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隐血检验应用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价值对照
2017-01-19王双双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王双双 鞍山市中医院 (辽宁 鞍山 114001)
尿液隐血检验应用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价值对照
王双双 鞍山市中医院 (辽宁 鞍山 114001)
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应用于尿液隐血检验领域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检验科与尿液检查相关的样本188例,借用尿液分析仪检验(Ⅰ组)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Ⅱ组)进行黏液隐血检验。结果:应用尿液分析仪方法(Ⅰ组)尿蛋白为136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Ⅱ组)为62例;Ⅰ组隐血阳性率为112例,Ⅱ组为64例;Ⅰ组尿糖阳性为104例,Ⅱ组为89例。上述三种数据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尿常规隐血检测工作,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方法各有千秋,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整合应用,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极为可观的。
尿液 隐血检验 分析仪隐血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临床效果
尿常规为现代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疾病患者在初期就可借助尿常规将蛋白尿或尿沉渣内有形物质达到检测疾病类型的目的。对于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这类全身性病变或是机体中其他脏器器官发生病变对尿液成分造成影响的疾病,均可借助尿常规被检查出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编制提供基础性材料,体现出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对于长期用药及术后患者而言,其检查结果还能呈现出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及预后效果,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编制提供参照。科学的应用尿液分析仪,在为临床诊疗环节提供有效数据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尿液隐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临床效果为论点,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检验科与尿液检查相关的样本188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101例,女87例。年龄19~65岁,平均(38.7±4.8)岁。均进行尿液隐血检验,分别进行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Ⅰ组)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Ⅱ组),做好检测数据信息录入与对照工作。
1.2 方法
留取188例受试者晨尿20 mL,对其分别应用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法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进行尿液隐血检验[1]。
尿液分析仪检验:量取尿液标本10mL,置于无菌干燥燥试管内,将尿液试纸侵泡其中,时间为1s,取出后安放于尿液分析仪内自行检测,检测结果一共有四个级别,即阴性(-)、弱阳性(+)、阳性(++)与强阳性(+++)。
显微镜检验法:量取尿液标本l0mL,置于无菌干燥燥试管内,在转速为1500r/min的状态下离心处理5min,提取沉淀物20μL,把清澈的液体吸取出来,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量红细胞数目,同时对红细胞形状变动情况进行观察,对15个不同同视野中的红细胞进行计量,最终用平均数呈现出来。
上述全部仪器的应用,都是一个人员完成的,并且全面贯彻落实说明书中提示的内容进行。显微镜检验程序,都要依照第3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尿液分析仪检测法白细胞阳性23.9%(45/188),尿胆原阳性47.3%(89/188),尿蛋白阳性72.3%(136/188),隐血阳性59.6%(112/188),尿糖阳性50.5%(95/188);显微镜检测法白细胞阳性61.7%(116/188),尿胆原阳性55.3(104/188),尿蛋白阳性33.95%(62/188),隐血阳性34.0%(64/188),尿糖阳性47.3%(89/188)。尿液分析仪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蛋白尿、隐血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隐血检验,即在半自动的分析仪器的协助下,对尿液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红细胞进行检测,继而借助干化学反应效果对试带内的颜色进行整体扫描与解析,经历系列型电子转化程序达到后的最终结果的目标[3]。与常规尿液检测仪器相比较,分析仪隐血检验方法具备的优势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操作程序简单快速;二是对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部分肾脏等疾病的临床确诊发挥导向作用后。所以尿液分析仪的临床价值得到广大群体的认可,为其在不同医疗机构开展尿隐血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显微镜的红细胞计数检验原理为:尿液样本经由离心处理程序以后,样本中具有一定形态的组分会发生多种变化,常见的浓缩、沉淀等,把尿液内具有一定形态的组分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达到获得红细胞变化状况的目标。尿液分析仪的红细胞计数原理与显微镜检验存在显著差异性,即血红蛋白分子内含有大批量的血红素基团,这类血红素基团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较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催化反应形成H2O2,此时样本最初颜色就会发生一定变化,快速而精确的辨识出血红蛋白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通常情况下,致使尿液隐血检验出现错差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类原因:
一是假阳性,实质上就是尿液隐血检验中显微镜下红细胞为阴性,尿液分析仪下隐血阳性。这主要是因为尿液隐血不仅可以和游离型血红蛋白互为作用,还和结构完整的红细胞发生反应[4]。故此,干扰尿液隐血检验结果精确性的因素可能是尿液内酶含量过高,在温度作用下酶性质发生一定变化,致使假阳性结果衍生出来;或者采集到的尿液样本被某些氧化剂污染;也可能是患者尿路感染时加大了某些细菌生成的概率,此时有过氧化物酶产生,最终致使试纸颜色发生变动,也会有假阳性结果产生。
二是假阴性,就是显微镜下红细胞为阳性,尿液分析仪下隐血为阴性。这一结果可能是患者饮食结构欠佳或西药长期作用下,尿液呈碱性时红细胞破裂率加大,同时有褐色颗粒产出,假阴性结果就会出现;或者是尿液标本中VC、甲醛、亚硝酸盐等物质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此时检测结果就是假阴性。
本次研究188例受试尿液样本中,尿液分析仪检测法白细胞阳性23.9%(45/188),尿胆原阳性47.3%(89/188),尿蛋白阳性72.3%(136/188),隐血阳性59.6%(112/188),尿糖阳性50.5%(95/188);显微镜检测法白细胞阳性61.7%(116/188),尿胆原阳性55.3(104/188),尿蛋白阳性33.95%(62/188),隐血阳性34.0%(64/188),尿糖阳性47.3%(89/188)。对上述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种检验方法蛋白尿、隐血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可以总结出,即尿常规隐血检验进程中,尿液分析仪检测方法对患者蛋白尿与隐血检测阳性率检测的精确性均优于显微镜检测方法,但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测结果稍有逊色,所以为了确保尿常规检测质量,可以采取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模式。
[1]董玉梅.尿液隐血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140-141.
[2]李进,祖翠芬,沈洋.尿液潜血检验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4-65.
[3]李进,祖翠芬,沈洋.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尿隐血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09-210.
[4]杜勇.不同尿液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66-67.
[5]常风仙.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86-87.
Urine Occult Blood Test Using Urine Analyzer Test and Microscopic Red blood Cell Count Test Value of the Control
WANG Shuang-shuang A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Anshan 114001)
1006-6586(2017)19-0038-02
R446.12
A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