块煤田,含煤面积近3000 km2,地质储量超过50亿t;另外,省外控股陕西彬长矿区煤炭资源12.69亿t。主导产品有1/3焦煤、焦煤及肥煤,是全国品种齐全的炼焦煤和电煤生产供应基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一家具有60年历史的老国企,员工多、历史包袱沉重。尤其是煤炭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采深不断增加,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原煤品质持续下降,一批主力矿井由于资源衰竭急需接替。近年来煤炭市场下行,受到市场价格下降和安全及开采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面临巨大困难。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寻找脱困发展的路径,全面展开化解过剩产能和人员分流工作,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推进企业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向传统产业提升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重转变,由实业经营向实业与资本双轮驱动转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把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1 审慎分析市场,主动化解过剩产能
1.1 矿井布局有进有退,稳定煤炭产能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面对国内煤炭项目投资高涨、产能急剧扩张的“井喷”现象,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审慎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不以单纯增加规模为发展路径,除了必要的接续矿井和产业升级之外,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新井建设,保持了区域煤炭供应量的平衡。面对煤炭市场急转直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积极有为地“进”,稳妥有序地“退”,对矿井实行分类管理,集中要素资源打造安全高效矿井,将煤炭产能稳定在4000万t/a左右。同时,主动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几年来,压减本部矿井产能超过300万t/a;兼并重组128家小煤矿产能2000万t/a以上,全部停止生产,并已经关闭59处,压减产能870万t/a。虽然投入巨大,但限制了落后产能,稳定了区域煤炭市场和安全生产局面。同时,扎实做好主力矿井安全生产和装备水平提升工作。2009年以来,通过强力推进瓦斯、水害区域治理,大幅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对主力矿井进行技改升级,逐井逐面开展安全效益分析,提高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效率效益。
1.2 主动关闭部分化工企业
抓住地方政府“退城进园”机遇,对集团部分装置落后、市场竞争力差的化工企业实行关停或搬迁改造,先后关闭了化肥厂、橡胶轮胎公司、绢麻纺织厂等一批企业。对关闭企业和位于市区的老企业如氯碱股份、开封东大化工、帘子布东厂区、化纤织造公司、天宏焦化公司实行转产搬迁,推动各项业务向主业靠拢、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转产升级。
1.3 稳妥有序地推动人力资源战略性转移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盘活人力资源,安置转岗人员,是企业最为艰巨、最为紧迫的改革任务。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坚持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把有序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出台整顿劳动组织若干措施,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多元就业,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在工作基础较好的矿井率先突破,为整体推进探索有益经验。同时,加强政策解读,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回应职工关切,把形势、政策、企业现状等给职工讲清、讲透,强调转岗不是下岗、分流不是裁员,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转型发展环境和氛围。
2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谋求转型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始终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围绕煤炭就地转化增值作文章,坚持以煤焦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三化”结合促转型,实现了煤炭就地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产业链条上下游的相互拉动作用,保持了生产的连续性和装置的高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新路径。资本运作方面,扩展融资渠道、发展金融产业、重组并购扩张,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并重的发展路径;在机制体制方面,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了企业活力。
2.1 增强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焦化基地
积极推动煤炭消耗以燃料为主向原料为主转变,促进焦化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转型升级。2004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焦炭产能只有100万t。近年来,通过合资合作,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目前企业焦炭总产能达到1600万t/a,可转化焦煤2000万t/a以上,稳定了煤矿生产负荷。通过不断延伸焦化产业链,形成了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利用焦炉煤气,打通了煤基液化天然气产业链,占领了技术高端领域。利用煤焦油中提取工业萘作为原料,打通了煤基糖精钠产业链,巩固了世界最大的单套糖精钠生产基地的行业地位。最终实现从煤到终端产品的吃干榨净,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实现了煤炭资源增值,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2.2 构建煤基尼龙产业链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尼龙产业基地
立足于煤炭和炼焦副产品的能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尼龙化工产业,打通了由煤炭到焦化副产品,再到尼龙66盐,最后到工业丝、帘子布、工程塑料、气囊丝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这一全球最完整循环经济特征最明显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其中,生产尼龙66盐需要的四种原材料,除了己二腈仍需进口以外,其他三种都可以由焦化副产品生产。随着20万t/a尼龙66盐项目、双30万t/a己二酸己内酰胺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尼龙主要产品产能由20.6万t/a增至65万t/a,初步构建形成了尼龙6与尼龙66协同发展的大尼龙格局,成为世界一流、百万吨级的尼龙化工产业基地。
2.3 立足能源优势,建设中部地区链条最优的盐化基地
依托煤炭、岩盐资源优势,围绕叶县盐化产业园、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推动传统盐化向精细化工延伸,形成了65万t/a离子膜烧碱、45万t/a电石、30万t/a PVC、120万t/a真空制盐、以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了蒸汽和用电量,进一步带动了电煤销售和就地转化。
2.4 深化煤电合作,建设中原重要的电源支撑基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先后与中电投等大型电力企业合作,通过独资、控股、均股、参股等形式获取优良电力资产,有针对性地重组收购在建电厂和在役电厂。2014年集团装机容量突破1212 MW,发电量达37亿kWh,供热量达149万t,消耗低热值煤逾500万t,使25%的电煤内部消化。另一方面,与中电投及其下属单位合作,锁定了平顶山本地大用户,又消化了50%左右的电煤。目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向平顶山以外地区销售的电煤量已不足30%,在当前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就地转化成为稳定生产的“定盘星”。电力项目在拉动煤炭主业发展的同时,还通过直供电、自备机组等形式,降低了集团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下一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与中电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更好发挥能源产业基地和电力支撑枢纽作用,为河南及华中电网提供电力能源支持。
2.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企业新的增长极
“十二五”以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积极延伸煤基化工产业链条,把煤焦油、苯、氢气等焦化副产品充分利用,生产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硅烷气、针状焦、工业萘、LNG等一批新产品。一是成功开发国际领先的煤系针状焦产品,产品系列化程度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企业;二是国内独家掌握了高纯度硅烷大规模生产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结束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历史,打通了高端煤基电子战略新兴产业链,实现了传统煤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高端对接;三是成功攻克了国内领先的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煤基产业链条的增值空间,为集团进入新能源产业打开了通道;四是率先在国内独家开发切割电镀金刚线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已由“一煤独大”发展为高端煤化工为代表的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由一个传统的煤炭企业变身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反过来也对煤炭产业也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近几年,煤炭行业市场低迷,没有下游的支撑,企业煤炭板块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集团公司遇到的问题会更严峻。目前,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原因就是通过十年来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相对合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强,有效降低了市场持续下行带来的风险。
3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以《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企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
3.1 继续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继续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矿井,逐步关闭退出;对安全无保证、开采无效益的矿井,采取保护性停产措施,维持证照延续;对兼并重组小煤矿,全部关闭退出。
3.2 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高效开采水平
对于优势矿井,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高效开采水平,为集团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能源安全供应奠定扎实基础。按照人均产量600~700 t/a的目标谋划矿井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矿井人均产量普遍达到800~1000 t/a的目标。立足市场需要,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原煤洗选比重,促进精煤和电煤相互转化,逐步形成6~7个百万吨级精煤品种,10~15个百万吨级动力煤品种,实现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3 坚持一手抓产能退出,一手抓转型升级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围绕煤炭就地转化增值做文章;在充分发挥煤、焦、电、化产业链优势的基础上,瞄准行业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继续做强优势传统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科技攻关和项目建设,加大尼龙纺丝、聚合技术攻关力度,生产效率实现翻番,高端切片、己二酸替代进口。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3.4 多策并举,做好人员转岗分流
一是有序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实行提前退休;二是以大项目合作带动劳务输出,推进与中兴集团、台盐公司、西安隆基、翰能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发展平顶山电子工业园、光伏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等一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就业项目,扩大整体劳务输出规模;三是加快“走出去”创业,煤矿、建工和装备产业抱团取暖,发挥管理、人才和技术优势,实施带资承包、成建制劳务输出,到新疆、陕西等地承建工程项目,实现转移就业、异地创业;四是鼓励职工个人自主创业,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再就业指导、帮扶、技能提升、双向沟通、典型引领“五大平台”,支持职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五是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将一部分煤矿富余人员分流到专业物业公司,逐步移交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
4 结语
“十三五”期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以化解过剩产能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与战略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在转型中着力创新,在创新中引领转型,以“三个转变”为统领,加快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向传统产业提升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重转变,由实业经营向实业与资本双轮驱动转变。力争“十三五”末,煤炭全部实现就地转化,建成国内一流的焦化产品深加工基地,打造尼龙66与尼龙6互为支撑的百万吨级大尼龙格局,巩固全球领先地位。战略新兴产业规模效应显现,成为新的增长极,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
[1] 梁建民. 平煤神马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践[J]. 企业管理,2016(5)
[2] 仵明丽.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煤炭,2015(3)
(责任编辑 宋潇潇)
全国已审核确认产能置换方案煤矿产能4.4亿t
从近期召开的煤炭行业去产能稳供应座谈会了解到,根据国发〔2016〕7号文件关于确需新建煤矿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建煤矿项目按一定比例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挂钩的要求,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确定了建设煤矿减量置换、增减挂钩的政策标准,地方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抓紧制订上报实施减量置换、增减挂钩方案。截至目前,已审核确认36处手续不全煤矿的减量置换方案,建设规模1.9亿t/a,对应退出减少产能2.7亿t/a;审核确认40处已核准在建煤矿的增减挂钩方案,建设规模2.5亿t/a,对应退出减少产能0.6亿t/a。
据此统计,全国已审核确认产能置换方案的煤矿产能达到4.4亿t,这些项目全部为大型现代化煤矿,之前虽然在全国煤炭总产能的大盘子里,但并未形成有效产能。随着近期这部分项目陆续获得核准或通过竣工验收,先进产能逐步释放,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加,对煤炭市场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Research and thought on coal enterprises reducing excess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realiz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hen Haixu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China)
The author introduced a series of specific practices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in initiatively reducing excess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fter carefully analyzing coal market, the Group took national policy as guidance and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had already achieved some effects on driving industri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hich provided useful references for coal enterprises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
coal enterprise, reduce excess manufacturing capac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陈海旭. 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J]. 中国煤炭,2017,43(4):10-13. Chen Haixu. Research and thought on coal enterprises reducing excess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realiz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 China Coal,2017,43(4): 10-13.
TD-9
A
陈海旭(1974-),男,河南平顶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及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