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探索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01-18江静
江 静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探索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江 静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
立足北京联合大学“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根据“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智慧城市学院通信工程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两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接智慧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考核方式,立志一线就业,实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服务北京,发展北京。
智慧城市;应用型大学;通信类人才培养模式
李克强总理曾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截止到2020年底,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要取得实质性成果,逐渐形成网格化的惠民服务,实时高效的政府在线服务,不断形成一套覆盖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安防与安保的运行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从概念上讲,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不断获取、分析整个城市运行的海量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公共安全、商业与经济活动、舆情监督与引导、救灾减灾等应急响应做出决策。其本质就是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的智慧式运营与管理,从而促进未来城市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及可持续成长。
1 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技术
1.1大数据技术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技术已从概念阶段进入实际应用与推广阶段。面对海量信息流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大数据平台依照“顶层设计、安全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围绕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将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运用,推动数据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与城市合作伙伴实现公开、共享。通过大数据平台,可打破原有的数据孤岛,加快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融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不仅有助于智慧城市实现网格化信息管理,而且为城市的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和数据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报告等。
智慧城市是在信息化背景的推动下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首要问题是需要对多渠道、全方位的数据流进行信息的智慧处理。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引入,不是数据流简单的集成、叠加和删减,而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深度融合、数据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者提供决策依据。
1.2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盛行于现有网络的融合中,主要通过感知与识别技术,引领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当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大数据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后续作为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主导技术。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城市网格化建设的基础措施,大数据源技术说到底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服务。
2 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2.1智慧出行
借助每条道路安装的天线和采集汽车的流量数据,实时了解北京城市内部的交通状况,帮助交通部门合理配置运力,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拥堵。市民的出行,也可以通过智能app,实时了解公交车到达时间、空座情况等。停车诱导系统也为驾车出行的市民节省找停车位的时间。同时,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车辆行进轨迹的分析,对黑车、套牌车、黄标车、限号车、高峰时段的外地车等进行精准定位。
2.2智慧社区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让小区居民可以解放双手,靠刷脸进门。同时,住户的数据共享,有助于公安系统对摄像区域的民众进行人脸识别,匹配公安系统在逃人员,一旦捕捉到犯罪分子的人脸会自动启动警报系统,减少犯罪率。
2.3智慧医疗
市民可以借助网络对接各级医院,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如社区医院,三甲医院),以此来缓解挂号难,看病难,床位紧张等问题。
3 智慧城市发展的人才需求
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在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规划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我校秉承“立足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发展北京”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的理论研究,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构建“两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立足通信工程领域的岗位需求与就业趋势,智慧城市学院从理论讲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个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通信类应用型人才。
当下智慧城市发展的人才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具体有:
1)缺乏顶层创新性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新格局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前沿知识水平的领军人物还未崛起,极度缺乏既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又懂得经营决策,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顶层人才。
2)缺乏企业领军人物。目前,智慧城市的经济建设方面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跻身世界前列的优秀企业家。
3)缺乏专业强、技能高的人才资源。伴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人才资源急需大量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4)缺乏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现行高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存在脱节。各高校普遍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需要大量引进“双师”人才,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调整课程结构,以竞赛促创新,突出应用型
要培养面向智慧城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性质比例,酌情增加实用型课程的占比,大比例地削减落后,过时的技术课程内容。合理分配课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践环节,减少纯理论性推导和验证性实验内容。
鼓励通信类学生积极国家级和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技能大赛,具体有:华北五省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大唐杯” 北京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及一些通信行业的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在各项赛事中都获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通信系成立“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社团和“无线传感网络”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开发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自主参与、实践创新和挑战竞争的综合发展能力。社团成员均为通信系的在校学生。为了配合社团活动,通信系着力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满足学生实验设备的使用需求,让有能力的,想动手的学生有用武之地,发挥学院实验中心的真正作用。
4.2创新教学方式,搭建通信工程实践平台
信息通信业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先进技术基础的工程人才,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在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上加大投入,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于去年引进了大批华为设备组件,构建了“LTE移动通信实践平台”。LET(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准4G”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用华为设备组件新搭建的 “LTE移动通信实践平台”,与原有的“统一通信”(UC,Unified Communication)设备互联,实现了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经过一年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平台对华为系列设备即“LTE移动通信实践平台”的使用,通信工程系学生可以实现对华为设备的熟练使用,并了解通信领域的先进技术,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实现与社会的无缝接轨。目前,依托“LTE移动通信实践平台”,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开设了现代交换技术实训课程,后续计划开设“4G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优化”等其他课程。与此同时,通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与设备供应商达成共识,计划今年内编撰完成基于LET和UC技术,适用于该“LTE移动通信实践平台”的实验、实训教材或指导书,以配合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通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高校只有走出去,与企业合作,搭建协作平台,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加强全方位,多渠道的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对接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有助于提高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合理定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门办学,更能让高校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合理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把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避免盲目性。我院在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四年级第7学期,让学生真正进入工作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使高校办学出特色、学生有特长,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4.4创新考核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题库抽题,闭卷笔试的形式,卷面可以直观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无法衡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针对现存的弊端,通信工程系积极探索考核方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真正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鼓励开卷考核,采用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学分量化。
4.5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立志一线工作
立足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的本科生,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就业意识培养晚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引导,不畏难,不怕苦,避免学生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与工作岗位对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
综上,只有立足北京联合大学“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根据“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深入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平台、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与就业意识,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1] 韩宪洲.论科研工作与应用型大学办学体系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6,30 (1):5-8.
[2] 韩宪洲.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路径思考, 前线,2016(10):77-81.
[3] 韩宪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7,31 (1):1-5.
[4] 韩宪洲.关于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教育(高教) , 2016 (10):25-26.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ized city,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ommunications majors
JIANG Jing
(College of Intellectualized Cit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 plan”,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tellectualized City can be usefu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ized city according to the school-running aims of “A city-oriented & applied-oriented university”, which actively explores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dapting to the "two oriented university".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munication talents was constructed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intellectualized city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oriented & applied-oriente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s to determine to serve and develop Beijing by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up practice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determined to work in the front line.
intellectualized cit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ommunication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