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加 入迷之境

2017-01-19小蕊

艺术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偏向个展意境

小蕊

5月29日下午4时,“入迷”韦加个展在ZERO零艺术中心开幕,届时众多艺术家大咖纷纷赶来现场,观看这位艺术界“新秀”的作品。这是韦加的第三个个展,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受过严格的学院训I练,此前以具象绘画作为创作的主体,后来由具象转向意象,再由意象转向抽象。但是,即使是最新的作品也不是纯抽象,仍然残留着意象甚或具象的痕迹。无论是具象绘画还是意象绘画,画家在创作时都有预设对象,他能根据是否符合预设对象来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完成。在具象绘画和意象绘画创作中养成的习惯,多少会对韦加造成影响。韦加参照什么来进行创作?根据什么来完成作品?这些问题萦绕于人们的脑海中。

艺术汇:此次展出的主要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韦加:此次展览以2013年到2016年的作品為主,其中展出了2006年创作的《昼》和2010年创作的《母体之中》,让观者能看到创作的整体脉络,以及不同阶段的变化。

艺术汇:简单介绍一些这几年的艺术探索?

韦加:之前的作品相对偏表现一些,那时的作品受到诸如弗朗西斯·培根、基弗等大师的影响,特别是在造型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上。到了2010年,我的作品与之前就有很大的差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艺术语言。总的来说,我的艺术探索是一个从具象绘画转到意象,后又走向抽象的过程。但是不同于西方的抽象绘画,我的作品在抽象中融入了意象、具象的因素,并且试图把西方、现代的抽象语言和东方特有的意境相结合。可以说在后来的创作中,我已经不考虑表现、具象、抽象的流派之分,只是想要表达自我。

艺术汇:完成一幅作品要多长时间?

韦加:我创作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有的甚至持续几年的时间。在创作中如果感觉不对就会停下来思考,之后再重新起笔。这样的层层覆盖,在时间的不断累积中增加和减少,做出来的作品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思考过程。

艺术汇:谈谈你的学习过程?

韦加:我是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在学校以学习古典绘画为主,在2004年的时候就来到北京创作,那时候其实还在上学,毕业以后就作为自由艺术家一直在北京生活、创作。

艺术汇:是否思考过学院教育的影响和保持自我个性的矛盾,你的看法是什么?

韦加:在上学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学校的东西没有用,其实在我看来,基本功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表现手法还是技术,都将给之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自己的个性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寻找,大部分人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找到的。

艺术汇:在创作过程中,有的艺术家偏向于自由的挥洒、自我情感的宣泄,有的艺术家偏向于理性的控制,哲理化的思考。你在创作中更偏向于哪一种?如果两者都有,那么是如何把握“有意”的自由或者“随性”的理性的?

韦加:我的作品中看似随意的流淌其实都是有意为之的,每一幅作品在动笔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大致的构图和颜色,虽然出现了一些自然的效果,但都是经过了我的思考。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每一张都断断续续画了很多年,我的思考已经融入其中了。

艺术汇:此次零艺术中心的展览题目是“入迷”。你站在其中以一种模糊或者恍惚的状态呈现,如何理解?

韦加:这是我所追求的创作状态,在我看来,要画好一幅画,就一定要“画进去”,在精神上高度集中,忘记周围的一切,只是专注于绘画本身。

艺术汇:《峙》、《霞》、《灏》等题目似乎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个意象相关,又和自然有紧密的联系,在创作的时候是否已经确定了主题。还是通过之后的思考为之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韦加:中国的文字本身就具有“抽象”的特点,它由横平竖直的笔画构成,看起来是非常抽象的,但是当寻找它的释义,竟然发现每个字的背后都有一个东方式的悠远意境。比如“峙”就有山峰高耸、巍峨如云之意,如曹操的《观沧海》中就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之语。我在创作中就是希望把抽象的形式和东方的意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偏向个展意境
春色满园
展览纪录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比较各种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干眼患者的治疗偏向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偏向
一朵花的意境
香格纳北京推新展
颜磊、何迟双个展
“大北方”杨光个展亮相爱慕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