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我党政治本色
2017-01-17张茸
张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艰苦奋斗政治本色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在于“奋斗”,最可贵的品质在于“实干”。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认为“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个道理。付出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但也要看到,在少数同志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作风。他们或纸上谈兵,只说不干;或夸夸其谈,工作漂浮;或热衷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严重脱离群众,损害党和军队的形象,使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
实干兴邦,实干强军。军队是要打仗的,尤其讲究实打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实干就是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就是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讲话中,而要提高执行力,付诸实施;就是不能贪图安逸,而要舍得流汗吃苦。无数事实证明,舒舒服服搞不出成果,偷懒取巧干不成事业。要想在工作上出成绩,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充分发扬实干精神,持续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爬坡越坎的工作劲头,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兢兢业业、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主动谋划、规范创新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严明纪律;要恪尽职守、勇于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的落实,并在实干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更加智慧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方式,努力争当实践强军梦的排头兵。
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要求。
奢侈的生活、过分的物质追求,往往会导致革命斗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习主席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们要牢记习主席的谆谆教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自觉养成克勤克俭的习惯,不浪费、不奢侈、不糟蹋东西、不盲目追求时尚,在健康生活追求的基础上,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
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是密切关联的。离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谈不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无所谓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首先,要让“简单”成为一种生活理念。要认清骄奢淫逸的危害,自觉树立简单大方、节俭清爽的生活观念,把精力和智慧放在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素质上;第二,要让“简朴”成为一种工作养成。应自觉告别文山会海,刹住公款吃喝,改进接待陋习,精简活动规模,督促节俭办事,切实培养简朴精神,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第三,要让“简约”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军人的生活消费,在许多方面受法纪条规、道德规范的约束。不能认为只要不是公款消费,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要考虑社会影响、群众观感,不盲目攀比,不图虚荣,不超负荷消费,保持质朴和勤俭的本色。
三、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任务。
艰苦奋斗作风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在党成为执政党后,还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作风”,这是毛泽东对延安人民也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这也是毛泽东执政党思想中的精髓。按照毛泽东的这一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这一优良作风,又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发展这一优良作风。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艰苦奋斗有着不同的要求。清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任务。
这里讲的清廉,指的是党员干部主要是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问题。一些丢掉艰苦奋斗作风、贪图私利和情色享乐的领导干部,总是把争权谋位作为做官之道,不仅把权力大小看作是身价地位高低的象征,而且把权力视作谋私利、填私欲的工具。因此,清廉问题的核心是一个“权”的问题,即怎么认识权、怎么使用权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权力和私利、私欲的关系。共产党员决不能谋私利,没有权的时候不谋私利,有了权也不能谋私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他还说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同时,要处理好权力和亲情、友情的关系。研究干部的腐败现象,可以发现,在同样的环境里和岗位上,个别干部腐败了,这肯定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有关;而在同样的环境里和岗位上,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这里就一定有体制或机制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在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过程中,不仅仅有干部的素质问题,有体制或机制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为令人担忧的问题,即文化问题。在中国,腐败滋生的土壤,除了过于集中而不受监督的权力,还有以重关系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的人情文化,影响很大。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做辩证的分析。拒腐防变不仅要加强纪律检查和惩治腐败者,更重要的是要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格外强调要倡导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力观,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建设廉政文化,恪守清正廉洁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