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现状及对策

2017-01-19郑亚菲董冰楠伍春莲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农村

郑亚菲++++董冰楠++++伍春莲

摘 要: 新课改迄今为止已经实施了有些年份,生物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农村生物课堂还存在诸如实验设施陈旧、实验课跟不上新课改要求、新课程改革没有指导方法等问题。本文简要讨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初中生物课堂 现状 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主战场,农村教育不容忽视。农村经济发展较城市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新课改攻坚的壁垒[1]。同时,因为未纳入初中升学考试科目,生物学科长期被边缘化,地位非常低下。新课改实施以后,生物会考成绩纳入中考成绩,生物学科地位得到提升;农村生物师资力量提高,大多数农村中学开始配备专业生物教师。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知识涉及广泛,有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生物知识的开始,其涉及的知识都是覆盖面广的基础知识。新课改下农村生物课堂虽然出现了新的面貌,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影响农村生物课堂发展。本文将浅谈新课改下农村生物课堂出现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1.农村生物学科出现的新问题

1.1初中各学科教学安排不合理。

初中课程中各学科进度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七年级开始学习生物,八年级学习物理,九年级学习化学,部分生物知识学习需要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做支撑,如七年级学习肺部气体交换时,学生由于缺少压强相关知识,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困难;八年级学习酸雨,不知道酸雨的产生与SO2有关,对化学式更是无从知晓,这些情况对生物教学产生很大阻力。

1.2教育管理方式影响生物教学。

农村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便将自身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缺乏得当的教育方式。家长只重成绩,对不纳入考试的学科不重视,认为与其学习生物等“豆芽学科”,不如紧抓语文、数学等。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33.3%。这些留守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乏有效管理,无法享受正常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极低,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辅导;学生与祖辈因代沟而缺少交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养成抽烟、打架、沉迷游戏等不良习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如四川省南部县大桥中学初二一班某位同学,父母在家时成绩在班上排名靠前,父母外出后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常沉迷于游戏,更有甚者,读书期间通宵上网打游戏,以至于生物课堂成为“睡觉时间”。

1.3实验设备简陋。

农村学校缺乏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以四川省南部县大桥中学为例,学校于建校初期购买的显微镜等实验设备因时间久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部分教学模型严重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如心脏模型(图1)缺少可拆卸的类型,学生无法动手组装,缺乏直观的认识就无法达到理解和掌握心脏结构的要求。

注:1.大桥中学无法拆卸的心脏模型;2.可拆卸的完整的心脏模型;3.拆卸后的心脏模型

2.新课改下农村生物课堂新设想

2.1家校互动,共识生物。

学校与家长建立沟通桥梁,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转变家长不重视生物学科的错误观念,让家长了解生物、明白学习生物对生活的重要性。向家长讲授学校生物课程知识,如人体的营养一章,学生会学到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大营养物质,知道各营养物质的作用,知道全面均衡的营养和膳食的重要性,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通过生物学习,还能掌握传染病及防治方法等生理健康知识,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受益终生。

2.2网络现实双结合,探索新课改。

网络技术发达,各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迅速,但关于新课改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相关机构可以建立一个分享新课改经验的网站平台,做到生物课改资源共享,让农村生物教师有经验可循[2]。学校不定期组织老师到拥有新课改经验的学校听课,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取经”,和这些教师交流,在交流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摸索出适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道路;学校自身组织教研活动,内部老师相互交流学习,从自身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找出适合本校教学发展的道路。

2.3争取财政扶持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地方政府需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的财政扶持,给生物学科划拨实验经费,建设专业实验室。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广阔天地就地取材,探索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生物实验课。如在菜园里面养蚯蚓,观察蚯蚓;在厨房里进行绿豆种子的萌发,观察萌发过程。农村生物教学应为当地经济服务,农村生物课堂可以配合当地农业发展开设实验课或实践课,如果树、菜地病虫害的防治[3]。生物老师组织学生到果园学习果树栽培和果树生理特性,将书本上果树的嫁接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新课程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生物教师要抓住这次改革的大好机遇,勇敢地迎接这次挑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在新课改下的走向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段安阳.对农村新课改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26:37-38.

[2]沈卫英.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河北省农村生物教师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霍凤元,朱朝书.生物教学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2,01:59-64.

[4]徐孝均.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通讯作者:伍春莲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