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
——瑶族
2017-01-18张洁君
张洁君
少数民族音乐
——瑶族
张洁君
瑶族风光
瑶族,起源于我国的秦朝,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瑶族人不仅擅长医术、巫术,而且对美容也颇有心得,所以,他们是出了名的“长寿族”。另外,瑶族和苗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长相与风俗也有点相像呢。
瑶族服饰
同苗族一样,瑶族人喜欢银饰,不单女子有头钗、耳环、项圈、腰环等银饰品,男子也有银牌、银铃、银鼓、戒指等。瑶族女子还擅长刺绣、印染技术,加上瑶族有很多分支,因此,服饰的样式很多。其中,居住在贵州的瑶族穿的狗尾杉最有特色了。它前襟的两端精心缝制成五色的线状,穿时两襟在胸前交叉,在腰后打结,“狗尾”自然垂下。相传,瑶族的祖先是盘瓠(hù),是一位五色彩毛的“狗头人身”的神话人物。狗尾杉就与它相关,也是瑶族不忘本的象征呢。
瑶族女子两种服饰
瑶族的特色节日
盘王节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也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歌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聚集在一起,唱着《盘王歌》,跳长鼓群舞,欢度盘王节。关于盘王节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瓠(hù)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承诺,并封他为盘王。之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逼坠悬崖身亡。儿女们得知后,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
《盘王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内容还增加了很多民间的故事,比如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度戒台
度戒是瑶族男子特殊的成人礼,极为隆重。瑶族人不认为18岁是成人的年龄。在这里,男孩长到8、9岁就要请族里的老人为他推算吉利的年份作为度戒年。在度戒前的一两年,父母就开始为此作准备了。度戒时,父母要为受戒的孩子请来道师、引度师等,师父越多越好。通过师父给受戒者传递戒律,还要经历“上刀梯”“踩竹筒火”“踩犁头”等刺激环节。除了寓意经过火的洗礼、净化人的灵魂、消灭灾难外,更为激发男孩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瑶族人看来,只要度戒过关,就是男子汉,就得到了神灵的保护、社会的承认,才可以担任全寨的公职,获得社会价值。
瑶族长鼓
长鼓
长鼓表演
又叫花鼓,以鼓身细长而得名,是备受瑶族人喜爱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瑶族寨里就能看见它的身影了。到明朝,发展出了两种大小不一的长鼓。现在长鼓已经有大、中、小3种规格了,它们的外形一样,只是尺寸不同。长鼓以羊皮蒙鼓面,四周垂着丝穗作装饰,再在鼓身绘上各种各样的绚丽图案,一般是红、黑两种颜色。有些鼓腰会系上8个铃铛,拍打时,使得醇厚的鼓声配上清脆的铃声,更具特色。它既是一件民间乐器,也是一件古朴而精致的工艺美术品,还是长鼓舞中必不可少的舞蹈工具,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长鼓对舞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还有72个固定的表演动作。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整体舞姿刚健,风格淳朴,场面热闹,表现出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瑶族牛角
牛角表演
牛角不是瑶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彝族、苗族、纳西族里都有。但以广西南部的瑶族的牛角最有特色,瑶话里称作“纠”。它一般用水牛或黄牛的牛角制成,长60~70厘米,锯掉牛角尖,以泡桐木管为吹嘴,插入牛角尖端,角口与用树胶制成的管口相粘连。演奏时,左手托抱角底置胸前。牛角不像笛子,它没有按音孔,也无固定音高,只能依靠口形变化和气息控制来吹奏出不同的音高,音色浑厚悠扬。除独奏外,常与铜鼓、皮鼓合奏。
瑶族民歌
瑶族人擅长歌唱,清朝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的诗句。瑶族民歌,在瑶语叫“赛花柄”,汉语译为“赛过花朵的语言”,是居住在韶关市乳源瑶族传递消息、相互沟通的第二种语言。从曲调上看,瑶族音乐很多样,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据初步了解,全国瑶族的音乐曲调不下20种。另外,瑶族人自幼就开始学唱歌。在除夕时,长辈要教晚辈唱歌;有值得庆祝的事时,要唱《贺歌》;待人接物时,唱《礼节歌》;老人们茶余饭后,将一天的事编为叙事歌……因此,不论是在生产劳动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到处都有瑶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