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可新媒体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017-01-19陈丹丹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100062

中国建材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陈丹丹(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 100062)

认可新媒体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陈丹丹(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 100062)

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论出发,阐述了我国认可机构在认可文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下开展认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从而提出发挥认可文化传递信任的作用的结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认可、新媒体

文化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思考力、思想力和竞争力。随着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文化也在变迁。优秀的文化对于保持和传承民族精神,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新媒体文化是认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提高认可文化自觉,增强认可新媒体文化自信,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不仅要重视认可在能力证实、技术支撑和服务外贸方面的传统职能,更应坚持将新媒体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管理的特色,充分发挥认可新媒体传播手段在认证认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从战略层面来看,“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2015年7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并就做好相关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尤其是在加强智力建设方面,强调要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加强应用能力培训,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联合培养培训,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一批“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对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软硬件匹配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从行业层面来看,信息化发展迅速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价值的发现,价值的加持,价值的表达不断融合出新,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大大促进了知识分享的效率和变现的效率。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进步尤为显著。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2012年我国的信息化全球排名是第36位,到2016年,信息化全球排名已经迅速攀升至第25位,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二十国集团(G20)信息化发展的平均水平,进入国际信息化大国的前列。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3.2%,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创新模式,网民人口红利巨大。除去网络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研发这些外部条件,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信息化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在日本、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实施全民普及计划,来推动更多人加入信息化人才队伍。在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也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源日益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尤其是对于认可新媒体编辑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信息社会中的消费者,更是认可信息宣传的创造者,是大力推进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队伍基础。

1.3 从市场层面来看,网络内容需求丰富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不同,要求知识结构更杂,反应更敏捷,还需要同时具备网络编辑技能与写作、文字编辑的能力。随着互联网行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变革的趋势日益明显,移动新闻平台媒体日趋多样化,传统媒体、机构媒体及自媒体在互联网新闻内容生产和内容形式上都呈现出融合态势,“两微一端”传播矩阵日趋成为标配,渠道融合不断加快。国家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实现了参与者的泛在互联,移动互联网推动分享经济在多个行业加速渗透。人们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了解新闻资讯,快速获取信息,实现网上购物、娱乐和即时交流,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来说,内容的载体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用户参与度发生了本质性改变,全新的信息智能革命促进了“互联网 +新兴知识经济”的产生。新媒体平台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可能。同时,平台的交互性特征带来网络内容的变化,这是传统出版业根本不可能具备的属性,这个属性是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所有创意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移动与现代科技赋予网络编辑的新能量,推动认可从传统的宣传模式中剥离出来,变成更加活跃的创作主体,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认可公众宣传内容和效率体系。

2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是从统一认可体系,保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出发的文化自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国家认可制度,实现了认可体系的根本性转变和认可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巩固这一阶段性成果,保证认可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文化建设为推手,把认可新媒体建设作为加强认可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加快认可体系创新、实现认可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自觉地加强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开创认可工作的新局面。

2.2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是从服务发展大局,实现能力证实服务出发的文化自觉

认可属于合格评定的范畴,其根本使命是“证实能力、传递信任”。为合格评定机构提供能力证实服务,为政府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是认可工作的主要职能。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既是对认可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又是对认可职能的多元拓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网络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创新模式的机遇中,不断提高认可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把新媒体发展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牢牢把握认可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推动认可工作不断创新。

2.3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是从推进国际互认,参与经济全球化出发的文化自觉。

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体现出文化的竞争,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潜在的长期作用,已经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软实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得长远,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就是要借助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扩大和深化国际双边交流,不断完善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的平台和机制,提高认证认可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新方向的同时,获得驾驭认可文化未来的主动权。

3 推进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文化建设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应该与组织管理紧密结合。我国认可机构在推进新媒体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特色,深入发掘新媒体文化的引导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以“科学、公正、诚信、责任”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心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在新媒体文化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服务工作主线为原则、以协调发展为原则,将新媒体文化建设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在充分发挥新媒体“拉力”作用的同时,促进认可宣传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新媒体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科学、有效的认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运用理念引导、制度保障、活动推动、宣传提升等方式增强凝聚力,最终形成认可新媒体宣传所特有的文化理念体系。

4 开展认可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认可新媒体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的影响力。我国认可机构紧紧抓住宣传工作这一特殊的文化武器,紧密围绕世界认可日、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等专题活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传播认可文化。宣传中国认可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工作作风;宣传中国认可的管理理念、业务理念和人才理念;及时反映认可文化的新思路、新举措及工作业绩。以宣传促发展,以宣传来树品牌。紧抓认可文化理念输出工作,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日益扩大认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从舆论传播上搭建文化自信的纽带。

以“中国认可”微信平台的具体运维事件为例,运维两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平台、与客户交流沟通的工具,以及宣传认可文化的窗口。按照这样的定位,为体现认可的权威性,逐步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栏目。比如,每半个月发布一次“认可公告”,公布新获得认可,以及被暂停撤销注销的机构名录。为体现认可的技术性,摸索出一些用户感兴趣的新功能。比如,开通认可规范文件的查询功能,认可评审员在外评审需要查文件的时候,这个功能就很方便;为了体现认可的普及型,还创建了认可ABC、认可采信国际实践等专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认可知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认可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和形成以“文”化“人”的精神和境界,对于构建认可文化在大质检文化建设中传递信任的作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以文化自觉进一步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以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认可事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公正认可、赢得认可”,促进认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for new media construction in accreditation fiel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accreditation cultural field of CNAI, by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basic principles, objectives and task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ccreditation culture should act as a major role to assist delivering trus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confidence, accreditation、new media

G641

B

1003-8965(2017)03-0092-02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