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芦苇画技艺特色与传承分析
2017-01-18秦梦志
颜 静,秦梦志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2.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初中 艺体组,山东 广饶 257343)
2017-07-21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706214)
颜 静(1977—),女,山东烟台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3.022
黄河口芦苇画技艺特色与传承分析
颜 静1,秦梦志2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2.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初中 艺体组,山东 广饶 257343)
黄河口芦苇画作为植根于本土的艺术形式,若想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与本地文化相融合,题材上不断创新。芦苇画硬性成本低,附加值高,为有艺术才华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大好机会,可在有效解决部分艺术人才就业问题基础上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他们实现艺术理想和社会价值。黄河口芦苇画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发展旅游事业、增进国际交流、丰富人民生活、保护环境、开拓劳动市场、振兴地方经济等方面都曾经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黄河口;芦苇画;技艺演变
芦苇画并不是黄河入海口区域传统民间工艺,东营本土进行芦苇画的加工和创作,起步较晚。黄河口芦苇工艺画要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传统的芦苇工艺已经在黄河入海口扎根,并且在艺术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画面内容和面貌上仍然需要摆脱其他地域的影响,杜绝一成不变或是过于古板地坚守传统和挪用陈旧的图形图案,必须在画面内容和制作工艺上体现出地域特色。制作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芦苇画作品,在芦苇画创作过程中,融入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符号和文化资源,形成既古老又有新意的民间艺术品。如何加工、提炼这些地域符号,如何充分表达东营本土的文化特征,这些问题也是芦苇画艺术发展的瓶颈。
一、黄河口芦苇画技艺演变及工艺步骤
黄河口芦苇工艺画起步较晚,但传统的芦苇工艺却早已在黄河入海口扎根,并且在艺术创作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河口芦苇画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挑选原料、修剪苇秆、浸泡剖苇、熨烫平整、打磨抛光、熨烫烙绘、描绘图像、精剪细刻、零件拼贴、整体装裱十个阶段。
(一)挑选原料
制作芦苇画要挑选高度在2~6米之间,粗10~15厘米左右的芦苇,精选芦苇是一件仔细的工作,要选择那些直立、干净、洁白、干燥的优质芦苇,加工出来的苇蔑才能色泽洁白,质地柔韧,纤维纤细。
(二)修剪苇秆
将芦苇横在地上,取一把剪刀,先将芦苇修剪成段。芦苇上的硬结,用剪刀一一剪去,只留下中间均匀的苇秆儿。芦苇最外层包裹着的叶片,在修剪的时候一并除去,只留光滑而直立的圆筒儿。
(三)浸泡剖苇
通常情况下,芦苇需要在干燥的地方保存,潮湿环境则不利于烫色,但太干燥又容易折断,故需要在水中浸泡10多分钟,用手不断揉搓,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芦苇充分吸收水分变软,二是将原料漂洗干净。等到芦苇变软后捞出,将其剖开,铺平展开,放干燥处晾干。
(四)熨烫平整
利用芦苇定型机高温压成一张平整的芦苇片。芦苇定型机的前面装有刀片,芦苇秆向里续的时候,朝上的一面被剖开一道裂缝,然后芦苇被平展开送入电热棒压制机构,苇片经过高温熨烫之后,由卷曲的圆筒,变成平展的芦苇片。电热棒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 000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来熨烫,则会破坏芦苇纤维的组织结构,产生烫焦的现象。
(五)打磨抛光
在苇秆儿的里面,有一层苇瓤,要用细砂纸把这一层苇瓤打磨干净,芦苇画粘贴的时候才能平整。到此为止,芦苇的初步处理才算完成。这些经过精细处理的苇片不仅洁白、挺实,还有韧性,散发着天然的清香。
(六)熨烫烙绘
这是芦苇画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芦苇画的颜色都是用烙铁烙烫出来的,点、线、面以及色泽轻重,全靠熨斗或烙铁头的温度和烙在芦苇表面上的力度、时间长短来调节。颜色要是想深一些,熨斗在芦苇上熨烫就要慢一点,如果需要某个部分的颜色浅一些,熨斗熨烫时快一点,这样就能得到所需要的色泽。熨斗烫烙主要是针对大面积的苇片,而在烙烫较为精细的点、线时则需要用电烙铁在苇片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绘线条和芦苇的自然花纹需巧妙结合。
(七)描绘图像
无论制作什么样风格的作品,都必须要有事先绘好的底图,有什么样的底图,才能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传统的绘画都是老艺人美术手工绘制,随着年轻一代工作者加入到芦苇画的制作队伍,很多复杂而耗费时间的工序被现代的方法代替,电脑绘图就是其中之一。电脑绘图具有显著的优势,既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各种资料以丰富芦苇画的内容,又可以随时对画面进行修改、创新。
(八)精剪细刻
画好了样图,下一步就是对图案进行分解,如我们画好了大公鸡,要把它的头、身体、翅膀、腿,甚至眼睛都分解成一个个的零部件,做上编号。每做好一个零部件图,连同图案一起,交给下一道工序。有了完整的图案和零部件图,下一步的操作就比较简单了,先分析一下这幅图案中具体细节需要,如动物的毛、植物的蕊、人物的发都分别剪成绒毛、穗、丝。也可以用雕刻刀沿着物象的外线刻画,雕刻时要十分讲究刻刀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剪裁的环节也慢慢被大型全自动激光雕刻机所替代,以适应市场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九)零件拼贴
这是制作当中较为复杂重要的工序。因为芦苇画的基础颜色是黄色,又有着晶莹的色泽,所以最适合用黑色的丝绒布做衬底。为了使绒布在粘贴图案时保持平整,通常将它固定在三合板上。先把胶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把剪好的图形,直接贴上就可以了,按照图案描绘,比如哪一部分用浅色花纹,哪一部分用深色。粘贴又细分为两部分:一是粘贴较大的框架类,或片状部分,这部分比较容易操作;第二部分粘贴较细的毛刺状,比如天鹅的羽毛,这部分比较复杂。把制作好的零部件一一粘贴在绒布上,一幅栩栩如生的芦苇画便做成了。
(十)整体装裱
一幅完整的芦苇画,为了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芦苇画画框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不能选用那些华丽的画框,而要选择古朴自然的木质画框,以搭配芦苇画质朴的本色。装裱的材料有画框、玻璃、挂鼻儿和卡纸。把画框正面朝下放在桌子上,用毛刷将已经擦拭好玻璃再扫一遍,去掉杂质和尘土。把玻璃平铺到画框的中央,上面铺上卡纸。再用毛刷把制作完成的芦苇画表面清扫干净,将画面朝下,三合板朝上与画框安装结实。用专用工具,把整幅芦苇画面固定结实。在三合板和画框之间,还有一点缝隙,为了防止进入灰尘,还要用胶带把四个边粘上。最后在合适的位置固定芦苇画的挂鼻儿。一幅精巧细致的芦苇画便全部完工了。
二、芦苇画传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芦苇生产地都有芦苇制品生产企业从事芦苇工艺画和芦苇编织制品的生产,也有专门的芦苇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芦苇的特性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河北安新杨丙军(白洋淀芦苇画艺术代表人物)将中西两种画技相渗相容于艺术作品中,并将浮雕、编织、烙烫等多种技法运用于芦苇画创作中,值得借鉴。其作品结构精美、内涵深邃、古朴典雅的风格颇受游客的喜欢,热销海内外市场。
在众多传统手工艺制作中,芦苇画与麦秆画可谓姊妹,芦苇画虽缺少了麦秆画的自然光泽但是却有着独有的质朴感觉。两者的制作工艺极其相近。据文献记载,邓氏麦秆画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制作工艺上,麦秆画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巧妙地融剪纸、国画、版画、雕刻、油画、烙画等诸多艺术技巧为一体,通过煮、刮、熏、制、熨、漂等十几道工艺,形成各种各样精美的图画。仙桃麦秆画大胆吸收剪纸、贝雕、树皮画、羽毛画、书法、国画、烙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制造出了既有传统技艺,又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浅浮雕麦杆画,其艺术底蕴古朴典雅,端庄秀丽,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1]。基本的点线不规则,无定式,色彩柔和,显得天真浪漫,淳朴自然,给人以稚拙、质朴原始美的享受。麦秆画就是以天然植物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来体现画面的亮丽与质朴。
白洋淀芦苇画与仙桃邓氏麦秆画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艺术特色,而且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在两者的传承方式上目前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芦苇画的手工艺技术难度很大,整个工艺制作过程的繁琐使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一技艺,老工艺师傅们也年事已高,享有的社会威望也很少,无人重视。既精通绘画,又精通芦苇工艺的技师非常少[2]。
(2)随着电脑雕版技术的发展,芦苇工艺的纯手工的核心技术逐渐淡化,手工制作的技法慢慢被高科技所淘汰,电脑雕刻取代了手工技艺,在芦苇材料的运用上也大打折扣,甚至以次充好。
(3)民间的芦苇画制作多采用作坊型、私营型,多采用足不出户的劳动模式,其传承大多为家族式的、口传心授,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从题材与形式上缺乏艺术创新。
(4)很多小型的芦苇画作坊和农村的芦苇画工厂,加工成本低,薄利多销,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工厂就像是印刷厂一样,大批量地复制生产芦苇画商品,各种赝品和劣质品充斥市场,使芦苇画传统工艺难以为继。
三、黄河口芦苇画的传承方式
对芦苇画工艺的挖掘和保护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创新,离开了创新,传统的工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走向灭绝消亡,挖掘保护和创新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要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我们有责任保护与传承芦苇画,更要发展创新。
(一)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的构思设计理念相结合
传统的工艺技术是前人创作流传下来的,发展黄河口芦苇画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首先从芦苇画制作工艺上进行改良。黄河口芦苇画工艺结合河北白洋淀的芦苇画和湖北仙桃麦秆画的工艺技巧,汲取仙桃邓氏麦秆画造型的上平面浮雕、透雕,贴成立体的形象。例如,鸟的羽毛、人物的服饰和头发都是精工制作,采用一层一层堆砌的方法,制造出逼真精致的立体感。另外,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步成为历史,现如今随着设计技术的进步,需要实现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设备相结合,在学习和掌握传统芦苇画技艺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芦苇画的制作,如电脑绘图、激光雕刻等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二)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的新材料相结合
我国有丰富的传统芦苇工艺技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材料,如把炭雕工艺与芦苇画工艺进行结合。众所周知,活性炭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常常被当作除臭剂使用,因为活性炭有捕捉臭味、防止毒气、净化臭水的作用,可以持续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甲醛、苯等)、烟雾等,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清除空气污染,维护人体健康。还具有抑菌抑螨,调湿防霉的作用。活性炭与芦苇同属于环保材料,两者的完美结合可杜绝在活性炭压制成型和着色等工艺上因使用劣质颜料和低廉的胶质堵塞炭孔隙导致二次污染的现象。我们研制的黄河口活性炭盘,其以芦苇材质的传统雕花与黄河口湿地的代表物种丹顶鹤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无论在工艺还是艺术面貌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
芦苇画制作过程中熨烫烙绘、描绘图像、精剪细刻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验室培训的重要专业内容,因此从事芦苇画工艺的人应该具备深厚的美术基础、烫烙技术和雕刻技术,使作品同时具备画面的美感和透视效果。芦苇画实验室借助院校力量培养工艺美术人才,把学校作为人才培训基地,由专业高校负责艺术指导工作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国画、书法等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强大的艺术制作团队。
大家熟悉的国画中常用到勾皴染点擦的技法,在芦苇画制作过程中也有所展现。勾,国画写意中是用毛笔勾勒大概,一笔笔勾画,芦苇画中则是用烙铁轻轻勾划画面,用这个方法来体现层次感;点,国画一般画小的植被,比如出名的报春图中的梅花就是点出来的,芦苇画中则是用烙铁尖部触点;皴,国画中主要用旧毛笔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芦苇画则需要烙出物体的纹理和阴阳向背;染,国画中的染先用淡水润湿纸,再上墨让它自然晕染,芦苇画即用烙铁扁头轻抹,制出云雾、远山等效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运墨而五色具。”[2]这些纯手工的烙画技艺是现代电脑技术无法取代的,优秀的芦苇画艺人,烙铁用得自如,可使色调产生五个层次:碳、焦、深、褐、淡。能再现轻云、流水、石头及人物或动物的眼睛等等。芦苇画烙画的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酷似棕色的素描和石版画,保持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能达到西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为了提升芦苇画的品质,可不定期地邀请当地有名书画家围绕黄河口文化生态环境进行艺术创作,从内容到情感上都形成黄河口芦苇画的文化资源、历史遗产和地域文化品牌。实现在创作素材上,依托于黄河入海口的艺术家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同时,在新产品开发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极致,把学校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把企业作为创新基地,把产品作为创新的载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把各方面的优势汇聚起来,推动芦苇画工艺创新发展。
(四)将孤岛工业版画植入芦苇画的创想
孤岛工业版画是一支由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石油战线上的工人组成的团队,这是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年,在孤岛胜利人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召下,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在工作之余进行版画创作,把他们的生活通过版画形式表现出来,创作出能够反映他们风貌的工业版画题材。在这片盛产黑金的黄土地上张扬属于自己的梦想。工业版画不再以黑白为主要色彩,运用大面积鲜亮色彩充满整幅画面,形成桃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强烈视觉冲击力与在荒凉的孤岛上为石油奋战的胜利人的创业精神相契合。黄河口芦苇画能否借助版画这一文化资源,在画面内容和形式上借鉴孤岛工业版画的成熟范式,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3]。如何将工业版画与黄河口芦苇画两种艺术进行移植嫁接,是我们需要努力实践的课题。
(五)应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
黄河口芦苇画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情趣的惯性作用上,审美情趣都是经历长期历史积淀、嬗变而成的。芦苇画创作必须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芦苇工艺传承的变异与稳定性与其赖于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遍及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艺品,一向以其基本社会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道德理念的善而成为工艺美术审美本质的牢固基础。”[4]作为黄河入海口整个地域,因相同的地理环境,相同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同的文化环境,在个体的差异中又表现出统一的审美情趣。黄河口芦苇画呈现出的是和谐、统一、向上的精神面貌,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美化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
总之, 黄河口芦苇画作为植根于本土的艺术形式,若想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与本地文化相融合,题材上不断创新。芦苇画硬性成本低,附加值高,为有艺术才华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大好机会,可在有效解决部分艺术人才就业问题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他们实现艺术理想和社会价值。黄河口芦苇画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发展旅游事业、增进国际交流、丰富人民生活、保护环境、开拓劳动市场、振兴地方经济等方面都曾经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 邓氏麦秆画.搜狗百科[EB/OL].(2013- 01-14)[2017- 07-12].http://baike.sogou.com/v63233919.htm?fromTitle=邓氏麦秆画.
[2] 杨炳军.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0(9):185-186.
[3] 金鑫.嫩江流域下游特色芦苇画艺术设计创新初探[J].作家,2012(10):221-222.
[4] 邢庆华.试论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4(4):49-50.
J205
A
1673-5935(2017)03- 0080- 04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