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2017-01-19谢建伟
谢建伟
摘 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教学中增强对语言和文化进行驾驭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今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更要把这种学习和训练置于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语言承载文化,同时反映文化特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教一门语言就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一种文化。因此,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教授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甚多,现在一般认为指的是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能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斯彼兹堡和库帕克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七种能力:基本能力、社交能力、社交技巧、人际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与关系能力。胡文仲和高一虹在《外语教学与文化》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把外语教学目的分为相互关联包含的三种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译内容;交际能力包括语篇、策略和社会语言学等语用能力,以及能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理性评价的能力和整合新文化信息与已知知识的扬弃贯通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胡文仲和高一虹提到的“社会文化能力”。简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过程中,以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为基础,在交际过程中具备跨越自身的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圆满完成跨文化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它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实践中的交际能力。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特点
英语在我国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但是由于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输入英语语言,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从谈起。
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十多年,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常识的了解,英语口语大多停留在最基本的表达层次,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力仅仅是为了拿到学位或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为了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的状况即是跨文化交际并没有得到学生充分的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是:他们不了解英汉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经常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情景中,形成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他们习惯于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或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同起来,忽略文化的差异性。他们对一些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习语、典故等了解不够,因而无法完全从根源领会某些英文表达的意思。同时学生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常识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用英语向外国友人流利地介绍中国的文化。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它的语音、词汇和习惯用语,还包括了解操这种语言民族的价值观念、交际习惯、行为方式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范围既具体又广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提高学习者跨交际能力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文化差异及多元文化的对比教育
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如果不了解母语(目的语)文化,或是对母语(目的语)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双方就会出现交际障碍。只有熟谙本民族文化,并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消除文化偏见,打破文化壁垒,克服文化定型的消极影响,自觉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为有效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积极介绍外国文化,既要向他们介绍蕴含在词汇、习语、谚语、行为动作里面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规约,又要培养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视角和有效的交际技能。
2.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做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外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
3.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
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增强对英语与母语在行为方式和交际习惯差异上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美人喜欢谈论天气,但年龄、工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作为禁忌的话题;接受礼物时,中国人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美人则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并且要赞美几句。
4.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冲突的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跨文化知识、技巧和策略完成特定情景下的跨文化任务,进而揭示引起误解和冲突的原因。
5.教学中比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交际者双方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经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进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在交际中做出正确的预测,完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例如中国人和英美人在赠送礼物方面观念不同,中国人尽量选择贵重的礼物,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而英美人则更看重礼物的针对性,即礼物是否为对方所喜欢。
6.定期举办文化讲座
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同文化主题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否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担负着认识世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完成上述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