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温州公路建设、管理与文化探索
2017-01-19浙江省温州市公路管理局连政
文/浙江省温州市公路管理局 连政
新时代温州公路建设、管理与文化探索
文/浙江省温州市公路管理局 连政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闭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新使命,为公路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国务院发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温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温州公路交通迎来了加快从“通道型”向“枢纽型”迈进的黄金期。新时代下,温州公路交通行业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分析行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深刻领会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这仍是一条不变的规律,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始终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并举,突出公路交通与沿线经济的关联性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与旅游开发的融合
充分利用温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基于全市旅游节点分析,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划分为旅游核心区和边缘区,将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以核心区带动边缘区发展,构成旅游公路网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进行线路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景观绿道、观景台、露营地等设施,联动沿线旅游景区、特色民宿、人文景观等,着力推进全市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打造精品示范路线30条、895公里,促进交通走廊与沿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创百佳、争优秀”和星级文明服务区创建工作要求,在全市确立高速服务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头实施”的建设思路,结合服务区所在地的特色进行规划设计,突出“一区一主题”,把旅游文化融入到服务区,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与产业经济的融合
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全市不同区域间劳动力和劳动要素的转换,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建设甬台温复线、绕城高速公路、国道228线等重要公路项目,串联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浙南科技城等重大产业平台以及柳市、瓯北、塘下、龙港等一批工业重镇,让各个城镇组团和产业集群之间互联互通,满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货物运输发展需求。实施公路交通建设带动美丽乡村、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战略,鼓励老百姓发展生态民宿、特色养殖、度假村、农家乐等第三产业新型业态,鼓励创业,提高就业。培育新兴产业地块,以交通线为产业拓展延伸线,激活沿线特色产业、特色小镇、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沿线产业经济带。积极构建公私合伙网络,通过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力量和社会资源来共同实现沿线公路交通和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
与便民惠民的融合
全面提升征收服务水平和通行效率,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不停车收费车道60条,客车ETC通行使用率达到40%以上,切实提升了民众出行的保通保畅能力。全面完善公路指路体系,排查梳理温州全路网指路标志,进一步完善重要景区、机场、港口等指路信息,优化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农村公路的指路体系,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全面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品质,通过12328平台、门户网站等渠道,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探索构建普遍性公益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使群众深切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
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为统领,把完善公路交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行业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作为改革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公路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全市交通综合执法改革
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实行权责统一、重心下移、科学管理,建立执法联动协同机制,厘清交通综合行政部门的权责边界,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的职能交叉、缺乏有效的路政执法强制措施以及执法主体和执法队伍的法律授权等问题,增强公路交通行业内生发展活力。
分类推动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
继续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分工合理的养护生产模式,将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逐步转向由社会“购买服务”,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通过全面推行定额养护、计量支付等制度,逐步规范招投标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等工作,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益,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厘清市、县两级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国省道养护方面的事权职责边界,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培育监管,推进信用记录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逐步提高信用评价体系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引导和培育养护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落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力争到今年底前,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速公路通行费增值税发票开具工作,到2020年前,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实现信息化和准确化管理,落实营改增政策红利,促进企业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完善公路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出网上审批,实现市本级交通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消除数据孤岛,使社会大众真正享受到一站式办公服务,做到省时提效;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强化对许可事项的监管,形成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制度。
健全科技治超网络体系
治超观念由“人海战术”转向“科技战略”,加快推进全市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道在出入口、大型桥梁、重要交叉口、连接重点货源地等位置的不停车检测设备建设。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收费计重数据开展非现场执法,形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道三级网络覆盖。逐步完善非现场执法的检测手段,依托智慧公路平台,将治超检测数据统一到云平台,提升检测、取证、处理等各环节效率,有效提高治超工作效率和防范治超领域廉政风险。
加强区域性公路应急养护保畅队伍建设
健全全市公路“三防”体制机制,推进市县两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不断强化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对国省道的应急统筹管理力度,进一步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作用,为平安交通建设保驾护航。
建设“四好农村路” 决胜“公路扶贫攻坚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建设“四好农村路”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行业发展成果。
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出台《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市、县、乡镇三级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完善“以县为主、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在全市各乡镇建立了106个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成功地将农村公路建管养的行业行为上升到政府和社会行为,并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拓展农村公路投融资渠道
鼓励和引导采用PPP等模式进行项目建设;用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和农发行总行开办抵押补充贷款(PSL)政策和浙江省有关农村公路补助资金;探索农村公路购买养护水毁财产保险新模式,为有效地解决全市农村公路项目发展的资金难题提供保障。
推行“七早工作法”
下放工程审批权限,积极发挥市、县、镇(乡)三级公路部门的中枢纽带作用,对上协调好工作,对地方政府对接好计划,迅速行动,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全市11个县(市、区)按照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标,到2020年实现村村建设“四好农村路”,每个乡拥有至少一条美丽农村公路,全市农村公路提升等级1500公里以上、新建500公里以上、路面维修2000公里以上、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
大力开展建制村客车“村村通”攻坚行动
健全“以县为主、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农共同参与的优势。打通农村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交通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缓解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
做足“农村公路+”的文章
全面促进农村公路融合客运出行、物流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瑞安市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与带动乡村旅游结合,通过串联西部山区的旅游资源,达到通一条路,带动一个村、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坚持文化引领 培养文化自觉
温州公路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市系统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纳入领导决策议题、纳入财务专项预算,坚持局机关,直属机构,县(区、市)公路局三级联创,发挥局党委的核心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网络和“责任到人、落实到点”的责任机制,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进到文化建设。
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在原来的“铺路石精神”“老黄牛精神”“里程碑精神”等公路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全新的温州公路核心价值观—心路相融、惠泽四方。近年来,温州公路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佳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荣誉40多项。在全省首创“6·19”公路文化节,以扩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打响温州公路品牌,坚定公路行业文化自信。
从严治“路” 形成法制建设新体系
以“公路法治建设五大行动”为抓手,即公路法治理念先导、公路法治能力提升、公路行政执法规范、公路法治形象优化、公路法治监督强化,推动温州公路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完善法规体制建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和框架上,推进温州市公路养护、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加快制度体系建设立改废工作,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贯穿到公路管理和行业监管各环节,支撑公路管理职能转变。
推进执法规范化
通过强化路政巡查、深化日常管理、加强行政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建立高效、负责、依法、合理的路政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监督、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实施国省道重大案件快报查处等制度,细化路政执法行政自由裁量权标准,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强化信息公开
依托温州智慧公路系统,推进网上办公、信息共享,实现公路路政许可、处罚、监管等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进一步梳理和推行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通过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升公路部门公信力。
以党建为统领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全市公路系统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把党建工作主业意识和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加强廉洁教育,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强化权利监督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