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规划研究

2017-01-19刘天河

城市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发展

刘天河,易 纯



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规划研究

刘天河1,易 纯2

(1.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70;2.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创新城市功能、城市文脉传承延续、空间品质提升需求紧迫等现实城市发展问题导致了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不少城市正争相出台相应城市更新相应政策,以合理有序的推进更新运动的实施。新时期下城市更新需要考虑实施性、结构性、文脉性等诉求。以留住城市记忆、文化传承与创新、交通疏导、经济复苏与改革、新型城市事件为五大主要目标导向,具体更新策略包括:明确社区更新内容、创新文化主导模式、加强站点周边更新、升级旧产业区、稳抓城市事件发展契机。最终实现城市更新下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多重目标;城市更新;规划策略

当前,快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国众多城市增量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多,未来城市的功能调整和升级的战略预留空间更是严重缺乏。基于此,2014年国家战略调整,严格管制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方式从传统增量式扩张向存量用地的再规划、再开发模式转变。我国城市发展尤其是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等,亟需通过大规模城市更新来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潜力挖掘和优化调整,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新的一轮城市更新热潮中,贯彻“可持续”、“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找到一套更加系统综合、与城市发展的功能需求紧密结合、科学又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方法,尤其重要。

一、城市更新内涵与历史借鉴

(一)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内涵

发达国家早在二战后就陆续经历了城市更新并成为其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式。较早的城市更新概念界定来自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会议认为城市更新是对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以形成舒适的生活与美丽的市容等。

英国从1950年代就开始战后城镇的重建规划,主要应对新住房的持续需求。主要经历了重振、更新、城市再开发等多个阶段。综合各类城市更新方式,可以概括为拆除重建、整旧复新、保存维护三大类。对阻碍城市正常的经济活动与功能发展、建筑已全盘恶化的区域,多采用拆除重建,对结构上尚可继续使用、与城市环境较为融合的区域多采用整旧复新,保存维护适应于建筑机能健全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街区。

(二)较为成功的国外城市更新案例

199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运动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取得明显成效。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城市旧区更新均有较成功的开发案例,各项更新案例根据其不同更新目标、区段位置等设定了相应的开发模式、规划定位及经营方式等,值得正处于大规模城市更新时期的我国城市发展学习与借鉴(见表1)。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一座紧凑型城市,然而它是在旧城基础上改造的,并被誉为目前日本

“最高水平的城区改建项目”及“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德国汉堡于2001年正式开启了欧洲最大的城市中心区改造项目——港口新城。伯明翰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城市发展、国际竞争等的压力,城市更新势在必行。其中,博德斯莱地区更新项目主要是针对工业区的旧住宅区,布林德利地区则是以金属产品制造和贸易为主的区域。

表1 城市更新案例主要内容

综合以上城市更新案例,我们可得出以下经验: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处理与原住户的关系,强调广泛的社会参与性。2)因地因时形成独特的创意、完整的规划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如汉堡注重各类空间的融合性、多功能多元化、采用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建筑。明确开发建设时序,追求建设质量。3)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如新型交通系统需求、城市公共空间预留等。

(三)我国城市更新内涵与特征

我国的城市更新因为不同的城市发展背景被赋予更多内涵特征。从1990年代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的概念以来,我国城市更新运动历经了多个阶段,逐步从单目标发展到了多目标。当前我国多元化、综合化的城市建设期间下,城市更新比较倾向于城市物质环境方面,其中,综合化与整合性的城市发展理念、“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诉求开始显现。

二、新常态下我国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诉求

(一)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更新,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新时期下,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基本度过了快速的生长期,即大面积的新区建设即将逐步退却,以旧区更新为主的城市发展是满足空间需求的另一出路。其次,不少现实城市发展问题直接导致城市更新的必要性:

1. 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低效用地有待盘活。在大城市开发度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城市发展能够扩展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对低效用地再开发,需要摸清地块特点,均衡各方利益,进行合理分类,逐步再开发利用。

2. 创新城市功能,满足经济时代需求。城市创新创业活动日益精彩,经济发展也逐步走向新常态,打造功能合理复合的创新空间,激发城市产业活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 城市文脉传承延续。以往大拆大建方式引发多种了弊端,切断城市传统,使得城市文脉饱受冲击。需要结合城市更新规划,保留城市原有文化特征、文化元素以及传统的文化活动,赋予其新的活力;

4. 空间品质提升需求紧迫。部分公共环境空间不适应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缺少,公共空间难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与心理需求等。

(二)城市发展政策使然

当前,不少城市正争相出台相应城市更新相应政策,以合理有序的推进更新运动的实施。当前出台更新政策的多为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根据每个城市各自的产业定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等情况政府明确了相应的城市更新方向与实施细节。

广东省政府于2009年正式出台了旨在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的“三旧改造”政策文件——《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推动城镇面貌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的发展转变。

继2009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出台后,2012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出台。通过法规层面、政策层面、技术标准层面、操作层面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截至2014年4月,深圳市已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419项、用地面积36.4平方公里,实现了城市更新实施率20%,土地移交率33%,节地率达75%。

上海“十三五”规划提出将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未来五年,上海新增建设用地只有约60平方公里。2015年5月,《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出台,对城市更新政策做出了规定。

(三)城市更新的时代诉求

1. 实施性诉求

城市更新的实质是提升城市能级,而城市更新具体实施涉及到更新区域的成熟程度、历史价值、城市空间尺度的不同等。对于既有成熟城区的更新发展,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逐个地块修复或者强化复合功能,同时应考虑纷繁复杂的更新主体对象。对于历史保护价值明显的区域,文脉保护、街区空间创新性利用则是更新规划的重点。对于大中尺度城市区域的发展,更新规划需要改良城市空间的适宜度。

另外,城市更新不仅仅为单向的规划设计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参与、城市运营等其他方面的事宜。在我国,城市更新由政府主导,以确保保障公共利益与市场方式的均衡。城市更新的实施则以更新规划为龙头,明确整治更新内容,形成项目清单,配套各方会议制度,实现多方参与。

2. 结构性诉求

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意味着街区的翻新,而应该上升到与城市生活品质相关的层面来思考,土地利用经济、邻里复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政策、人居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

J·雅各布斯认为城市设计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并引发人们对社会公正、人性化等全方位的价值判断的深刻思考。罗伯特·帕克则认为,城市和人类始终保持一致,人类对他所生活的世界进行改造的企图,与其内心的欲求相当吻合。因此,真正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需要综合考虑人性的多样化需求。

3. 文脉性诉求

旧区改造过程中,不能仅仅强调地理景观的生产和社区高端化晋级,更多需要寻找失落的城市记忆、联接被阻断的社区文脉、挖掘城区的发展潜能。文脉诉求往往体现于细小的人文关怀,一堵保留的城墙、一面富有内涵的浮雕、一处精心的街头广场等均能留下并唤起市民的记忆。

三、多重目标导向下城市更新规划

结合以上城市更新的时代诉求,文章结合不同目标导向制定了相应的城市更新策略,通过明确更新目标、对象、内容、模式与实施主体,合理引导各类城市更新(见表2)。以期针对不同类型项目采用不同的技术引导办法,使各类城市更新项目内容与重点明确、开发模式符合实际建设,避免过度设计、无重点规划甚至形象工程式更新。

表2 多重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策略

(一)留住城市记忆:社区更新

城市饱含建筑这一“凝固的音乐”,是难得的艺术品汇聚处。更新改造过程中保留曾经在此居住和生活过的人们的想象力,可以涵养一种独特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气质。上海武康路项目是基于合理保护基地内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才得以将武康路更新为富有老上海风情与优雅的“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城市社区更新包括城中村改造、老居住社区更新,这些社区多存在建筑质量较差、布局凌乱,设施配套不足,消防通道不畅,停车困难等问题。因此,社区更新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服务功能的完善,并且不能仅仅关注商业性项目的植入,还包括文化、休闲等社区主体居民真正需要的公共性内容。

社区更新需要考虑多户目标、城市形象、公共服务等,利益矛盾突出,实施较为复杂,需要多元平衡的城镇更新组织模式和规划融资模式,构建多部门联合参与、共同协作的规划平台,实现相关主体利益的综合平衡。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街区复活

城市中的遗迹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成为一代人珍贵的记忆,我们不可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抹去时代的印记,需要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去保留和利用它们。

文化主导的更新模式可大体归为两类:1)通过大型的更新改造项目,建立城市旗舰式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形象的重构;2)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以创意阶层的融入城市,形成创意产品与创意消费相结合的创意街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包括文化政策、文化设施和文化事件等多方面,如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欧洲文化之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北京798文化艺术中心等。

文化街区的复活首选依赖高品质的物质空间环境,文化小品、广场、喷水池、景观步行道、街道家具、照明和景观构成了空间提前。其次,短期的文化事件(如展销、传统节日)将为城市更新计划增加价值。可以说,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文化策略,在城市复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城市交通疏导:站点周边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已经成为新型城市综合体、城市功能节点的首选区域。站点周边用地包括已开发区域、待开发区域,已开发程度越强,则更新难度越大。

站点周边用地将呈现复合性,如居住商业混合、商业文化混合、商业办公等的多元混合。可升级配套的功能主要有商业零售中心、商务办公与公寓、商业服务为主的商住区等。

开发模式与实施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呈多元化、空间需考虑垂直利用等,根据站点周边的不同距离圈层,主要有整体开发、分区开发两种开发方式。

(四)经济复苏与改革:旧产业区改造升级

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产业转型是寻找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由之路。政府和企业联合对产业园区进行改造升级,通过产业运营方式进行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土地,同时进行旧厂房改造是产业地产更新的路径。主要措施包括:产业转型发展上,淘汰高能耗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厂区改造上,对旧工业区的建筑密度加强控制,使土地和存量资源得到盘活和高效利用。通过改造旧建筑,设计营造特色景观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造技术和材料,使旧厂区的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在深圳与上海已有相关成功实践案例,深圳以拆除重建为多,上海以更新改造为多。近年,深圳市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土地资源供需难题,推进产城融合,开启了新一轮的工业区改造升级。如城投龙华工业园、黄阁坑工业区及南片区、回龙埔新工业区等项目已纳入深圳市更新计划。

(五)城市事件注入新血液:旧区全盘塑造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的举办,以及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大事件对推动城市整体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事件是推介城市形象的重要工具,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往往被希冀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的重要机遇。纵观国内外的大事件营销目标,除了要满足事件举办所需场所空间和完善的场馆设施,还要注重大事件场址能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为例,其选址正是处于浦江两岸地块内急需改造的工业用地,周围居住区密集,工厂把居民的生活与黄浦江水面完全隔绝,工厂与城市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这6.68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更新大区域内,结合世博会这一重大事件,规划考虑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人与人的多方和谐,通过世博会场地详实的规划与实施,以及后期维护使用,取得了重新引导城市化、“城市文化”、“正生态”等积极的后发效应。

结合新时期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趋势分析可知,城市更新正在大规模、规范化铺开,城市更新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也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议程。只有认清城市更新的必然趋势、明确新时期的时代诉求,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开展这一下城市建设运动。文章梳理了留住城市记忆、文化传承与创新、交通疏导、经济复苏与改革、新型城市事件五大目标导向,是对城市更新方法与策略的总体思考。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以激发城市活力、再造城市繁荣的城市更新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更新参与主体及途径、运营模式也逐渐多样化。而城市更新的观念、政策和实践的方法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城市更新这个课题仍需不断探索。

[1] 易晓峰. 从地产导向到文化导向—— 1980 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方法.城市规划[J]. 2009, 33(6): 66-72.

[2] 张险峰, 张云峰. 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区——城市更新的范例[J]. 国外城市规划, 2003,18(2): 55-62.

[3] 陈晓峰, 刘谷一. 城市村庄理念在英国城市更新中的运用 ——以英国伯明翰博德斯莱更新项目为例[J]. 规划师, 2008(7): 70-73.

[3] 翟斌庆, 伍美琴.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2): 75-82.

[4] 张更立. 走向三方合作的伙伴关系:西方城市更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04(4): 26-32.

[5] 黄勇.“中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城市管理[J]. 2004(2): 57-59

[6]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7] 周晓, 傅方煜. 由广东省“三旧改造”引发的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现代城市研究[J]. 2011(8): 82-89.

[8] 严若谷, 周素红, 闫小培. 城市更新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8): 947-955.

[9] 王小健, 陈眉舞. 大事件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J]. 华中建筑, 2007(8): 35-40.

[10] 吴志强, 肖建莉.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回顾[J]. 城市规划学刊, 2010(3): 14-19.

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Planning under More Goal-oriented Purpose

LIU Tianhe, YI Chun

(1.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Heavy Industry, Guangdon, Guangzhou 510670, China;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Currently the urban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need for urban renewal.For example it isincreasing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innovative of urban functions, continuation of the urban context, spatial quality improvement needs.Many cities are competing to put the appropriate city update, the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promot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newal Movement.Under the new period of urban renewal need to consider the implementation, structural, contextual and other demands.Thus, the article reviews five goal-oriented that it is to retain memories of the city,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traffic control, economic recovery and reform, the new city event. This is the overall thinking on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urban renewal. This is to make urban renewal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ultiple objectives;urban renewal;planning strategy

(责任编校:彭 萍)

TU 984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6.06.018

2096-059X(2016)06–0074–05

2016-08-01

刘天河(1981-),男,广东茂名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和规划设计研究;易纯(1979-),男,湖南常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发展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