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地质找矿工作的问题探讨

2017-01-18苗敏强杜承文祁贞明武亚峰

中国锰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床青海

苗敏强,杜承文,祁贞明,武亚峰

(1.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 2.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0)

青海地质找矿工作的问题探讨

苗敏强1,杜承文1,祁贞明1,武亚峰2

(1.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 2.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0)

对青海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探究。具体是对基础地质找矿资金投入量相对短缺、地质找矿管理机制缺乏顺畅性、地质找矿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宏观调控体制、建立健全地质找矿管理体制以及强化对矿产资源产权管控力度等建议。希望在优化地质找矿工作质量方面有所帮助。

地质;找矿工作;重难点问题;发展对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在多样化智能式找矿技术与找矿设施的协助下,地质找矿工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社会经济发展供应了大批量的矿产资源[1]。目前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机制,此时地质找矿工作获得了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完善体制,应用高端技术,解决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青海省是国内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的省份,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4 226处,其中规模为矿点以上的达1 552处(包括建筑材料及部分化工类矿产),含大、中、小型矿床329处。省内共发现各类矿种12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种的73.1%;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05种,占全国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158种的66.46%;青海省矿产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已发现的矿床(点)多分布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地区。通过对329个矿床的空间分布按成矿省及三级成矿带进行统计,以昆仑(造山带)成矿省Ⅲ-26三级成矿带分布的矿床最多,规模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其次是阿尔金—祁连(造山带)成矿省Ⅲ-21三级成矿带,最后为秦岭—大别造山带成矿省有31个矿床分布。矿床、点总体分布自北至南由多到少变化之特点。青海大部分地区因自然地理环境及工作环境不好矿产勘查程度普遍较低,说明其找矿空间较大。从矿床的埋深看,省内最大勘探度已达千余米(煤、石油、天然气除外),一般勘深500 m以内,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2 找矿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

2.1 基础地质找矿投入资金相对短缺

基础地质找矿工作时间较为漫长,应该为找矿工作提供资金上的支撑,从而确保找矿工作的连续性、确保找矿设施齐全、确保找矿工作运行安全与顺畅,为预设找矿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性条件[2]。现阶段,由于对地质找矿工作投入资金不足,勘查单位在引进高端地质勘查设备环节上就存在较大的难度系数,地质工作者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得不到保障,找矿主观能动性显著降低,工作质量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例如由于资金的短缺,勘探设备的引进上缺乏全面性,对大型综合异常无法得到整体性规模勘查,大型规模矿床的建设健全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得到找矿成果的快速突破和扩大是比较困难的。青海省多个造山带从大地构造演化看,多具有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云英岩—矽卡岩型钨锡(金)、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条件,由于受勘查投入、勘查条件的限制,除东昆仑地区夏日哈木矿床外,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总之,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若资金短缺,此时勘查工作就无法得到高端设施的协助,由于设备性能的影响,青海众多矿床深部的分布特征得不到有效的验证,地质勘查工作周期会更加的漫长,必然会干扰地质勘查工作的综合效率和找矿成果。

2.2 地质找矿管理机制缺乏顺畅性

地质工作已经演变成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协同互助的关系,但是地质工作体系内容完善性的缺乏,使两者的协作不够密切、分工不够明确,具体体现在两者找矿目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前者关注的是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后者侧重点在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两者在目标上难以统一,所以中央与地方地质找矿联合体制的建立健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系数[3]。目前对青海省内铁、铜、铅锌、钨、锑、金、磷、稀土、钾等22种矿产统计,截止2010年已发现矿床178个,其中超大型—大型22个、中型39个、小型117个。对于多类型多样化矿产资源,中央看到的是公益性,而地方政府看到的是商机,在公益型地质工作和商业型地质工作混淆的局势下,公益型地勘单位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慢慢的顺延进商业型地质工作的范畴中,并且可能会掌控一定份额的优质矿业权,长期下去,地方商业型地质工作的运转将步履艰难。

2.3 地质找矿体制尚未健全

目前,青海国有地质勘探单位依然没有演变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角色,尽管短期政府部门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在投资方面承担着“顶梁柱”的角色,但是社会投资主体的权利与效益很难得到切实的维护[4]。此外满足地质找矿工作运行模式与经济效益产出规律相关的风险分配与收益配置体制尚在规划之中,投资者受主观意念的影响而在风险面前难以做出确切的决断,此时社会投资处于难以平衡的模式中,地质找矿工作运行资金的充足性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地质找矿体制完善性缺乏还体现在找矿效益共享、风险承担等公平性市场配置体制方面上。

2.4 地质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矿产勘查活动加剧,勘查成果不断扩大,但综合研究程度跟不上勘查工作步伐,多数矿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不清,综合研究程度极低,对成矿大地构造环境、成矿作用、成矿类型等几乎处于空白,成矿规律研究严重不足。目前,制约地质找矿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于科技的滞后性,缺乏地质勘查工作的高端人才,缺乏相关的新措施、新工艺,缺乏创意性,设施与装备更新迟缓[5]。一线高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置数目过低,专研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渠径日益减少,种种因素的叠加,致使地质找矿单位稳固性缺乏这一问题衍生出来,此时对成矿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时代进行系统的研究也就极为困难。

3 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地质找矿管理体制

首先,地质找矿事业的运行与发展,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在其协助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行为方式体现出规范性,其参照地质找矿工作规划按部就班的落实每一道程序,为找矿工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注入活力。此外,激励体制和工资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是强化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有效行径。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另外一大作用体现在地勘单位各项事业的运行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明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工作理念,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确保地质找矿工作资金的充足性,为其健康持久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3.2 构建宏观调控体制

基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各行各业提出与经济发展趋向相匹配要求这一实况。新时期下在青海地质找矿工作若想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务必要迎合经济发展需求,明确自体在经济市场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发展进程,务必要参照国情构建与市场经济需求相符的宏观调控体制,从而确保地质找矿工作运行方向的明确性。与此同时,也应该建立与公益型地质找矿工作相关的服务体制,确保公益型找矿和商业型找矿的独立性,以防占有或滥用矿产权现象的出现。

3.3 强化对矿产资源产权管控力度

矿产资源产权可以被视为地质找矿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矿产资源这类不可再生资源在确保社会经济保值增值方面发挥巨大的实效性,同时其勘探开采量也与矿产资源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确保矿产资源应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对矿产资源产权控制进行集中式干预。强化对矿产资源产权管控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a 一些矿产资源勘探规模大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勘探产权管控力度务必增强,明确国营单位、地方政府控制单位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规范落实每一道工序[6];b 对矿产资源勘探行为较为粗鲁的矿产经营权进行严格的管控,最大限度的降低矿产资源过度或者是盲目开发现象出现的概率,从而确保资本市场运转的优质性;c 在对普通矿产进行勘探与开采之时,对其施以放宽政策,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资本整合进矿产营销行业的进程。

3.4 建立地勘工作外部环境的新体制

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参照全国各区域地质找矿工作实况,构建青海区域地质勘探投资环境评价体制。建立并推行与地勘工作相关的系列性投资环境标准,对地域性地质勘查投资环境进行定期评价。系列性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国家政策在地方政府落实状况、地方政府对与地质找矿工作有关体制的编制状况、矿区内部矿业勘探与检查、开采顺序状况等。在对地域性地质勘探投资环境评价标准实施公开评价机制,与此同时将不同地域评价成果的优劣按照等级进行排列。

4 结 语

地质找矿在矿区资源开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所以应该积极分析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度解析,统筹资金,加大对找矿技术创新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为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运行奠定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保值增值注入更大的活力。所以,本文研讨的课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

[1] 魏永明, 蔺启忠, 肖磉, 等.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的遥感标识特征及找矿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1): 76-92.

[2] 雷延利, 保守礼. 青海祁漫塔格铜矿找矿前景的研究论述[J]. 中国锰业, 2016, 34(4): 6-8.

[3] 余先川, 熊利平, 张立保, 等.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 地质学刊, 2015(2): 263-276.

[4] 刘峻峰, 刘邦定, 谭仕敏, 等. 湖南省锰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J]. 中国锰业, 2016, 34(1): 9-15.

[5] 李硕. 关于在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探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0): 130-132.

[6] 罗勇军.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认识和理解[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2): 164-167.

A Discussion on Key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IAO Minqiang1,DU Chengwen1,QI Zhenming1,WU Yafeng2

(1.QinghaiInstitute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Haidong,Qinghai810600,China;2.Qinghaigeologicalsurvey,Xining,Qinghai810000,China)

This paper has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focus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particular, it talks about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funds shortage, includ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lack of smoothness.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a sound analysis of the issue. Based on market demand oriented macro-control system, we will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o strengthen the suggestions on the property rights of mineral resources control effor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Geology; Prospecting work; Difficult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2017-03-09

苗敏强(1969-),男,青海西宁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与勘查,手机:13871194866,E-mail:261567033@qq.com.

P618.13

B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3.019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矿床青海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一)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二)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大美青海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