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诗画“白描”手法教学,创造数学课堂妙境

2017-01-19方健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描

方健

摘 要: 把写诗作画艺术中的“白描”手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预设处、重点难点处、学生点评处、课堂小结处和作业布置上合理地留有悬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预设存悬 重难点存疑 评价存思 小结存想 作业存创

国画丹青,总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给欣赏者无限遐想;骚客赋诗,尤其讲究含蓄之美,让读者从有限的词句中体会无穷之妙境。数学课堂教学如能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白描”手法运用到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就能使学生拥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让学生在知识上、心理上暂时性“模糊”,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和自由想象与思考的余地,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充分锻炼,思维品质就能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

教学“留白”手法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不直接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直接明了地告知学生,而是通过情境创设、言语激发、设置悬念、作业留白,引发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释疑解惑,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

一、预设存悬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好比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一开始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一堂数学课的“序曲”在于预设。课堂伊始,教师就应依据教学需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挑动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一探究竟的欲望,通过精心设计,把“悬念”巧妙地运用到预设中,有意使教学内容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学生处于一种“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的状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拉开数学课堂的序幕。

如教学“黄金分割”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设计了3个实际问题:

(1)从3张图片中选出构图最美的一张。

(2)芭蕾舞演员做相同的动作,踮脚尖和不踮脚尖,哪个更美?

(3)脸型相同,五官基本相同的3张脸,哪个更美?

在上述事例的刺激下,有些学生见此情境,马上进入联想:“为什么他们美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要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和这些图片美的原因有关系吧?”教师没有直接和学生说要学习黄金分割,而是通过课前创设的情境留白,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求知欲望得到极大促发,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整堂数学课的学习中。

好的序曲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教学预设,一设悬,一创景,学生随着教师的诱导,自然燃起学习兴趣和热情,撞出创造性思考的烈焰,激起智慧的火花,带来课堂上精彩纷呈的生成浪潮。

二、重难点存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设疑释惑,就是致力于学生新知识构建和创新能力培养。重难点处存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在重难点处有意设置思维障碍点,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实现思维突破。具体做法就是围绕课堂重难点,设计一两个“学生合理能力范围之内,现有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并留出充分时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层面进行充分交流和合作,充分吸收别人合理建议,同时在别人思维火花的点燃下,激发出创造性活动经验,在这里,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让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最大释放。

如教学《分式方程》习题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

解方程:+=+。

在此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本题,并同时进行交流、展示和汇报。有学生直接插嘴道:“不可能直接去分母的,那太麻烦了,肯定有简便的算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一想法,便着手尝试计算。很快,就有学生把, 及, 放到一起,通分后发现分子都为1,所以分母应相同,方程得解。有学生接着说可以把,及,放一起,分子也相同。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原方程两边各自通分行不行?”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讨论后,有学生说:“可以,只是左右两边分子不同,但可以把一边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3,化为同分子即可。”但马上有同学表示这太麻烦,不如前面化同分子简单。老师适时提出:“如何才能化同分子呢?”学生得出按照分母的等差值划分,可以构造出同分子的分式。

老师出示题目后,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都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所有难点、重点均由学生讨论完成,此时,课堂教学就出现了留白,促使学生带着探索知识的信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重难点处老师“放一放,退一步”,分层设疑,让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着眼于自主学习,学生自然进入“忘师”的境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三、评价存思

评价存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教师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外来的、授予的,虽然评价结果是明确的,但是缺少生成过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延迟,让学生先进行一次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馈,重新审视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及认知结果的生成过程,自发、逐步地实现学习目标,这样也许更具有积极意义。

延续上一题解方程后,老师出示了一道变式题:

此题学生很有信心,开始计算,很快在练习本上得出和上题一样的结论拿给老师看,这时大部分学生随即表示肯定,这个时候学生完全停留在上一题思维过程中,处于思维定式之中。我没有立即肯定与否定,而是慢而有力地说:“××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有没有和他想法不同的?”听完我的话,学生陷入了思考、讨论,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这题还应该考虑分子可能为0!”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都恍然大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合理运用延迟性评价,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自由思考、相互争论中畅所欲言,驰骋想象,激发灵感,这样思维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同时学生学会内在的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创造性得到极大释放,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四、小结存想

一堂好的数学课体现在有一个好的开端和好的结尾,好的开端必须与好的结尾相得益彰,写诗作画不求圆满,而境界尽出,数学教学时要运用诗画的白描手法把握好最后环节,设置悬念,留出空间与时间,以不全而求全,以有限求无限,为一堂好课的结尾,浓墨重彩,画龙点睛,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从而达到一堂课“凤头豹尾”的精彩之境。

例如,小结时可以这样设计:

本节课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我深刻地感到?摇?摇 ?摇?摇?摇最为重要,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了解到了?摇?摇 ?摇?摇?摇,我能?摇?摇?摇 ?摇?摇,还能?摇?摇?摇?摇 ?摇,学会了?摇?摇?摇?摇 ?摇方法,体验到了?摇?摇?摇 ?摇?摇。

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不设定标准答案,留有余地,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体验。虽然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考探究仍在继续,整个数学课堂显得跌宕起伏。这样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课外,留给下一节课……

五、作业存创

教师布置作业时给学生留下创造性学习机会,合理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从而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不同人,还关注不同层次,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不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而且让数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教师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学生就会快乐地学习,从而把学习当做一种满足自我、赏心悦目的创造性活动。

如教学《综合实践—排队问题》之前留给学生一项作业:“①去银行拿一个号,排一次队,取一笔钱;②每个小组分角色安排收营员、顾客,在课上模拟出排队取钱的场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完成此项作业的积极性大增,兴趣盎然、信心十足。给排队问题的讲解提供实践基础。

教学白描手法只一种思想,并非是一种方法。就像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它是一种境界,随着主体与主题不同常常形式各异,并无定法。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数学课堂将是“虚实相生,留白处皆成妙境”。

猜你喜欢

白描
郑红雨白描写生作品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王来文作品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先生为我刊题词
明清白描绘画刍议
难忘初心——王来文的白描花卉
《白描荷卷》自跋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