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户部巷的生命周期曲线分析及建议
2017-01-18张曼,梅惠,陈兰
张 曼,梅 惠,陈 兰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武汉户部巷的生命周期曲线分析及建议
张 曼,梅 惠,陈 兰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通过收集近10年的游客量信息,运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将户部巷的发展划分为了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三个时期。且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交通因素、政策因素、公共宣传因素都是驱动户部巷发展的重大动力。在这些动力的启发下,提出了未来户部巷发展的建议:完善周边交通网,有机结合周围景点;改善经营环境,集中标准化管理;多渠道对户部巷位置进行宣传,更加明确自身定位。
生命周期曲线;户部巷;武汉;发展启示
1 引言
户部巷于明代形成,在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对应朝廷的户部衙门)而得名,距今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今,户部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由户部巷老巷、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组成。现有小吃种类多达百种,享有“汉味早点第一巷”的美誉,是武汉市面向世界的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据湖北省旅游局近年统计,节假日期间其日均游客量均在15万人左右,年接待游客数千万人次,对湖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旅游经济学里,加拿大学者Butler在1980年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 ,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为进一步发展户部巷,本文借助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纵观户部巷的发展阶段,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总结户部巷发展的成功因素。借鉴这些有益因素,在目前户部巷发展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更有利于规划、建设与管理户部巷的建议,提升旅游市场应变能力。
2 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及阶段
2.1 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
通过走访户部巷管委会,获得了户部巷2003~2014年间游客统计数据,绘制出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
此图1反映了户部巷自2003年至2014年游客数量的总体变化。自2003~2007年,游客数量缓慢增长。2008年,游客数量激增,人数上涨500万人左右。在随后的两年中,游客数量有所下滑。2011~2014年,游客数量较以前,呈稳步上升状态。
2.2 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的阶段
2.2.1 划分依据
基于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这里利用游客的增长率(表1)和旅游地旅游发展特点两个因素来判定旅游地所处的具体阶段。
表1 游客量增长幅度与旅游地发展阶段的关系 %
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即探查阶段。它的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随着旅游地的发展。当参与阶段到来时,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对发展阶段而言,此时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在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旅游地有了界限分明的娱乐、商业区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在衰落阶段,无论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竞争[1]。
2.2.2 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依据游客的增长率和旅游地旅游发展特点,将户部巷生命周期划分为参与阶段和发展阶段。参与阶段,亦是其兴盛阶段。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初。此时,户部巷旅游人数增多,日均游客上千人。且交通状况改善,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确定为周边的上班族。至2000年初,户部巷逐渐成为周边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每天有近千人的客流量。这一阶段,旅游市场范围已可被基本界定,游客多是武汉常住居民[2]。
发展阶段的大致时间段为2010年初至2014年。此阶段,增幅大致保持在5%左右,外来投资骤增,户部巷的自然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游客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有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从图1中,可以看出户部巷游客变化经历了两次高峰:2008年和2014年。自2003年至2008年游客量持续增加,其最大增幅在5%左右。2008~2010年游客增长率有所下降,至2014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游客量持续上升。
3 户部巷生命周期曲线主导因素分析
3.1 参与阶段主导因素分析
3.1.1 地理位置及交通因素
地理位置与交通因素贯穿户部巷参与阶段发展过程的始终。宏观上,户部巷坐落于湖北省人口逾百万的省会城市武汉市,不仅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位置,更是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中心。[3]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以及后来建成的多座大桥使得武汉三镇联为一体。同时,京广线由此而过,有着沟通南北交通的作用。加之,武汉经鄂州至黄石等4条城际铁路共同构成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更方便了游客进出武汉,使得这一阶段游客量相对于上一阶段,游客量有大幅度的增长[4]。
微观上,在参与阶段,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户部巷毗邻的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且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使得户部巷逐渐成为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5]。这一交通环境的改善,使得2003~2010年间游客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参与阶段,2008年是本阶段游客数量最高峰。
3.1.2 市场因素
首先,户部巷自身的特色小吃为其打开了市场。从最初的30几种小吃到现在的近百余种。小吃种类的增加大大提升了户部巷的吸引力。这170余种汉味小吃,它们口味独特,各具特色。吸引了许多食客来此品尝,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参与阶段,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民本经济”的创富之路[6]。
其次,有较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对武汉市旅游客源市场的调研研究表明,来汉旅游的年龄结构中以青年为主,中年为辅。青年市场是武汉市外来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其需求和消费能力也不同,19~25岁的青年多为高校生,有足够的可支配时间,这与武汉市是全国最多的高校城市之一相符合[7]。户部巷主要以经营价格经济的特色小吃为主,较为适合青年人群体。
3.2 发展阶段主导因素分析
3.2.1 政府因素
政策因素是促使户部巷由参与阶段跃向发展阶段的关键动力。其一,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在2002年,武汉市区委、区政府把实施放心早点工程作为一项亲民工程来抓,并有意打造武汉市一个特有的“过早”的旅游景点[9]。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大力扶持,包括旅游局、方志办、园林局、广电局、中华路街都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武汉市政府自2003~2006年共对户部巷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造。[10]户部巷重新开街,游客量人数猛增。在2006~2008年,游客量持续增加。2008年,创下游客流量最高峰。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庞大的人流量多集中在“十一”和小假期,易产生拥挤、卫生差、公共设施损毁等多方面问题。这一问题间接导致2008~2010年客流量的短暂下滑[11]。
其二,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宣传因素对于游客量的进一步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户部巷早期主要采用口口相传、报纸、广播这些方式,来宣传湖北日报刊登的“汉味早点第一巷”,“武昌打造汉味风情街”以及中国旅游报“户部巷:体验舌尖上的武汉”等文章都在早期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旅游地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户部巷的广告宣传扩大,使得户部巷旅游市场范围进一步拓宽,户部巷因此有一个较于稳定成熟的旅游市场,进入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13]。
3.2.2 经济因素
首先,从大的方面看,武汉市的整体经济水平自2003年至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武汉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0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62.40亿元。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经济持续增长。收入水平增高,人们的消费欲增强,2008年户部巷游客量达到峰值。近年的经济趋势增长稍有放缓。这可能对户部巷游客数量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14]。
其次,大部分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据数据分析,武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正逐步提高,已由温饱型转为小康型。食品的比重下降,消费质量有所提高。恩格尔系数虽然连年下降,但食品支出仍然过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了,但恩格尔系数下降,并且较低及最低收入阶层的下降速度更慢。这样的居民收入水平使得户部巷广受接纳与欢迎[15]。
3.3 主导因素的综合分析
驱动户部巷发展的主导因素主要有政府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和经济市场因素。但在户部巷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因子也有所变化。在参与阶段,由于其自身的地理位置邻近码头与商业街,得以吸引大量游客至此。发展阶段,在政府的大力主导下,户部巷开始走上规范化。户部巷特色小吃也更加多种多样,加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更为户部巷增加了游客数量。
4 主导因素分析下的户部巷发展建议
4.1 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武汉市政府的规划、投资、后期建设都是使户部巷由初始阶段到参与阶段、发展阶段的动力。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应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控制,加快自身的深度转变。
第一,改善户部巷街区的环境风貌。一方面,可以修建与整体街区风格一致的雕塑,继续营造一个具有市井文化气息的氛围。另一方面,着手改善交通环境,拓宽街区,增加户部巷附近的停车位。也可以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加大对户部巷卫生设施不间断的工作和维护,及时清理垃圾并且把堆积的垃圾及时转运,使街区更加整洁有序[14]。
第二,由于户部巷本身功能有所下滑及巷内食物汉味淡化,政府对户部巷小吃制定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保证巷内食物口味及质量。户部巷管委会目前已制定100种汉味小吃产品标准;建立中心厨房的建设、生产、储运和管理的全套标准-在两年的时间里内,要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提升自身质量,形成配套产业,做强户部巷品牌[2]。
4.2 以市场为导向,更加明确自身定位
宣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公共交通方面,只要到司门口的公交应该在显著的位置标注出户部巷的地点。在停靠司门口的时候,要有公交车的电脑语音提示;在地铁方面,应该在离司门口最近的地铁站积玉桥,标识对户部巷地点的指引在离司门口附近的临江大道等。除此外,户部巷还可以印制很多的小册子。在武汉一些窗口地带。如火车站公交枢纽站长途站等地方免费发放[7]。
另一方面,保持自身市井气息,发挥自身武汉本地特色。据调查,户部巷旅游者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高学历、低收入为旅游者的主体。由此,可以定位户部巷消费应为平民消费。[19]所以,户部巷文化旅游街区未来的定位在于自身的市井文化特色,打造平民饮食文化街。才有可能实现户部巷旅游市场向巩固阶段的顺利过渡。
4.3 改善公共交通环境,完善周边交通网,与周围景点有机结合
由户部巷发展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交通对于武汉本地风情街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目前,户部巷正处于发展阶段,2013~2015年游客量的上升都与武汉市交通的完善都很大关系。
宏观上,户部巷地处武昌区,随着近几年,武汉市交通网的完善,武汉市与周边省市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大有利于本地旅游景点的发展。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将武汉与周边省市相联。微观上,在户部巷周围增加停车位,为容纳更多游客做更好的准备。同时,可将户部巷并与周围景点连接为一体以求发展。将户部巷附近的几个比较著名的历史景点如: 毛泽东故居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江大桥、首义纪念馆、红楼等与户部巷品牌捆绑宣传。使游客进一步在户部巷周围旅游和参观[15]。
致谢:文章的完成,要感谢我的导师梅惠老师,她在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让我能够完成这篇文章。同时,也要感谢同学的支持与鼓励。
[1]袁鹿鹿,赵英英,郑 蕾. 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户部巷吸引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4(14):211~213.
[2]保健刚,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杨振之.试论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J].人文地理, 2003,12(6):45~48.
[4]李 彤. 重思“户部巷模式”[J].现代商业,2010(3).
[5]何汉林. 户部巷发展模式及其对汉味小吃发展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9(36).
[6]赵中南,陈艳琼. 武昌有条户部巷[J].武汉文史资料,2004(5).
[7]陈 莹,张安录. 武汉市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103~1104
[8]陆 林,宣国富,章锦河,等.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57(6):731~740.
[9]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人文地理, 2004,10(05).
[10]田 琳.活色生香的码头文化[J].走向世界,2009(33).
[11]张 庆.以北京黄山西安TDD 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J].人文地理,2010,111(01):129~133.
[12]苏 枫.武汉民俗街区旅游发展的探讨-以户部巷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13]澜 菲.一个城市不可缺少一个特色巷子[J].商业地理,2012(6):110~111.
[14]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结构演变关系初步研究-以普陀山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4):500~505.
[15]张建忠,孙根年.山西大院型民居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及其系统提升—以乔家大院为例[J].地理研究,2012,11(31):2105~2114.
2016-08-10
张 曼(1991—),女,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梅 惠(196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研究和生态地质学研究。
F590
A
1674-9944(2016)18-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