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毒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2017-01-20刘孝猛刘劲松李萌刘丽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肾小管胶原蛋白尿毒症

刘孝猛 刘劲松 李萌 刘丽颖

尿毒症毒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刘孝猛 刘劲松 李萌 刘丽颖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对人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血清样本。疾病组44例尿毒症患者样本;健康组44例健康人群样本。结果 疾病组中20%浓度样本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健康组及其它浓度样本,纤连蛋白含量规律与胶原蛋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毒素能够对人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形成干扰,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进程。

肾小管上皮细胞外间质;尿毒症毒素;影响

肾小管结构病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不仅在肾脏疾病中会被累及,而且自身上皮细胞外间质也会发生各种病变,其中以纤维化最为典型,导致肾脏对蛋白质吸收率大幅下降,影响泌尿系统功能[1-3]。现研究尿毒症毒素对人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病变的影响,如下为具体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88例受检者。疾病组中男27例,女17例,患者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为(65.37±2.82)岁。健康组中男29例,女15例,患者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为(65.29±2.95)岁。两组受检者除患病因素外,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88例受检者是否患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患有尿毒症,所得数据记疾病组;另外一组则为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所得数据记健康组。在清晨6∶00~8∶00采集受检者血清样本,要求采集前至少空腹8 h,在无菌操作台内将血清样本混匀、灭活和过滤,保存温度应控制在零下20℃。选择疾病组血清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按照5%浓度将样本配置成浓度为20%、15%、10%以及5%四组。

将血清转移至含有小牛血清(10%)的RPMI1640培养基上进行孵化,连续培养24~48 h后,选择相差显微镜和电镜分别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细胞角蛋白18结合免疫组化方式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确定。在显微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多呈鹅卵石状(多边形),且单个细胞体积大于其它血清细胞,折光率较强,细胞间排列紧密且互相衔连,可观察到融合性单层分布。经过免疫组化处理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棕褐色颗粒物,且呈不均匀状态分散在细胞浆内;其它细胞浆内无染色颗粒物,且细胞核呈紫色。电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分布由较多的微绒毛结构,使得细胞间能够紧密连接,其它细胞无此特征。然后将上皮细胞重新转移至RPMI1640培养液上孵化,利用消化法对孵化后上清液中胶原蛋白含量进行确定,采用ELISA法对纤连蛋白含量进行确定。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组血清中胶原蛋白含量为(30.19±1.62)μg/ml、疾病组5%浓度组含量为(35.61±2.63)μg/ml、疾病组10%组含量为(39.73±2.91)μg/ml、疾病组15%组含量为(41.07±2.33)μg/ml、疾病组20%组含量为(44.52±0.83)μg/ml。由此可见疾病组血清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健康组,各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毒症毒素浓度越高胶原蛋白含量越高。

健康组血清当中纤连蛋白含量为(105.58±17.73)ng/ml、疾病组5%浓度组含量为(211.87±19.51)ng/ml、疾病组10%组含量为(218.03±23.62)ng/ml、疾病组15%组含量为(229.62±21.37)ng/ml、疾病组20%组含量为(244.89±15.38)ng/ml。由此可见疾病组血清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健康组,各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毒症毒素浓度越高纤连蛋白含量越高。

3 讨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病变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病症,从生理功能角度看,肾小管是肾小球当中吸收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在肾脏发病后肾小球透过率就会异常升高,此时肾小管吸收负荷增加,因而导致结构病变。胶原蛋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物质,该物质影响了基质内胶原纤维的合成,人体健康状态下基质中胶原蛋白含量非常低,从而保证其处于液体状态[4-8]。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尿毒症毒素的不断升高,细胞外基质当中胶原蛋白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高于健康人群。

纤连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连接间质纤维或促进间质纤维化,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当患者肾脏发生纤维化病变时,纤连蛋白属于最早异常增加的蛋白质种类。该物质可加快肾小管细胞外基质的凝聚速度,而且可引发细胞本身纤维化,促进纤维化后的细胞聚集。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尿毒症毒素浓度5%时纤连蛋白含量为(211.87±19.51)ng/ml、浓度10%时为(218.03±23.62)ng/ml、浓度15%时为(229.62±21.37)ng/ml、浓度20%时为(244.89±15.38)ng/ml。纤维蛋白与胶原蛋白一样,与尿毒症毒素浓度呈正比,说明尿毒症毒素越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纤维化的程度越高。

[1] 赵景宏,王沂芹,王代红. 尿毒症瘙痒症的发病机制[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3(3):143-146.

[2] 张昆,崔春黎,余晨. 腹膜透析与高磷血症[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8):627-630.

[3] 高路,叶丽萍,程卫,等.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滤过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2):102-105.

[4] 王宏儒,鲍晓荣.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尿毒素清除效果的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3):215-218.

[5] 张玲,赵向阳,李鹏飞,等.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尿酸及血磷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7.

[6] 覃敏. 血液灌流与其他血液净化方式的联合应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2):67-70.

[7] 方桂莲,王成付. 多种血液净化联合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安徽医药,2013,17(2):343-345.

[8] 邓岱,李新伦,李红霞,等.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效果比较[J]. 中国血液净化,2014,13(9):639-642.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remic Toxin o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LIU Xiaomeng LIU Jinsong LI Meng LIU Liying Nephrology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6,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remic toxins o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Methods 88 cases of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 sample of 44 cases of uremic patients in the disease group and a sample of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healthy group (n=44). Results The collagen content of the 20% samples in the dise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 and the other samples. The content of fi bronecti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llag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Uremic toxin can interfere with the metabolism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tubule interstitial fi brosis.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extracellular matrix; uremic toxin; effect

R692

A

1674-9316(2017)08-003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8.017

黑龙江省医院肾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猜你喜欢

肾小管胶原蛋白尿毒症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人物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梭鱼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质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