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01-18张天宇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林业森林

张天宇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张天宇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终落脚点是科学技术和人才。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我国林业问题制约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明确林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立合作机制,优化学科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的林业人才。

林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经营

中国林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m3[1]。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是当代新格局下林业面临的全新挑战。自工业革命以来,森林生态逐渐恶化并且恶化程度日益加剧,洪涝灾害多发明显,森林覆盖率骤减,雾霾也成了城市病的一部分。这些现状迫使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林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培养林业人才的主体,承担着铸造一流人才队伍是的责任。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森林可持续经营(SFM)致力于在森林经营过程中使计划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些目标关注森林的可持续性,保证森林不会对自然以及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包括森林规划、减少采伐影响、社区林业、火灾管理、生物多样性、跨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森林执法和森林认证等[2]。森林可持续经营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谋求各方利益的均衡发展。可持续经营能够根据森林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实现森林的部分功能,在不同经营模式下,采取不同的经营体制。

2 创新林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肯定了林业的突出地位,明确指出了做好做实林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匮乏、人才队伍老化、后备力量断档、培训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掌握先进理论技术、相关政策和规程规范的森林经营专业技术队伍、管理人员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国家林业局制定印发了《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明确强调了加大了森林经营专业人才特别是实际操作人员培训力度,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理念,掌握先进理论,促进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3]。

要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需大力推进林业自主创新,对大批高素质的林业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到了新的高度。但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佳是我国林业面临的难题。因此新时代新背景,面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同时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任务,林业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应着力探索如何进行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和培养高素质。

3 林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3.1 灌输式教育为主

我国林业院校受多方因素限制,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程度低,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其中不乏对教师水平以及教学态度产生疑问甚至存在质疑。这种教育模式老旧没有融入新元素,无法满足课程考核要求,想要转换教学模式就需要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引入多项指标进行合理考核。

3.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林业高校的课程设置多表现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三部分构成,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学科前沿问题研究,更缺少该领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认知与学习,实践性教学也多被小组汇报或结课论文形式所替代。

3.3 教学考核体制设置不合理

国内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管理既缺乏严格性,又缺乏弹性,不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这种按照统一程式进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使得学生对感兴趣的专门研究领域的汲取欲望大打折扣,学生个性难以得到培养。

4 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4.1 教学模式多样化,学术会议纳入考评指标

教师应转换教学模式,从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向混合式(研究式、实验式、问题讨论等)转变。另外,教师应运用自己以及院校资源,引入外请师资(客座教授)教学课时占比,加强院校交流,鼓励形成阶段性前沿领域知识成果分享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本科高年级阶段,应将国内林业领域重要会议纳入课程考核指标,鼓励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教育。

4.2 加强院校间交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林业院校应紧跟国家政策以及林业建设发展的目标,以自身强势学科为依托,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实现学科优势累加,提高林业特色优势和学科创新能力,在优势学科上重点加强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从源头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进而林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林业院校数量偏低,林业院校间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彼此借鉴经验做法,合理设置课程、巩固自身优势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开拓新兴前沿学科,为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培养更多的人才。

4.3 优化教学考核体制,本科生引入导师制

优化每一门课程的考核体制,并细化管理;完善专业转换制度,最大程度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完善对教师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完善教学奖励制度,多方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实行低年级本科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专业课并制定专业发展方向;高年级学生配备科研导师,一方面提供学生更高平台发展途径,另一方面辅助有继续读研打算的学生答疑解惑,适当提供科研项目机会,引导优秀的学生参与国家重要课题项目,提前熟悉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提前做好衔接。

[1]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6.

[2]李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热带森林认证[C].森林认证国际研讨会资料汇编,2016.

[3]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6.

[责任编辑:鹿鸣]

Thinking of Innovative Forestr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ZHANG Tian-yu

(College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Beij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ng100083,China)

The ultimate foothold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s technology and talented people. Education level and talent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China's forestry problems restricting new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goal of forestry innovation talents,expl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establish cooperative mechanism, optimize discipline and curriculum system,innovate teachingmode,improve teaching management,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forestry talents.

forestry;personnel trainingmode;sustainablemanagement

G642.4

A

1673-5919(2017)03-0058-02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3.019

2017-06-06

张天宇(1991-),女,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land produces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