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7-01-18整理欣嫣
整理|欣嫣
新三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口述|孙峰 西部证券北京公司执行董事、新三板负责人整理|欣嫣
新三板的昨天:资本市场改革性的试验田
1、三板市场重新定位,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中国证券市场过去的发展来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难以满足社会对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在推动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当初设计的旧三板是两网退市(ST*)的股票进入中关村股转系统交易,其目标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完善退市制度。
如今,管理层思考的是如何解决更多的企业直接融资问题,对于1500万民营企业来讲,急需一个和资本市场对接的平台,国家在金融体制改革上着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坚决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构建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三板作为民营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对接的改革性的试验田应运而生, 开始承担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主战场的重任。
2、“新三板”开启中小企业场外融资新纪元。
“新三板”于2006年的1月3日正式成立,由中国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科技部以及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推出。 它的前身是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首先在中关村高新科技园试点,专门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平台。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从2006年开始,由于其制度的设计原因,始终存在流通性不强、融资能力弱、参与人数少、关注度小等问题,头7年发展缓慢,新三板的企业数量比较少,质量也比较弱。2006年,挂牌企业10家。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首批扩大试点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当年挂牌企业有200家左右。
2013年底,国务院作出了发展我国全方位资本市场的决定,新三板方案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当年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56家,挂牌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了78%,同时,总市值也增加到553亿元。自2013年以后,新三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新三板的今天: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原点
1、做市商制度推出,新三板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从投资者、挂牌公司管理各项措施的完善,到新三板结算系统独立上线运行,再到做市商制度的引进,新三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自从2014年1月24日266家公司集体挂牌后,不到一年时间,挂牌公司家数从355家猛增至1633家,中国版纳斯达克悄然崛起。
2014年新三板的蜕变,与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密切相关。做市商制度带来了流动性的提升,而流动性提升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以及更多公司挂牌新三板。
进入2015年,做市交易更上一层楼。投资者对新三板的期待更多。2015年全年,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3557家,市场总容量突破5000家达到5129家,是2014年年末挂牌总量的3.3倍,超过了沪深市场上市公司总和。2015年新三板市场上有差不多2000公司融资成功,每家获得差不多6000万的资金。
2、分层制度,推动新三板价值重塑。
截至2016年8月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为8890家,比去年增加3721家,同比增长71.99%。其中挂牌基础层的为7937家,创新层为953家。
为了更好的发展新三板、完善制度建设,证监会于2016年5月27日起发布施行分层制度,分层制度开启了三板市场从“量变”到“质变”的变革,一方面加速了新三板中企业价值发现的功能,另一方面三大标准区别出来的创新层和基础层也将成为新三板制度性分化的起点。分层之后,多项政策红利等待落实,需要更加规范有秩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力度。
3、规范准入门槛。
分层之后,自6月份以来,新三板挂牌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放缓,月度降幅一度高达49.29%。新三板市场挂牌门槛提高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新三板的明天:中国的纳斯达克,未来投资的主战场
新三板目前有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方式,2017年有希望出现竞价转让方式。
未来将启动新三板退市机制,单纯数量的增加提升不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提高新三板挂牌标准是提高挂牌企业质量的一种方式,但是严格地退市机制会保证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会让更多的投资人对新三板有更多的信心,新三板严格的退市制度势在必行。
目前新三板市值将近3.5万亿元,最迟明年超过创业板市值,三年以后有可能超过深交所的市值,五年以后有可能超过上交所的市值,真正成为我国家创新战略的金融市场支撑,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金融市场基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培育中国的创新文化。
八年以后有可能超过纳斯达克,十年以后有可能超过纽交所,十年以后再来看新三板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