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的冲动
——记首届国际美术院校版画专业主任论坛暨教学成果展
2017-01-19崔然然
崔然然
越界的冲动
——记首届国际美术院校版画专业主任论坛暨教学成果展
崔然然
中国现代意义上版画概念的形成始自新兴木刻运动,进入当代后,版画艺术被不断扩展与重新定义。“有始无终”作为首届国际美术院校版画专业主任论坛暨教学成果展的名称,指向版画创作与教学在当代发展的开放性与一种超越封闭边界的冲动,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边界的角度分析、讨论展览及论坛中所呈现的版画艺术面貌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将这种越界的冲动转化为有效行动。
版画创作与教学;开放性;越界
展览链接:
有始无终——国际高等美术院校版画教学成果展
策展人:王华祥、康剑飞
展览执行:黄洋、张战地、赵金秀、赵乾宇、李军
主 办: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承 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
协 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国观澜版画基地
展览时间:2016年3月14日—26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展厅
圆山晴巳(日本ARUMI版画工坊主任) 流溢I 平版 1995年
2015年12月5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观澜版画基地协办的“首届国际美术院校版画专业主任论坛暨教学成果展”于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开幕。来自6个国家15所美术院校的300多件版画作品与为期3天的版画专业主任论坛共同构成了版画创作与版画教育教学的当代发展面貌。
作为首届国际版画和版画教育发展状况的取样调查展,展览名称“有始无终”颇具意味。“有始无终”自“有始有终”变形而来,“有终”意指必将达至一种完成状态,强调边界的确立。而变有为无,则是打开、超越既存的边界,使事物处于内在的无限性和向世界开放的未完成状态。因此这种“无”包含了内外两个维度的越界,一是版画内在发展逻辑的延伸,二是版画与外在世界的叠合。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画概念的形成始自新兴木刻运动。作为对传统木刻的超越,新兴木刻版画一方面是对西方版画艺术形式的回应,另一方面是版画社会化的体现,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版画的语言问题凸显,艺术家更多地着力于版画语言的开拓与自省,这其中包括谭平对于抽象性的兴趣、苏新平对于石版画语言的掌握、徐冰对于版画复数性语言的挖掘与再利用。而近十多年来,正如本次展览前言所提到的,不仅有一大批恪守版画传统创作范式的版画家,呈现出技艺精专、推陈出新的面貌,同时,一些具有版画专业背景的年轻艺术家活跃在当代艺术的前沿,版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浸透在多元形式的艺术实验之中,版画的边界正呈现出一种逐渐打开的趋势。
然而,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版画系主任布瑞恩·舒尔在开幕式发言中讨论到关于版画媒介的问题:展出的作品都十分优秀,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媒介呈现方式。也就是说,缺少与新媒介的结合。布瑞恩认为,版画自创始之时,便与印刷术的发明——当时的尖端技术为伍,直至今日,也应囊括高端科技与工艺前沿,虽然大多数创作以手工为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数码技术的潮流,看到对版画进行重新定义的可能。布瑞恩提出的缺少新媒介与版画结合,实际上涉及对“版画”概念的延展问题,即对版画重新定义,涉及到版画创作在当代如何发展,版画的教育教学在当代如何发展。
关于版画创作与教学的独特性,艺术家康剑飞认为,版画艺术是一个容器性的艺术门类,处在一种中间状态,比油画和国画更宽泛,比设计更有边界感。版画本是这样一个处在边界上的艺术,各种元素、声部、杂语相互冲突交融,但眼前面临封闭的问题,亟待“越界”。这种越界可以参照异质文化的启示。版画在欧洲、美洲、亚洲都有各自的历史和传统,而体系过于成熟完善,形成一个内在封闭的发展逻辑,使得版画的发展受限,此时只有外部异质力量的进入,才能冲撞出艺术生长的突破口,如受日本“浮世绘”影响的印象派及其版画的崛起,受德国新表现主义影响的中国新木刻运动。巧合的是,本次展览中罗德岛版画系的作品呈现出了来自中国传统版画的影响,用纸张和水印木刻技法,营造出具有历史厚度和视觉强力的呈现方式。这种对西方版画技艺固有思维的突破源自其版画系主任布瑞恩对版画发源地中国的热情和向往,他不仅将博物馆中的中国版画纳入教学素材,研究《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传》,也带领学生到荣宝斋与印刷大师合作,学习中国传统水印木刻。
徐娜(天津美院版画系) 涅磐 综合版 140×95cm
鲁·汉克斯(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版画系) 哪个是我的? 亚麻油毡浮雕版 2013年
王继鹏(鲁迅美院版画系) 窥·三三两两 铜版 57×75.5cm 2015年
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作品
文乐(清华美院) 滚滚的山水(之一) 综合技法 90×120cm 2014年
另外,需要警惕,版画教育易受到学院围墙、工作室空间的限制,一头扎进对语言本体的探索,成为一种纯审美、技艺的诉求,失去对日常生活、对社会的批判维度。鲁迅领导的新木刻运动,除了教育宣传作用,更重要的是版画对旧体制的批判构成了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此次论坛,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也特别提出了版画的社会介入问题,并强调观念的突破和方法的更新。与此相呼应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版画工作坊实行的与社会联动协作的教学方式,如发起西部沙漠艺术运动,开展关于土地所有权、故乡的归属感、版画与原著居民的文化关系等项目。此外,荷兰AGA阿姆斯特丹版画工作坊主任克里斯汀·德·凡·奥伊瓦尔在论坛上所展示的版画也涉及对当地社区的介入与刺激,以艺术家驻留项目为主,版画似乎以一种“退居幕后”的方式又走入了千家万户。
新媒介的影响也波及当代版画发展。论坛中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院、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都表达了在版画创作与教学中对新媒体的开放态度。同时,这种媒介的开放性反过来更强化“版画思维”的形成。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版画领域一直包括尖端科技与前沿工艺,因此版画与新媒介的结合显得颇为迫切。但在所谓的“后印刷”时代,当学院版画跳脱出单一媒材,以装置、影像、综合材料等新的表达形式呈现,这种泛媒介化也在对传统版画概念进行解构。这也就涉及了当代艺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各学科界限被模糊的情况下,作品的媒材、手法、技巧等难以界定,传统版画尤其是版画的“归属感”又该何去何从,成为笼罩在当今创作者身上的普遍焦虑和困扰。在媒介“越界”的同时,坚守“版画思维”的精髓,在教学和创作中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此以展览前言所引用的《中庸》里的话作结:“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此次展览从版画创作的角度,将这句话拿出来重新解读:所执两端一边是对于传统的探本溯源,一边是对于版画概念的空间延展,如果说“中庸之道”由于近乎“折中”而涉及贬义,那是缘于对“两端”的追寻未到极致。
(图片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提供)
崔然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学在读研究生
Impulse to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The 1st International Forum of Printmaking Art School Deans and the Exhibition of Teaching Achievements
Cui Ranran
The modern concept of Chinese printmaking art originated from the New Woodcut Movement.After entering the contemporary era, printmaking art has been ceaselessly expanded and redefned.As the title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Forum of Printmaking Art School Deans and the Exhibition of Teaching Achievements,“Beginning with No End”refers to the open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making creation and teaching in contemporary era and the impulse to transcend the closed boundaries.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has made an analysis and a discussion, from the view point of boundaries, on the features of printmaking art presented in the forum and the exhibi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so that the impulse to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may be transformed into effective actions.
printmaking creation and teaching; openness;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