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培育“匠心精神”
2017-01-19李昭鸿王小萍肖遥彭婧刘盛强
李昭鸿,王小萍,肖遥,彭婧,刘盛强
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培育“匠心精神”
李昭鸿,王小萍,肖遥,彭婧,刘盛强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提起“工匠精神”,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德国“蓝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对职业人的培育造就口碑一流的德国制造,德国产品自然成为全世界商品的榜样。想振新中国制造业,让中国制造水平迎头赶上世界一流水平,迫切需要培育“工匠精神”。为此教育部感应社会需求针对职业院校开展举办了技能比武大赛,旨在通过大赛让学生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磨炼“匠心”。
创新;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技能大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把关注点放在产品的制作质量上,而高品质的产品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来打造,因此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眼中衡量一个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准。提起“工匠精神”,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德国“蓝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对职业人的培育造就口碑一流的德国制造,德国产品自然成为全世界商品的榜样。想振新中国制造业,让中国制造水平迎头赶上世界一流水平,迫切需要培育“工匠精神”。
1 让职业院校教育平台成为工匠的起点
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转型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等技术人才,怎样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匠是职业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的缺失其实是没有“工匠文化”来支撑,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最为突出。中国制造的未来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工匠的诞生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就像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反复的打磨才能成为上等的作品。现在高职教育进入一个误区,重视“传技”却忽略了“育人”,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工匠精神”。为此教育部感应社会需求针对职业院校开展举办了技能比武大赛,例如数控操作大赛、生产线维修与调试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等,旨在通过大赛让学生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磨炼“匠心”。如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与指导老师不断交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不足,达到磨炼工匠精神的目的。虽然他们离真正的工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正确的成长方向上不断成长,成为“能工巧匠”不是空谈。
2 技能竞赛能多维度锻炼培育“工匠精神”
学生通过技能大赛的锤炼,成长非常明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变化。首先是在设计上的严谨:一个作品的诞生起源于小小的灵感,从无到有,从一变成二甚至更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设计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设计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实际设计中稍有不合理处就会给后续制造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产品尺寸的确定,一个完整的机械装置由许多不同功能的机构组装而成,而想要合理的让它们搭配组装在一起,尺寸不能有丝毫错误,每个组件的计算都要精确到极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参赛学生在设计之初有很多想法,在经历了大量的重新设计,通过UG、Solidworks等三维建模软件,将产品的实体建模建出,然后使用AutoCAD将每个零件的图纸完成后,才算将完整的设计交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创新的磨练,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达到设计上的严谨。
其次是产品的制作,“工匠精神”的磨炼和学生的亲身参与制作是分不开的。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产品的制作,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是一个人的职业精神和对一件事物的执着度。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产品加工,开始时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将想法实施后,发现加工零件时没有注意尺寸精度,例如轴类零件的同轴度、圆度等,还有装配时的过盈配合也没考虑得当,导致最后做出的零件无法正确的组装等问题,通过指导老师们的点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制作,对每一个零件的加工都要精益求精,勿忘“工匠精神”,追求极致的完美,形成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氛围,用古人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最后是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相比于前两个过程,学生们起初认为很简单,但现实中产品不合格就是出在装配与调试上。例如在制作硬币分类器的筛钱盒时,学生使用买来的有机玻璃,在校外工厂进行加工,然后用氯仿手工粘合,由于是手工制作,精度始终差强人意,最后在调试时,硬币始终无法完全分门别类,学生们尽管使用多种方法试验,可结局不理想,学生开始灰心丧气;这时指导老师及时和学生沟通,指出问题所在,并带领学生的一起试验,最终将问题解决。勿忘“工匠精神”声音再次在学生脑海中回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参赛学生们从设计上懂得严谨与合理,从制作上懂得细心与求精,从调试上懂得执着与耐心,学生们从最初只会蛮干的“莽夫”变成追求精致的“工匠”,他们在这次比赛中有效的磨炼了工匠精神,这也印证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国家需要的也正是这些喜欢创新、乐于钻研的“工匠”们,相信这些学生不论以后是自主创业还是去公司工作,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而他们也必将成为国家的财富!
[1]王小萍,高职制图与CAD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启示,图学学报,2013增刊
[2]李剑平,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教育学文摘,2010-9-13
[3]陈勇,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编,2008
[4]胡华丽,机电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16.10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Cultivate‘Craftsmanship’
LI Zhao-hong,WANG Xiao-ping,XIAO Yao,PENG Jing,LIU Sheng-qiang(Wuhan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College,Wuhan Hubei,430079,China)
Mentioning‘craftsmanship’,the instant reaction of most people might be german‘blue collar’,german vocational system and the world’swell acknowledged made in german created by the craftsmen’training.No doubt that german products are the role model of world’s merchandise.To rejuvenate chinese manufacture industry and make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level world’s first tier,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hip is desperately needed. Responding the need of society,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ld skill competitions aiming at vocational schools to help training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craftsmanship.
innovation;craftsmanship;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kill competition
G 710
A
1672-545X(2017)02-0273-02
2016-11-23
作者信息:李昭鸿(1974-),男,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