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看女性形象的发展和演变

2017-01-18刘晖玉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后白雪公主男权

刘晖玉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017-08-02

刘晖玉(1994—),女,江西新余人,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3.015

从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看女性形象的发展和演变

刘晖玉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有三个不同版本,分别塑造了三个不同的白雪公主形象,从厄伦手稿中的家庭受难者,到格林兄弟笔下的善良被动的弱者,再到现代作家重新塑造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和女性观,以及女性形象和地位的发展演变,引起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给女性以现实生活的启迪,女性有能力创造和决定自身的未来。

白雪公主; 童话; 女性

《白雪公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之一。“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这个故事,之所以在历史上被广泛认同,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内心往往忽视并想要抑制的普通但却又隐藏了的力量。”[1]所以,这个故事引起读者、心理分析家、诗人的广泛关注,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评论、诠释甚至改写这部童话,使白雪公主的形象更加迎合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而不同形象的“白雪公主”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现实意义,也随着历史和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改变。

一、家庭受难者——最初版本的“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故事最早出现在厄伦堡手稿中,但是在1810年厄伦堡手稿中的《白雪公主》故事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白雪公主故事大不相同。在这个故事中,一次一次残忍、不择手段地想要杀害白雪公主的是她的亲生母亲,而最后救了白雪公主的是她从国外征战归来的父亲[2]。

在厄伦堡手稿中,王后忍受不了白雪公主比她美丽,她一直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国家最美丽的女人,于是她骗白雪公主下马车摘玫瑰花,然后让马车飞快地跑掉,她想让野兽吃掉白雪公主。因为白雪公主的美丽,让这个母亲嫉妒、疯狂,她把女儿弃之于深林,要置自己的亲生女儿于死地。白雪公主被抛弃在了森林里,大哭起来,最后疲倦地走到了小矮人的家中睡着了。白雪公主醒来后告诉小矮人,她的王后母亲把她一个人扔在深林里,坐着马车走掉了。小矮人们同情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便收留了她。后来得知白雪公主并没有死,王后便乔装打扮来卖衣带,想用衣带勒死白雪公主。此计未成,王后又扮成农妇向白雪公主卖有毒的苹果,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后死去。白雪公主的父亲征战回国,从小矮人那里领回了白雪公主的遗体,恰巧随从里有高明的医生,医生便用咒语救活了白雪公主。

厄伦堡手稿中所描绘的是一个冷血暴虐的母亲形象,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温柔、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大不相同。一个曾经许愿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能够长得“像雪一样白,像血一样红,像乌檀一样黑”的母亲,因为嫉妒而心生恶意,想要杀死自己的孩子,使得白雪公主无家可归,被迫流落于深林。而拯救白雪公主的是她的国王父亲,可见当时父权受到绝对的推崇。在父权社会背景下,社会所存在的文化价值系统都是以倡导和维护父权制为目的。在最早的《白雪公主》故事中,白雪公主与亲生母亲之间的争执是因为母女都想争夺父亲的宠爱。男性处于主宰地位,女性服从男性,男性天生优越,女性低劣的范式显然是人为的结果而并非出自于自然的秩序,但是这一范式却影响着出自父权家庭的每个人,使得女性在家中、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父权制将某种“女性气质”社会规范加在所有生物学的女人身上,以使人们相信这种为“女性气质”所选择的规范是合乎常理的。这是当时社会女性必须遵守且不可摆脱的社会规范。

在厄伦堡手稿中,白雪公主是一个美丽却不断受家中亲生母亲迫害的女儿形象,王后是一个无情善妒的母亲形象,揭示出了当时父权制社会思想里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

二、善良被动的弱者——格林兄弟笔下的“白雪公主”

童话蕴含特定的时代因素,是特定时代意识形态的反应。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美丽的白雪公主受继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获得新生。爱慕虚荣、贪恋美貌的王后总是爱问镜子:“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镜子说是白雪公主时,王后就伪装成巫婆,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随后出现的王子救了,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白雪公主的命运反映了相应历史时期的女性特点和社会现实。

在《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有着雪白的皮肤、乌黑的头发和曼妙的身材,是一种温柔谦和顺从的女性形象。20世纪30年代,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所以一切反映的都是当时男性所向往的理想产物,表现了当时男性的心理悸动。而根据这种评判标准所建立的社会对女性的认同观,便很大程度地把女性限制在了一个被动和听话的框架里,成为男人的精神祭献和欲望对象。白雪公主美丽善良,她与其他穷苦的少女主要通过勤劳工作获得“善”的认可不同,白雪公主的身份使她不会也不必去劳作,因此白雪公主的“善”主要体现在她性格上的天真和顺从。她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会唱歌跳舞,天真可爱。王后乔装打扮给她送毒苹果,善良的白雪公主对外界没有丝毫防范,一口吃下毒苹果,她本性善良天真,错把王后当成好心人,相信了王后的欺骗。而为了报答七个小矮人,她在他们家中为小矮人洗衣做饭,她乐于做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但是她却又天性柔弱善欺,面对命运的不公或苦难并没有反抗和斗争精神。在那个年代,女性人物的塑造带有悲观和消极的色彩,并没有给女性角色赋予更多的内涵。童话中的公主外貌美丽动人,性格上体贴温顺,这体现出了男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理想期待,关注的是女性的外表和对男性的顺从度,并不是女性的内心意愿,即女人只要有美丽的外貌和顺从的个性,就一定能得到足够的幸福,女人追求的最大成功就是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这是男性价值观对女性的期许——美貌与自我牺牲精神。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对于性别的分工总是有着严格的定义,女性适合的社会角色是妻子和母亲,家庭是体现女性价值的最佳场所。“等待爱情”和“照顾家庭”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使命,在家庭中,女人从属于男人并因为服从于男人而显得崇高。所以我们看到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快乐地做着家务,勤恳地为七个小矮人打理着家。女性的困境也总是要等待男性为代表的王子来拯救,生命也只有获得男性的爱情,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女性没有主体性可言,丧失了自我存在[3]。女性牺牲了自己寻求自身独立存在价值的机会,牺牲了自己追求梦想的权利,而关心的是如何获得男性的“爱情”,女性存活于男性的审美理想中,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女性被潜移默化的男权社会影响着——她们是从属于男性的第二性,要与男权定义中的女性相同——温柔、美貌和恭顺。在故事中,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生活在一起时,在小矮人的住处唱歌,为小矮人洗衣做饭,周围还有小鸟、小熊、松鼠等其它动物作伴,这些是她成为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的预兆。因此凭借着美貌和对于苦难的逆来顺受,她最终获得了报偿——王子给予的美满婚姻。正如法国作家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矮人们将吃毒苹果去世的白雪公主放进透明的水晶棺材里,将棺材放置在山顶而没有埋在地下,却并不是担心白雪公主被埋在黑暗的地下内心感到孤独,并不在乎白雪公主的内心感受,而是希望路过的人都可以欣赏到她的美貌。由此可见,白雪公主凭借美貌和对苦难的逆来顺受换来的却只能是满足她成为迷人受害者的梦想和渴望。女人难以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捷径和桥梁[4]。

卡特说过:“在一个被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人仅仅是作为他们发泄激情的对象而受到重视。”[5]王后经常对着魔镜自怜自问,她是否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只所以如此,是因为王后的心理上存在强烈的对男性的依附意识,习惯于在心理上以男性作为庇护。魔镜是男人的象征,在当时社会,女人没有活出自我的欲望,认为幸福是要得到男人的认可,所以女性只有千方百计地去迎合男性,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美貌。对于女人来说,美是一种追求,女人活着就要被男人爱,美丽是吸引男人的外在条件,魔镜的回答往往能给王后安全感,她不能接受自己的美貌被超越,便开始疯狂地嫉恨白雪公主。故事中用了一种“塑造女性故事情节时男性权威作用”的故事模式。从这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说王后是男权的牺牲品[6]。

三、独立自主有思想的勇敢女性——现代作家改编的“白雪公主”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关注叙述模式如何批判、抵制、颠覆男性权威并如何构建起女性权威。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白雪公主后传》这部作品中,女性有了自己的特点,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建构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气质。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雪公主是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位有女权主义思想的现代女性,她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不会在乎男性的感受。她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生活,表现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翻身解放、独立自主的社会身份[6]。例如,她希望过上不同于现在的生活:不再跑到小矮人的床上去,不再为他们做饭、做家务。等待王子未果,她看透了保尔,毫不留情地批判道:“保尔只是只青蛙,就这样,我失望了。”

巴塞尔姆小说中的白雪公主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她选修了《现代女性:权利与义务》《经典吉他》《英国浪漫派诗人》等课程,她还会写自由体诗,她常说她想要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那位英雄有着健美的身材和优雅的风度。

代表着新女性的白雪公主是一个多情、有思想和行动自由的人。她不再是为了与男主角匹配而设置,她希望解放自己的身体寻求白马王子,并希望王子爱她,甘愿为她付出一切。她不再满足于身材矮小的七个小矮人,她故意将头发垂向窗外,去吸引异性的目光,她渴望遇见真正的英雄和向往全新的生活。

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女性不再按照男性的价值观来看待自我,逐步认识到并且开始正视自己不同于男性的特有的欲望、经验和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不再受男性压迫,她们在旧的生活模式中找到新生活的机会,她们敢爱敢恨,人格独立。经过现代作家改编的“白雪公主”,不再是童话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女性。或许这个白雪公主并不完美,但是她却有了自己的地位,建构起后现代作品中的女性权威。

四、结语

纵观“白雪公主”故事,从19世纪诞生,至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白雪公主形象从一个家庭受难者、善良被动的弱者形象,发展成为独立自主、有思想的勇敢女性,这一形象的演变过程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白雪公主形象的颠覆与重构,是女性意识崛起的体现。现代社会女性不再满足于“王子解救公主”这一惯例模式,女性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窘迫困顿时,女性能做的不只是哭泣或无助地等待王子的解救;相反,女性能够积极努力地决定和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这也是我们研究“白雪公主”故事所带来的现实启发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但是无论“白雪公主”怎样变化,都是为了表现不同的女性形象。随着社会的变迁,白雪公主还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故事,展现新的面貌。

[1] ZIPS J. The trials& tribulations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J]. New York: Routledge Inc,1993:1-17.

[2] 彭懿.格林童话的产生及其版本演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范涛.论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2(12):80-81.

[4] 郭一.改写童话:翻转的风月宝鉴——安妮塞克斯顿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赏析[J].世界文学,2015(4):52-56.

[5] CARTER A.“A Souvenir of Japan”,Buring Your Boats.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M].New York:Penguin Books.1996:31.

[6] 于杰.《白雪公主后传》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J].当代外语研究,2013(9):39- 43.

I106

A

1673-5935(2017)03- 0050- 03

[责任编辑]谭爱兰

猜你喜欢

王后白雪公主男权
Myth and Mechas
红心王后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王后躺枪
可爱的白雪公主
医者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我家的“白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