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肠梗阻患者置管期间的监护配合
2017-01-19宋旸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1
宋旸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1)
老年肠梗阻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患者的一般状态较差,对手术治疗耐受能力往往不足,因此,临床治疗多采用保守方法[1]。但常规的胃肠减压治疗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及住院的经济负担。无痛内镜介入下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增加了小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的治愈率,本研究针对24例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心理干预及置管的配合观察进行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24例作为临床资料。经腹部平片及CT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10例,结肠部分切除的9例,胆囊切除术后的3例,卵巢切除的2例。患者住院后立即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平衡及全胃肠外营养的保守治疗。在病情进一步确诊及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后给予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治疗。
1.2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
1.2.1 导管的结构。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硅胶管,长度为3~4.5米,内配有一体4.5米长的亲水性导丝。导丝置入管、前囊管、冲洗管及后囊管均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近端,念珠状的先导子、前后气囊均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远端。
1.2.2 导管治疗原理。导管置入十二指肠后前囊注入无菌水,可以使导管在肠道的蠕动下及重力的作用下向肠道远端运动至梗阻部位,并通过侧孔吸引局部潴留物进而缓解肠梗阻。
2.心理干预及置管的观察配合
2.1 置管前心理干预及配合
2.1.1 心理干预。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对生命的的渴望更加强烈,因此,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检查更加担心恐惧。参与研究的24例老年患者入院时症状较重,腹胀难忍,渴望通过治疗尽快改善,医护人员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治疗的方式及方法,患者采用治疗方式的意义及预后效果。指导患者如张口呼吸等缓解疾病症状的方式。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并能积极的配合。
2.1.2 置管前配合。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由于老年患者耐受能力差,适当的给予补液治疗。置管前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患者的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准备各种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氧气、气管插管、麻醉剂及各种抢救药物,建立静脉通路,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通过胃肠减压管清除胃内潴留物,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后与家属交代病情,签署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置管的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左侧卧位取出胃肠减压管。
2.2 置管中的观察配合
2.2.1 加强置管期间的监护。经内镜下置管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会导致患者过度紧张而增加置管风险,如患者疼痛及紧张会出现患者的血压升高,严重的会导致心绞痛、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的功能障碍[2]。因此,本研究的老年患者均在家属的同意下采用无痛内镜的检查,麻醉师依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确定麻醉用药及剂量。置管期间全程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道畅通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置管并积极救治。置管操作应熟练,以最短的时间正确操作并结束。
2.2.2 置管方法。首先性消化道的内镜检查,确定排除进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禁忌症。将导管导丝的置入管内注入无菌水,将亲水导丝留置于肠梗阻导管内,导丝远端应在肠梗阻导管远端念珠状先导子以内。植入前将导丝置入肠梗阻导管内,以增加肠梗阻导管的可操作性。在内镜医生的监视下,护理人员将润滑后的韩梗阻导管经鼻、咽、食管直送到胃窦远端。在内镜医生的协助下,将置入的导管远端引导至十二指肠的降部。经前囊管向前囊注入无菌水10~15mL退出内镜及导管内的导丝,继续将导管向胃内部分送入致导管呈松弛状在胃内。确认导管的侧孔部分在肠管内,前气囊会由于蠕动运动送至肠梗阻部位。将导管的导丝置入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将导管的近端在患者的耳垂部位固定,将导管的10~15cm的长度保留在患者鼻及耳垂之间,以利于随着肠蠕动而引起的导管向下滑行,借助重力作用通过肠梗阻的部位,记录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固定点每日进行调整。
2.3 置管后的观察配合
2.3.1 置管后的密切监护。置管清醒后患者进行立位的腹部摄片,记录导管的远端位置。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如发现导管引流畅通不良,应进行冲洗,冲洗量应等于流出量或大于流出量。定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干预。密切观察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穿孔及腹腔感染等症状的出现。
2.3.2 置管后安全干预。导管置入后应避免导管意外的发生,包括脱落、阻塞、破裂等。患者采取半卧位,记录并随时观察患者导管在鼻外的长度,防止导管脱出及深入。负压吸引装置的引流袋应及时的更换或倾倒,并记录引流液量。指导患者导管固定应牢固,避免翻身时过度牵拉而出现移位,昏迷患者应专人护理。
2.3.3 拔管指证。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改善,肠蠕动恢复后可先关闭负压吸引,继续观察一周,患者无肠梗阻症状的再出现,腹部摄片无积液积气的影像学改变,可以拔管。
3.结果
24例患者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22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症状改善,1例患者肠梗阻复发后手术治疗。
4.讨论
肠梗阻的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一般状态较差,对于手术治疗耐受能力不足,若肠梗阻不能彻底的解除,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穿孔、感染甚至休克等[3]。因此,尽快改善患者的肠内压,减少梗阻肠管的积液积气,改善血液循环是治疗的根本。通过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重力作用及肠管的蠕动,使肠道内的潴留物到达梗阻部位的近端,通过导管侧孔进行直接吸引,起到改善肠道内的压力,减轻肠管水肿及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的作用,进而缓解肠梗阻。肠梗阻导管在内镜医生的协助下可以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对肠梗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患者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评估全身症状,置管期间密切观察及配合医生进行置管操作,置管后的监护及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见,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同时配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置管前、中、后的密切配合及观察对老年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孙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117-118.
[2]陈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37-38,41.
[3]李晶.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