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20罗文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向塘分院江西南昌330201
罗文华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向塘分院 (江西 南昌 330201)
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罗文华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向塘分院 (江西 南昌 330201)
目的:研究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策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46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对这46例骨折患者进行骨外固定器治疗,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到渐进受力训练。术后根据恢复情况对外固定器进行调整和检测,以防发生松动、断裂等。定期评估患者骨折处的恢复情况。结果:3个月后,45例骨折愈合,占95.64%。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创口处的感染,1例为固定针松动,均得到妥善处理,且恢复良好。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配合良好的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有较高运用价值。
骨外固定器 胫腓骨骨折 临床观察 干预对策
在外科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胫腓骨骨折,此类骨折有粉碎性、软组织损伤严重、创面污染易感染等特点。目前,骨折外固定器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此治疗方法有操作方式复杂,稳定性差,调节要求的精度高,扩展功能差,应力遮挡过多等问题[1]。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对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并总结具体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46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车祸25例,摔伤11例,外界重物砸伤10例;左侧25例,右侧21例;上段12例,中段23例,下段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3例,闭合性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19例,横向骨折14例,楔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8例。
1.2 方法
1.2.1 先给予手法复位,对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创口处进行消毒处理,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相对应的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者全麻。整个手术过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穿针平面,在骨折线的远近两端4~5CM处选择入针点。进针点处做一小切口,钝性分离皮肤肌肉等软组织,插入外套管使其固定于胫骨前后缘连线中点的骨皮质处,用固定螺丝固定后再加上外固定器。钻孔点选择在骨干中轴线的垂直处,骨干的中轴上。在进行钻孔时要避开血管和神经出入和分布的位置,尽量选择肌肉间隙作为进针点,钢针与关节面以及骨折线的距离在2CM以上。在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1.2.2 术后要点总结:
(1)体位引流:术后抬高下肢,能够加快回流,减轻肿胀,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2)伤口护理:用医用碘伏对伤口处进行消毒,3次/d。降低感染的发生;(3)固定仪器的护理:每天都对固定器进行检查,外固定的固定情况,螺丝的松紧程度,防止由于固定点的错位或受力不均衡导致畸形愈合;(4)下肢运动功能训练:由于髋、膝、踝均处于自由的活动范围,故在早期安全范围内,可以进行活动,维持这些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早期介入CPM进行治疗,防止肌肉萎缩[2]。在骨痂形成后可以开始进行骨折下肢的负重训练。在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健侧下肢的单腿负重训练和骨折下肢的减压负重训练。
1.2.3 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感染:由于固定仪器的松动导致伤口部位受压不均,供血不足容易发生感染,需定时检查固定器的固定情况,若有松动及时加固。每日对伤口处进行消毒,若发现感染立刻进行伤口的引流处理并使用抗生素提升机体抵抗力。
(1)预防血栓:由于患者在短期内均处于卧床状态,为避免形成血栓,早期因在卧位进行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及早介入cpm治疗仪器的治疗,将下肢抬高促进血液的流动以及回流。
(2)防止断针:在早期故痂尚未形成,若过早负重可能会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断针,故在早期应该尽量避免骨折下肢完全负重。若发生断针,则立即处理,更换新的固定针。
(3)预防二次骨折:由于下肢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负重,失去了原本的生物外界刺激,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大大提升,故在此期间应该加大外界保护措施,防止受到过大的应力[3]。在骨痂形成后或拆除外固定后早期介入负重训练,在此期间注意钙的补充。
2.结果
3个月后,46例患者通过X射线等相应检查评估,有
45例骨折愈合,活动情况良好的占95.64%。术后4例出现
并发症,其中3例为创口处的感染,经处理后均得到了控制,
恢复情况良好;另1例为固定针松动,经处理后愈合良好,并未导致畸形愈合。
3.讨论
目前,由于事故频发导致骨折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而胫腓骨在长骨骨折类型中最为多见,由于胫腓骨前侧的肌肉组织薄弱,此类骨折多为开放性骨折。由于供血不足,伤口易感染处理难度较大。骨外固定器是骨科手术常用的外固定器之一,其有微创,适应症广,治疗周期短,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特点[4]。
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方面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以在远离外伤创口处进针,避免了对血液循环和软骨膜的影响,有利于骨痂的形成,促进其愈合;(2)骨折处无金属异物的介入,对开放性伤口的消毒处理无影响,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的风险;(3)外固定架只是固定骨折处,对相邻关节没有运动限制,在早期就可以进行关节运动功能的限制,防止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度受限;(4)外固定器的固定力度可以根据骨痂愈合的程度进行调整,早期可以调节成最为坚实的固定,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发生骨折;中后期,骨痂开始形成后采用弹性固定,减少应力遮挡,给予适当生物应力刺激,促进骨痂形成;(5)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异物。本研究显示采用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良好,而安全有效的护理能够保证这一效果[5]。
综上所述,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配合良好的干预对策,在临床应用上有较高运用价值。
[1] 王淑芳,周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2):61-62.
[2] 雷青,任朝晖,陈立,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667-1668.
[3] 吴雪晖,王序全,谢肇,等.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12):1140-1142.
[4] 金建华,谢国华,许玉铉.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式的临床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9):549-551.
[5] 佘咏娟.骨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医药前沿,2015,5(36):341-342.
1006-6586(2017)16-0090-01
R687.3
A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