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进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7-01-18刘钟莹
吴 景,刘钟莹,华 磊
(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新常态下促进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研究
吴 景,刘钟莹,华 磊
(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新常态下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和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国内建筑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为国内建筑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新常态;绿色建筑;新机遇;策略
1 引言
2014 年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出口下滑等问题为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和挑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国家经济走势变化休戚相关,必然要主动调整,积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建筑业依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产业的供求矛盾更显突出。“新常态”下建筑业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速度方面,建筑业产值从“十一五”的年均增长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15%之间,建筑业经历了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刺激,现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到了中低速增长;结构方面,经济放缓迫使建筑业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正在变革,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将加快优化升级;动力方面,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将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建筑的追求不再仅仅是住房本身,健康生活、生态和谐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绿色建筑以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实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理念,近年来已成为了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然而,由于技术、制度等众多因素的阻碍,国内建筑绿色革命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此,要正确把握建筑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使建筑业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2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2.1 国外绿色建筑新发展
21世纪,绿色建筑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其内涵与实践获到了极大的丰富。世界各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2013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修订了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新版LEED 在细节上不断精进,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使得LEED 评估体系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得到完善。尽管这套体系尚有不足之处,但仍成为美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英国建筑业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是欧洲最开放的建筑市场。英国政府提出了《气候变化法案》,用法规的形式规定,到2020年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26%~32%,到2050年要减少60%。节能环保已成为英国的政治时尚;政府拨款数10亿英镑,提高居民家庭能效;英国政府的推动及社会的高度环保意识,给英国的节能环保建筑市场带来了极大商机。德国强制法规与奖励并举,采取立法和财税激励机制两种方式来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德国《能源节约条例》规定,自 2009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须出具能源证书,以便购房者或租房者了解在房屋能源消费方面可能支出的费用。2014年,该条例又在修订(EnEV2014),关于被动式建筑(即超低能耗建筑)的采暖能耗限额将下降到15 kW·h/m2·年,这是目前环保节能建筑的最高标准,基本实现建筑的“零能耗”。
2.2 国内绿色建筑现状
在我国,绿色建筑虽是近10年才开始兴起,但发展迅速。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为180757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将于2018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其中节能环保与绿色建筑市场产值预计将增加到9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自绿色建筑国家政策颁布以来,我国绿色建筑逐步发展,截至2015年12月,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636,其中2015年新增1098项,按单个项目平均5万m2算,全国绿色建筑累计为5.5亿m2,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进行了不断地探究和实践。在城市化建设中,我国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如重庆节能示范中心,结合重庆地区吊脚楼建筑风格;世博沪上生态家园,通过整合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传统元素,针对江南气候特征,结合上海气候,打造高密度城市住宅生态示范。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绿色建筑理念深深植根于农业现代化改革之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特别是新兴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绿色建筑的成长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当前,我国绿色标准正逐步细化、完善,将形成中央到地方、行业到企业的全方位绿色建筑体系。房地产行业将全面实行绿色建筑。尽管绿色建筑在我国前景广阔,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3 新常态下国内绿色建筑发展新机遇
3.1 绿色建筑政策相继出台
新常态下,为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并提出以“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绿色建筑发展。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其中提到城镇绿色新增建筑比例要从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同时2015年1月1日将正式实施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之相对应,全国各个地方省和市区多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方案制度和发展规划。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发布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要达到50%。
3.2 建筑业形式严峻,行业改革日益深化
对建筑业来说,2015年是艰难的一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同比增长2.3%,与2014年的10.2%相比,增速大幅跳水;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m2,同比增长-0.6%,工程量继续萎缩。同时,2015年也是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在新常态下,全行业戮力同心、全面改革,转型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并真诚承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这表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建筑企业走上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方向,是顺应世界潮流、响应国家要求、引领改革趋势的必经之路,也是在转型升级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3.3 科学进步加速,绿色技术日渐成熟
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建筑业在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种节能、节水、节电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技日趋成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绿色能源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地方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还根据各自独特的特点,建造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了其独具风格的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在这方面,我国也进行了诸多探索,表1、表2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对30个已竣工项目进行调研、总结出的绿色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常用的“十大绿色建筑体系”。
表1 绿色住宅建筑采用的“十大绿色建筑体系”
表2 绿色公建建筑采用的“十大绿色建筑体系”
3.4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品质要求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住宅本身,而更多地开始注重整体的居住感受。除了地段、交通、户型等因素外,绿色建筑成为了影响居住感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少人甚至将绿色建筑作为购房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雾霾天气频繁、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加之高新科技不断深入日常生活,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绿色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的新一热点。发展绿色建筑,可减少环境污染;购买绿色建筑,可以节省使用成本;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绿色建筑正是依靠它优越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追捧。绿色生活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4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制度方面
图6所示为CHSOS的1H-NMR谱图,图中1处位移归属为Si—CH3上氢的位移,2和3分别为与Si相连的亚甲基氢的位移,6峰为N—CH3上氢的位移,而化学位移为 3.5的宽峰是多种氢的重叠峰,如C—OH、醚链上的亚甲基上的氢。和图5(b)比较可知,归属于环氧基上的氢的位移,即 2.6,2.8,3.1 处的位移在图4中消失,同时出现6峰,即N—CH3上氢的位移[19]。因此可证明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并将三甲胺盐酸盐阳离子试剂引入,综上所述,合成目标产物。
在强制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项目、公益性项目、保障性住房直至全部新建建筑已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但在激励政策方面,尽管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但很多截至2015年底仍未得到落实,还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其次,绿色建筑管理涉及建设、国土、规划、环保、园林、房管等多个部门,但部门职责不清,工作衔接难以运转。此外,我国中央和地方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只是评价绿色建筑设计完或建设完成之后达标情况的主要技术依据,而现有的设计类标准也都无法有效地用于指导具体的绿色设计和实践,极大影响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
4.2 建筑行业方面
其一,大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尚未在运营过程中得到验证。目前,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80%以上集中在设计阶段,而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少。
其二,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市场尚未健全。咨询机构缺乏绿色建筑服务资质及能力,很多咨询机构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申报绿色建筑标识服务,而未能全过程把关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甚至无法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其三,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认识缺乏,绿色建筑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其四,目前我国绿色建筑仍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动力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4.3 建筑施工方面
5 推动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5.1 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强制实施绿色建筑的根本保障。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应涵盖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应尽量由地方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并颁布实施,具备法规性质;相关的建设、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该法规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应明确提出推行绿色建筑的管理程序,针对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验收等涉及的工程建设管理阶段,明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运营管理阶段应规范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引导使用者的绿色行为,并建立健全房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最终,在此基础上实现闭合管理体系。
5.2 优化企业结构
2014年,有“温州建筑航母”之誉的浙江温州最大建筑企业中城集团破产,打破了中国建筑企业永不破产的神话,给众多的国内建筑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摆脱传统观念,变“做大做强”为“做精做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生存,是唯一的道路。当前绿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全球各地,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目前欧洲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全球最高,而亚洲成了绿色建筑新的温床,发展潜力巨大。调查发现,亚洲区域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业已从之前的26%增至目前的73%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绿色建筑即将带来的广阔销售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未来,以太阳能、风能、地能为主的“绿色时代”必将取代以煤、油为主要能源的“黑色时代”。全球建筑市场正在经历着“绿色”浪潮的洗礼,绿色建筑在未来将逐步成为全球市场的主流。建筑企业只有正确把握新常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企业结构,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中抓住发展机遇。
5.3 转变行业发展模式
2015年,PPP模式在各地全面展开,业内人士称之为“PPP元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达1800多个,总投资超3.4万亿元。可以想象,2016年必将成为PPP项目集中爆发之年。PPP模式是一种通过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的方式,让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从而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前期投资大,回收期较长,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但在PPP模式下,依靠央企、国企较强的融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先进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可以完美地解决绿色建筑建设经营问题。
5.4 转变施工模式
在引领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施工模式,还要积极融入新的绿色理念。绿色建筑不是简单的高科技堆砌。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一定走技术本土化发展路线,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逐渐引入到我国独特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来,因地制宜,不过分依赖高技术,按照实际发展需要进行了创新和改革,选择适合的、有效的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必会冲击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施工人员由施工工地,露天作业向工厂转移;大量工人转移到产业化基地成为产业工人,进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的生产。产业化、绿色化必然成为建筑行业施工模式转变的新方向。
5.5 鼓励绿色技术开发
绿色技术,不仅是对绿色建筑施工技艺的研究,还包括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切莫盲目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绿色建筑还要大力地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设计并建立适合地区发展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1]张二伟,姚霖 ,张炳辉.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
[2]王霞.重庆市绿色建筑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3]顾中华.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11).
[4]宋凌,马欣伯,宫玮.关于我国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探究[J].建设科技,2014(6).
Research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Wu Jing, Liu Zhongying, Hu ALei
(CollegeofCivilScienceandEngineering,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127China)
Thispaperbriefly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dsome domestic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 and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We hoped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form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well astobring new energy into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w Normal; green building; new opportunities; strategies
2016-08-08
吴 景(1990—),男,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TU201
A
1674-9944(2016)18-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