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行业新常态下煤炭类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分析

2017-01-19谢生荣薛黎明吴仁伦张守宝

中国矿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煤炭行业常态

谢生荣,薛黎明,吴仁伦,张守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煤炭行业新常态下煤炭类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分析

谢生荣,薛黎明,吴仁伦,张守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目前也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煤炭行业的“新”与“常”,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采矿工程专业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也已成为必然。本文在经济与煤炭行业“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分析了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在校学生的课程设置、高校自身管理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文章的最后提出结合国家、煤企、高校三方力量,以专业教育促进行业发展,以行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二者相辅相成,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专业人才,使行业与教育都能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行业新常态;教育改革;采矿工程;课程设置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平行相互交织的时期,经济的增长进入换挡期[1],逐渐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由于经济过渡的影响,一些传统行业也面临着调整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煤炭行业是我国能源方面的龙头,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低谷期与21世纪初“黄金十年”的迅猛发展后,煤炭行业也迎来了向属于自己的“新常态”过渡的关键时期。教育是社会与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与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我们需要从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着手,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与时代精神兼具的人才来推动煤炭行业适应[1]经济“新常态”和稳固的向自己的行业“新常态”发展。

1 煤炭行业的“新态”与“常态”

煤炭行业“新常态”既在于“新”,也在于“常”,只有使行业顺应时代的“新态”转换为稳定的“常态”,才能使其保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1.1 煤炭行业的“新态”

煤炭行业“新态”的含义是指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该行业都会以一种新的形势发展,这种新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也正是有了这种顺应时代的新,才能让行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在小的波动与起伏中得到平衡。

1.1.1 行业需求人才的“新”

每个行业对其人才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各个时代下也会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有新的变化。建国初期,我国煤炭行业也像中国其他百废待兴的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的计划。当时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采矿类工作一直与高强度、高难度和高危险性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专业工作人员也几乎没有机会接受更前沿的知识。经过几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采矿行业对于人才和本专业教学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指导方针,主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

1.1.2 煤炭产销在现代化科技下的“新”

科技是当今社会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使各行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地下采煤逐渐向深井化转变,从而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岩巷道的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等开采难题都需要探究更好的解决方法。而随着当今人民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煤炭的绿色开采也成为了未来行业发展与教育要求的主要方向,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绿色开采已经成为当代煤炭行业主要的研究点之一。

除了开采方面需要用新技术解决新的难题外,煤炭在销售方面也紧紧的与时代接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市场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将市场竞争由间接转变为直接,并促进了煤炭市场的重新整合和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整合,进而形成了有利于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型、高效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煤炭行业打造了现代服务业市场,促进了煤炭行业的迅速发展[2]。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煤炭销售具有更多渠道,更广的平台,势必会为未来的采矿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1.2 煤炭行业的“常态”

行业的“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按照贝恩分类法,前四家企业占有率低于30%或者前八家低于40%时,行业一定会出现无序竞争现象,目前我国煤炭企业6300多家,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25%,而美国前四家公司占全国的46%[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体系是不够完善的,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将成为煤炭行业未来的主要“常态”。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导致行业的波动,因此煤炭行业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内起伏不定。而由于近年来煤炭产大于销的原因,煤价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低位运营,这是行业在过渡期间必然寻求的触底反弹的一种方式。

2 行业“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煤炭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朝着自己的“新”与“常”迈进,行业“新常态”是一个持续的行业现象,会在“新”中求更新,在“常”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为了使高校教育更适合当代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行业需求的“新”人才,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煤炭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2.1 在校学生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培养方案是高校根据专业特点而制定的学生在校培养计划,而课程设置又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专业发展方向。分析发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9个高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图1是其中三所比较典型的高校课程设置的对比,总结了各个学校五类课程与实践的学分分配(各类课程学分包含必修和选修)。

图1 部分高校的课程学分分配情况

1)公共教育课占比过大,专业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图1中,三所高校的通识教育课学分占比都远高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这也是高校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通识教育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培养学生个人素养方面及拓宽知识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专业课程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它们会由点到面再到空间的给学生一种系统的概念。英美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很重视地质学的学习,课程设置多达一二百学时[4],而中国高校在该课上普遍只有六十多学时,从中对比就可以看出差距。

2)专业导论课与力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在进行培养方案调查时发现,一些学校并没有设置采矿工程专业导论课,而有些学校即使有这门课也是放在了大二甚至大三的时候才开始学习,这是很不合理的。专业导论课应该在本科新生刚入学时就开展,这样可以让当时在填报志愿时对各种专业并不了解的高考生更加清楚这个学科的特色及要求,也可以让对其不感兴趣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及时做好更换专业的打算,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个专业教育负责。

另外分析发现,河南理工大学及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并没有将弹性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学习与考核,但是现实采矿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弹性力学基础知识,比如:采场中顶板的受力破坏机理,立井井壁的受力及强度分析,直接顶的受力分析等。因此煤炭类高校应重视力学的学习,要知道力学是大部分工程学科的基础,打好基础才是可以深入研究的关键。

3)计算机上机学时占比较低。计算机是21世纪各行业的得力工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功能会使采矿工作更加科技化、现代化。Office办公软件、工程CAD绘图软件等基本工具以及数值模拟、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可以使现代化技术与采矿行业相结合,使煤炭开采更加安全、高效。

表1 五所高校计算机上机计划学时与培养计划总学时对比

但是从表1可以发现,高校计算机上机时长所占总学时比例都在6%以下,并且这不到6%的学时中包括了工程CAD,计算机编程基础等几类科目,这样的设置是缺乏科学性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这些计算机功能,只是囫囵吞枣的有些印象而已。建议院校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计算机等新时代科技的教学与使用,加大教育力度,增加教学时间,只有一直与时代同行,才能使教育保持活力,也才能使行业常“新”。

2.2 高校自身在教学与管理方面不够严谨

很多学校在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方面都不够严谨,自身制度的不够规范,教育质量要求的程度不高,容易让学生钻制度的空子而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些现象在实践实习教学及毕业设计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总结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实践与实习所占总学分的比例并不低,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在不同阶段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次专业性实习。但是由于多方面影响,很多学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环节的训练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数实践教学纯属“走过场”[5]。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态度也不够认真严谨,认为实习就是最后简单的递交一份实习报告,并没有注重在矿区现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教育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在实习初期就给学生灌输“重实践、细观察、多交流”的思想,并加强对实习效果的考核。学校与老师不仅要对学生最后呈交的实习报告进行细致的检查,更应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平时表现进行严格要求及评优。建议在每进行一次专业性实习之后都举行一场小型答辩会,让学生做一个关于实习矿井的学习答辩,以此来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使其真正从现场实习中得到有益的收获。

关于毕业设计,各院校也存在老师留情面“放水”的现象。很多同学由于在毕业设计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工作,或者已经考取硕士研究生,就抱着毕业设计肯定能够通过的心态而不认真对待,到了最后随意拼凑毕业设计就蒙混过关、草草了事。各个学校为了就业率和升学率亦对此现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放纵,对高校和学生自己都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尤其要注意的问题。学校一定要做到对毕业设计严格把关,不能轻易降低门槛,这是对即将踏入社会前的学生进行的最后一次重要教学,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过程中尽心尽责,学会独立思考,对以后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3 教育无法满足煤炭企业对高质量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是不能脱离行业的,否则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袁亮院士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报告时曾说“当今矿山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将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可是很显然,当前的高校教育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要求,从图1课程设置发现,每所高校的素质创新课程学分在各类课程中占比最低,学校输出的人才基本上还是以替补型的工作人员为主,而不是可以很好推动行业发展的科技型人才。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学校只有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使教育满足行业的需求,矿山开发才能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已成功举办六届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作为我国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践的大学生顶级赛事,应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同时,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应尽量自主开展创新活动与创新类型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与思想的源泉。

3 如何在行业“新常态”下更好的推进采矿工程专业教育改革

煤炭行业“新常态”是波动与平衡相互对立统一的系统(图2),而专业教育改革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各个学校应提高自己在教育改革中的敏锐性,并结合国家的宏观要求和煤炭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使教育改革更适应当代煤炭行业“新常态”。

图2 各方面具体力量

3.1 高校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校是在校学生接受教育及人才输出的地方,是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为了解决当前专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供当前行业需求的新人才,学校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自身管理、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发掘与培养。

老师是知识与同学之间交流的媒介,对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青年教师的热血与激情有着符合这个时代发展的优势。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目前的教师队伍中,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36%,36~45岁占比29%,可见优秀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未来专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年龄和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多数青年教师虽然拥有丰富与先进的专业知识,却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对当代矿山开发可能了解的不够全面。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与矿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谦虚取经,使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煤矿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相结合,使教师的工程思想与当代煤炭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向同学传授最科学、最实用的知识,使高校专业得到发展。

3.2 国家应兼顾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

教育与行业从大方面来说都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煤炭与电力、钢铁及运输等行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国家应以高手段、高眼光对这些传统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与微观渗透,使煤炭在新能源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仍能保持自己的发展格局。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改革当前煤炭生产与销售形式,着力整顿中小煤窑。另一方面更需要国家对高校的采矿专业尤其是以煤炭为主的高等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激发高校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杰出人才,使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国家的高度重视可以在无形中给予行业和教育极大的勇气与力量,使它们在行业过渡和教育改革中充满必胜的信念。

3.3 煤企自我完善是教育改革的指路灯

煤炭企业是专业人才的接收地,是高校教育与煤炭市场结合的载体。煤企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利用人才方面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行业发展与行业前景方面,煤企又是最直接的规划者与受益者。只有企业发展保持稳定,行业才能有明确的进步方向,教育才有其在改革时候的指路灯。企业的自我完善是教育间接完善的一种方式,煤企的自我完善应该做到几点。

1)煤企要与煤炭类院校深入合作。高校是人才的输出地,而煤企是人才的接受地,煤企与高校的深入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的知识与人才对煤炭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煤企使高校对行业趋势更加清晰,是使教育与行业良好结合的重要方式。

2)煤企应着重发展清洁能源。煤炭清洁化是煤炭持续保持我国能源供给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所在[6]。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煤炭的绿色开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煤炭企业应该提高减尘开采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等,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来综合促进煤炭开采清洁化。

3)国有企业应对其考核机制进行改进。导致目前煤炭市场的混乱局面的原因,表面上在供销失衡,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企业考核机制不合理[7]。目前的考核体制使企业经营者过多的关注企业的规模、名气,而不是企业所能得到的利润,造成企业大而不强,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加强对企业盈利能力标准的考核,拒绝因为“面子工程”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影响。尽快摆脱粗放经营的旧模式,步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尽快适应社会大环境的“新常态”。

4 结论

1)煤炭行业“新常态”是在当代国际与国内经济大环境下适应时代的潮流而必须要形成的行业新时期。行业的“新态”及“常态”会自然的对专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2)采矿工程教育改革应该适应行业的“新”与“常”,从教育上教会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创新,从思想上培养学生坚毅果敢的品质,让当代人才推动行业与社会的发展。

3)教育与行业是互存的事物,没有行业需求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而没有教育支撑的行业也是无法更好发展的。所以高校与行业应该以教育改革发展为主体,以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国家、高校及煤企三方面力量,更好的实现教育现代化,行业可持续化。

[1] 郝磊,张朝. 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式与对策选择[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09-113.

[2] 王振华, 谷红伟, 李晓伟. 电子商务在煤炭销售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煤炭经济研究,2013,33(6):61-67.

[3] 王震. 新常态下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能源,2015,37(3):30-33.

[4] 田新邦,谭汝媚.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3):39-41.

[5] 华心祝,杨科,涂敏, 等. 加强采矿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06.

[6] 张熙霖. 2015年煤炭行业形式分析及未来发展研判[J]. 煤炭经济研究,2016,36(1):11-14.

[7] 周春辉. 经济新常态与煤炭产销再平衡[J]. 中国煤炭,2015,41(9):14-16.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o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coal industry

XIE Shengrong, XUE Liming, WU Renlun, ZHANG Shoubao

(Faculty of Resource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transform, China’s coal industry at a critical time about industry transi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al industry’s new and normal,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mining engineering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reform has become inevitab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new normal environment of coal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about colleges, and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he power about government,college and coal enterprise should be united have be put forward, and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 promoted by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dustry development ought to be pushed by education reform. The two aspects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train the profession talents for the new era so that the coal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industry new normal; reform in education;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2016-08-0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资助(编号:J16010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岩土工程课程建设”资助(编号:J1601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团队建设项目“矿业工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资助(编号:J160118)

谢生荣(1981-),男,博士,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xsrxcq@163.com。

G642

A

1004-4051(2016)12-0138-05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煤炭行业常态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