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梦航天挥洒热血载荷引领回收跨越

2017-01-18

国际太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返回式飞船研究所

圆梦航天挥洒热血载荷引领回收跨越

Introduction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Mechanics & Electricity

1 企业名片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所从探空火箭技术研究起步,先后从事过运载火箭总体技术、卫星总体技术以及载人飞船总体技术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目前,研究所集设计、制造、总装、试验、测试于一体,是我国空间光学遥感载荷的主要承制单位;是我国唯一的航天器回收着陆领域研制单位;是火工装置、航天器复合材料结构件的重要研制单位;是空间激光雷达、激光测距、激光攻防等装备的总体研制单位;是国内航空光学遥感载荷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

2奋斗历程

1958成立以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强军富国、创新引领为使命,自强不息、拼搏进取,逐梦航天之路不断向前延伸,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自力更生 开创中国航天多个第一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成功发射,揭开了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序幕,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称赞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此次成功,以及试验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核取样火箭的研制,使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研制程序逐步走上正轨。

探空火箭的成功也为长征-1运载火箭和东方红-1卫星研制奠定了基础。在东方红-1工程中,研究所承担了长征-1运载火箭以及卫星观测裙的设计研制任务。1970年4月,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夜空中的卫星,研究所成功实现了聂荣臻元帅提出的“上得去、看得见”的目标。

参与研制东方红-1卫星的同时,研究所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体方案设计。1975年,研究所成功回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国家;成功发射我国第一台装载在返回式卫星上的光学遥感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国家。

返回式卫星回收

自此,中国空间光学遥感领域的多个第一在研究所诞生。研究所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代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卫星遥感相机,我国第一台多光谱线阵推扫式航天光学遥感相机,我国第一颗海洋观测卫星四谱段多光谱CCD相机,我国第一台米级分辨率多光谱传输型光学遥感相机,我国第一台高精度传输型测绘相机,我国第一台“高分”系列相机和国际第一台高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

十全十美 载人探月路上不断突破

1986年起,作为航空航天界唯一提出以飞船作为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从国家大局利益出发,进行了方案论证研究,研究成果对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立项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后,研究所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等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神舟-1至神舟-11飞船回收着陆任务,护送11名航天员安全返航。同时,研究所已成功完成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4年,嫦娥-5试验器的太空之旅拉开了我国探月工程第三期的序幕,研究所研制的回收系统使我国航天器首次深空飞行后进行开伞回收,实现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返回地球家园。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还致力于我国火星探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近空间飞行器、先进导弹武器等领域中回收着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断对新型技术途径开展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赶超国际先进奠定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 引领空间光学遥感专业发展

继1975年我国第一代胶片型航天光学遥感相机成功在轨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在光学遥感专业方面不断发展,“十二五”期间,研究所完成了以“高分”、“遥感”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20星51台套空间光学遥感载荷发射任务,多台相机填补了国内甚至国际空白,奠定了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国家主力军的地位。

近些年来频频上新闻头条的“‘高分’卫星家族”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成果。研究所承担了74%的研制任务,其中,高分-1相机填补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空白,高分-2相机使我国民用遥感图像数据进入亚米级时代。高分-4是我国第一颗也是当今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今年7月初,高分-4观测到的台风“尼伯特”动图被疯狂转载;G20峰会期间,高分-4相机为中国气象局提供了951景影像,有力服务了大会的气象保障工作。填补我国民用空间测绘相机领域空白的资源-3-01星相机同样由研究所研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广泛采购国外商用卫星影像数据的现状。不仅如此,研究所研制的“资源”系列卫星相机开创了我国民用对地观测新领域。

与传统空间光学遥感相机的“大块头”不同,研究所自主研发的CMOS系列相机走“轻小型”路线,已有近30台(套)产品在轨运行,成功率100%,支持了我国探月、导航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完美展现,其中多款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探索 开拓新领域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开拓了空间激光探测和航空光学遥感两个领域。其中,研制的嫦娥-3激光点阵器成为我国首台在地外星球表面的激光产品,助力嫦娥-3实现了月面自由行走;研制的我国首台对地观测激光测距仪成功在轨,使我国激光应用技术迈上新台阶;研制的航空遥感产品能够满足我国航空遥感高空间分辨率、大幅宽、全天时等要求。

研究所以航天科技为依托,研制开发了特种产品贮运箱、无人旋翼机载动态监测系统等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研制的巨幅红宫灯、巨幅红旗在国庆阅兵、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等重大活动中表现优异。

3 辉煌业绩

1)研制发射了三代16种型号近200枚实用探空火箭,为我国气象事业、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卫星和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2)研制我国国防装备大型试验数据舱回收系统,先后参加38次发射,回收成功率100%;

3)研制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先后参加25次发射飞行试验,回收成功率100%;

4)研制我国“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实现了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5)为我国提供了百余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占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2%,成功率100%,获取的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料广泛应用于国土普查、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

6)研制的13类火工装置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应用范围涉及飞船、卫星、探测器、火箭、导弹、无人机、水雷等,并实现出口;

7)为我国卫星、火箭、飞船等数十个航天型号提供了成千上万件复合材料轻质结构产品,开创了航天器新型结构研制的先锋;

8)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400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4美好愿景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与中国航天事业一同走过了58个年头,面对“高分”专项、载人登月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研究所正致力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高精度激光探测研究,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航天高技术企业的美好愿景,在圆梦航天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返回式飞船研究所
二手飞船
睡眠研究所·Arch
乘上勇气的飞船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时间控制器伴神舟飞船返乡之旅
——记轻工业钟表研究所362时间控制器
返回式卫星的华丽“转型”——我国首颗微重力实验卫星研制记
中国返回式卫星研制攻关亲历记
“龙”2飞船逃逸试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