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7-01-19郑英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德育工作

郑英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学生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养成合格的职业素养,成为职教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探索从现有的中职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提炼职业素养内容,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科学平台依托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职业素养 评价体系 德育工作 整合建构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强调:“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多方面素质,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还是从职业现状出发,职业教育都应当把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尤其如此。

一、背景和条件

1.社会对职业素养的关注度提高。庞大的一线员工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一线员工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呈急剧滑坡趋势,主要表现在员工忠诚度偏低,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强,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做事效率低下,不善于总结和学习,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以至于发生令人痛心的各种事故。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说:“在近几年企业发展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

随着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一线劳动者的职业素养,社会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高效、积极进取的高素质劳动者。

2.企业行业对职业素养合格员工的渴望。与企业一线管理者座谈,企业代表普遍反映中职学生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对企业文化缺少认同感,不主动融入;二是我行我素,缺少团队协作意识;三是工作易受情绪影响,个性强、依赖心理严重;四是缺少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体成长,还严重影响企业绩效。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症结,中职教育从业者有责任肩负起探究切实可行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方式。

3.我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2014年国家再次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我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项目的研发和德育内容的整合,确定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为主题,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会做人、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德育工作目标,概括出“目标具体化、内容案例化、活动体验化、评价多元化、机制全员化”“五化”德育工作模式,总结了“知学生学习状况、帮学生找准方向,知学生家庭困难、帮学生走出困境,知学生行为习惯、帮学生规范言行,知学生个性特长、帮学生树立自信,知学生专业兴趣、帮学生规划发展”“五知五帮”德育工作方法。德育工作体系更加系统,氛围更加浓厚,为我校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契机。2011年我校被确立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生职业素养评定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子项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

5.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大众化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很多制约工作的因素运用新的工具迎刃而解。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作为综合性的评价,一直受限于信息量的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状态。受限于评价主体单一,很多应有的评价主体难以及时参与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科学、信度不高。在互联网工具的运用下,运用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方便更多的主体参与评价,庞大的评价数据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状态,为实现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科学化提供了前提,也为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早在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就明确了“创新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的改革创新目标。但实际情况是现在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普遍存在着评价内容空洞、评价主体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业评价改革阻碍重重,难以打开局面,作为全新的关注点,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应该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考虑。针对现有学生学业评价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确定多个评价主体。一是学校教师评价。学校“三个第一责任人”制度的核心是:谁带班、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谁首遇、谁负责,全校教职员工在班级管理、课堂管理、首遇管理的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正负量化赋分。二是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多主体、多侧面、多角度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状态,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评价过程设计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月为单位,在各班级学生职业素养公告栏中公布在学生德育量化积分系统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养各项分数。第二阶段以学期为单位,在每个学生德育积分的基础上,结合班级自评的结果,综合考虑家长评价,以德育积分占50%、班级学生互评占10%、学生自评占10%、家长评价占30%的比例换算结果,最终形成学生学期职业素养得分,并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学期评定档案卡片》。第三阶段在学生学期素养分数的基础上,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前,根据学生学期职业素养之和确定每个学生具体的各项职业素养分数,形成《初期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报告》,供顶岗实习单位参考。第四阶段综合学生短期见习、顶岗实习企业的职业素养评价和初期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结果,形成最终的《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报告》。

2.设立科学的评价项目。从学生学习生活中提炼职业素养要素,通过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过程整合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把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融合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是各位前辈和同行一直努力的工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兰明和陈蕊花总结设计出“5D3L”系统素养模型,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5个维度、3个层次、40个素养点的素养模型,为学生素养培养提供了依据,也为我校职业素养要素的提炼打开了思维之门。结合我校实际,兼顾实用性和可行性,着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提炼出的评价项目如下表:

在评价量表的制作上,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评价要素,并根据课程或活动的特点给每个评价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大限度照顾到不同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差异。这里有学校常规管理形成的德育量化积分,还有对在大型主题活动、第二课堂等专题教育中学生反映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考察和评价。

在实施各类评价时坚持两个操作原则,首先,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目的是以“评”促“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大数据的手段反映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为企业选人和学生个人成长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根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学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所以评价的形成要能客观反映各个考察项目的真实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等级。

3.打造科学的评价平台。数字校园建设及平台思维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全新的解决办法。

学生德育积分管理是我校创设德育工作平台的一次实验,以积分的形式创设学生德育工作的平台,实现了更多的评价主体直接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和教辅人员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学生管理系统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进行正负赋分评价。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推出了移动客户端,家长和企业可以定期登录校园网对学生在家、在企业的行为表现进行赋分评价。德育积分的设立着眼于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用直观的考核结果指导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积分对应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要素,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可以量化的积分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积分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反映出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职业素养状态。

4.坚持过程性评价原则。学生职业素养评定工作应该注重评定的过程,通过评定工作过程中细致的评分和累积工作,如实反映学生的客观成长状况。学生职业素养的评定过程要突出阶段性,让学生能够分阶段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给自己下阶段的努力找到方向。评定工作过程是以“评”促“养”,允许并帮助学生把握成长的过程。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评定工作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全程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每个学生均可以在任何时间段查阅自己的相关得分,并有权要求做出解释。

三、实施成效

我校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工作从2013年3月方案正式确定后,依照方案要求按计划循序渐进实施,共对五个年级的3987位同学进行了职业素养评价,建立了3987张《学生职业素养学期评定档案卡片》,颁发了2986个《初期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报告》和《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报告》,职业素养评定工作氛围浓厚。

1.建立了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工作组织机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了全面推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评定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各部门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生管理部门、德育教师和任课教师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数据更新、课堂和主题活动评价。班主任牵头组建由班委会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班级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组织和数据维护工作。以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依托,成立家长评定小组,负责家长评价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企业评定小组,负责企业评价的组织实施和数据搜集、更新、维护等工作。

2.健全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在推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评定工作的几年里,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先后制定了《“三个第一责任人”制度》、《学生德育积分管理办法》、《家校联动学生评价办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推进办法》等,使德育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形成了学校、企业、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德育的良好氛围。全校教职工围绕职业素养相关工作要求,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推进了全员德育的实施。《学生职业素养状态评定报告》作为学生面试的必要证明材料,为用人单位选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家长评价的纳入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同时学生间的口耳相传,也使学生对职业素养养成和评定工作更加重视,自觉地按照评价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4.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评定工作的深入推进也彰显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正效应。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12金、26银、12铜共57块奖牌,在大连市参赛学校中遥遥领先。学校先后为东软、中石油、大连地铁、海尔、惠普、热电集团、中国电信等多家企业输送毕业生两千余名,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提高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度。

参考文献:

[1]梁枫.职业素养修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5.

[2]刘兰明,陈蕊花.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62-65.

[3]黄萧萧.以互联网思维重塑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80-83.

[4]教职成函[201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Z].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