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2017-01-20史丽棠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330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溢液疾病诊断X射线

史丽棠 南昌市第三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9)

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史丽棠 南昌市第三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60例溢液性乳腺疾病患者(69个乳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后采用低剂量CT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钼靶X射线测量患乳主导管与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平均直径与CT测量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能力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并可有效加纳各地辐射疾病。

低剂量CT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溢液性乳腺疾病 临床价值

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其中以乳头溢液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与乳房疼痛。目前临床对于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乳腺导管造影可实现对导管内疾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指导,在一般情况下仅局限于常规钼靶X射线检查,虽然可对病变部位、形态以及累计范围作出初步评估,但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医学影像的高要求。本组研究通过对60例69个患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60例溢液性乳腺疾病患者(69个乳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目的、内容及风险均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已排除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造影剂过敏、急慢性感染、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1.2±3.9)岁,其中单侧51例(左侧24个、右侧27个),双侧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乳头溢液,其中7例为血性乳头溢液、35例为无色透明状液体、18例为乳白色液体。

1.2 研究方法

患者首先进行常规乳腺导管造影术,注射对比剂0.5~1.5mL的碘伏醇(320mg/I),术后1h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患者完成造影术后采用本院Planmed乳腺高频钼靶机进行内外斜位以及头尾位的乳腺钼靶X射线检测,后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本院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患者去俯卧位,垫高胸部保持乳房自然下垂状态,CT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50mA,管电压120kV,Pitch为0.94,扫描层距为0.8mm,层厚为5.0mm,获取原始影像资料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SVR、MPR、MIP等多种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1]。

1.3 观察指标

获取钼靶X射线片以及低剂量CT影像由本院2名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出现异议后需协商共同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69个乳腺中钼靶X射线诊断导管扩张25例,导管内乳头瘤17例,正常乳腺导管19例,乳腺导管癌8例;低剂量CT诊断导管扩张28例,导管内乳头瘤15例,正常乳腺导管16例,乳腺导管爱10例。两组患者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导管直径的测量结果

钼靶X射线测量患乳主导管与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平均直径(1.95±0.85)mm与CT测量结果(3.53±1.28)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头溢液是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0%的患者是因导管内乳头状瘤所致,而癌症诱发的乳头溢液仅占10%左右[2]。乳腺导管造影术是临床常用的乳腺导管内疾病诊断技术,在导管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而随着近年来检察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设备的更新,CT低剂量扫描以及图像质量的提高使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导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在本组研究中低剂量CT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正确率与钼靶X射线比较基本无显著差异,其对导管直径的测量结果与钼靶X射线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本组研究结果分析认为,乳腺组织对X射线的敏感性与其他人体组织不同,CT乳腺导管造影临床应用与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临床主要应用120kV、300mA以上的正常剂量CT扫描,而在低剂量CT扫描方法中可通过降低管电压、降低扫描容积、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层距、薄层重组等方法实现[4],而在本组研究通过适当的降低管电流、减少扫描容积达到降低乳腺辐射剂量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乳腺导管造影时的辐射剂量,并且通过CT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保证CT成像质量,避免CT影像诊断价值的降低[5]。

综上所述,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能力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并可有效加纳各地辐射疾病,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 张霞,付立平,蓝孝全,等.CT后处理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J].影像质控与安全,2014,20(5):402-403.

[2] 苏惠玉.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溢液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7):688-689.

[3] 汪南生.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0):69-70.

[4] 姚丽萍.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3):29-30.

[5] 杨云辉,刘平华,王永新,等.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3):188-191.

1006-6586(2017)16-0108-02

R655.8

A

2017-05-19

猜你喜欢

溢液疾病诊断X射线
“X射线”的那些事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溢液啥情况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