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2017-01-17周小莎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冲击态度

周小莎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元素的改变,国外的节日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这些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与之相对的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幸福感却逐渐消失。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传统节日没有了原来的节日气氛。面对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盛行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西方节日。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其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吸收借鉴西方的节日文化来传承发展本国传统节日。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冲击;原因;态度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常常进行祭祀活动,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以吃喝为主题,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健康长寿。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封建社会漫长,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在这当中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西方文化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包峰说:“现在很多人也非常想过传统节日,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一些,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同时让民众也有更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节日焕发新的青春。”节日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娱乐而已。娱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一,但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唯一需求。

一、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这一现象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说中国的节日在西方也是“洋节”,反映了外来节日对于本土节日的对应关系,这里只是以它来特指当前中国社会的外来节日。主要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过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巧克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传统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主要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过节是很能让人向往、憧憬的,如划龙舟、放鞭炮、敲大鼓、舞狮子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们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而国外的节日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二、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而就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流当中,才使得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超过我国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热忱,从而导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西方节日却越来越红火。

2.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

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欢迎,这与我国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相反的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看到到这种现象,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大众欢乐,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总是离不开商品的。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为节日增添色彩。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在西方节日来临时,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每到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商家会借各种概念进行市场的宣传和运作,各种相应的产品相应产生,从万圣节的假面具热销到圣诞节市场的火爆,借助西方节日发财,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而这些大都被国人买账。

4.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

西方节日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很大原因是由于西方节日注重情感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欢快,在节日中能感受一种全新新的文化氛围。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过节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含蓄、沉闷且缺乏浪漫气息。在满足温饱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潜意识的个人主义的大众文化,在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蔓延和扩展开来。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大众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更多的表现为家族式,节日大多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三、理性的态度面对西方节日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缓慢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会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也是不错的,我们要一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代各个民族文化毕竟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

在崇尚西方节日、热热闹闹的过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它以新的含义,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拒绝西方节日,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我们要要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传统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学 学报,2005,(6)

[2] 冯小娟,杨足.从喜庆节日的变化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民 俗的影响[J].高等教育,2006,(1)

[3] 王洪英.对“洋节”论争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冲击态度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传统节日礼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