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牦牛文化展牦牛走进北京

2017-01-19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野牦牛文化展首都博物馆

人类对野牦牛的看法混合了想象与现实。

就我来说,野牦牛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羌塘

成为这一地区的象征符号。

——美国学者乔治.B.夏勒

《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西藏牦牛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此次展览。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藏族人民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璀璨文化,这与牦牛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西藏民间俗

语也说:“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牦牛从被驯化、被畜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到被精神化、艺术化,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一个独特的传奇故事。展览以牦牛为主题,全新的展览理念与模式,真实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牦牛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此次包括牦牛标本、与牦牛相关的生产生活用品、制品,以及与牦牛相关的古代和当今的艺术品共呈现500余件。展览分为“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灵美牦牛”“风尚牦牛”四个部分,展示了牦牛在构建青藏高原传统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成就了高原牧人的衣、食、住、行、运、烧、耕,并逐渐影响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展品中最为特别的是45000年前古牦牛化石、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岩画、2000年前的金质野牦牛饰品、1000年前的合金铸造牦牛摆件,数百年历史的壁画和唐卡,清代手绘画牦牛哈达等。

为了给观众营造更好的观展体验,展厅中最大化还原藏式风貌,无论藏式手抓墙、牦牛标本陈设,还是牧民居住的牦牛帐篷,高高垒起的牦牛粪,从大环境到小细节,无不彰显着西藏风情,仿佛置身于雪域高原之上。配合展览,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社教活动,一直持续到展览结束,观众可关注首都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微信,了解更多展览信息。

此外,首都博物馆还联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摄影家协会,选取了多件“牦牛”相关的藏品参与到本次展览中,丰富了展览的内容。此外,得知本次展览的消息后,众多北京地区的艺术家纷纷响应,他们以“牦牛”为题进行创作,共襄义举,众志成城。展厅中开辟出了专门区域,利用有限的展览空间分批展示这些艺术作品。高涨的热情充分体现了京藏两地人民的血脉之情,大家力所能及,积极参与,为牦牛文化助力,为牦牛精神呐喊,谱写京藏人民两地友谊的华彩篇章。同时,此展更是北京市政府及人民援藏建设成果的汇报,并以此向广大援藏、建藏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

野牦牛文化展首都博物馆
贺岁迎祥
——紫禁城里的春节文化展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古陶瓷修复中有色补配材料筛选实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鱼藻纹大缸为例
以博物馆受众为核心的微信运营模式探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首都博物馆藏古代书画精品
首都博物馆画院2015年度中国画作品展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