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2017-01-17杨龙龙丁海燕
杨龙龙++丁海燕
摘要:建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真知都来自于实践”,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应用数学力学家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了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了“双主体”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功能是:将校企联合起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主体,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常态工作,企业全方位、整体性、深层次的介入教育教学过程,参与学院重大问题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人才培养,实行校企人才应用的一体化管理。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于2013年12月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高等学校“三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三特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特色专业建设任务要求,通过一系列特色建设活动,稳步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
建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但是在建筑专业教育中,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践应用相去甚远,几十年来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发生多少本质的改变。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面对实际工作还得“从头再来”。
学院在前阶段建设期中成立了专门机构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成立了建筑学专业校企专家联合指导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及相关实施计划;主办了由国内外院士、专家和我校师生400余人共同参加的“中国.设计.创造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茶山论建研讨会”,校企和权威建筑大师共同研讨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调整和优化了《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扩大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的规模,进一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创造条件使师生参与实际工程。同时聘请了校内外的知名教授和一线建筑师为客座教授,专业师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了特色专业的建设进程。2014年建筑学专业报考热情高涨,2014届毕业生得到社会的青睐,学生一志愿率与社会就业率均保持90%以上。
为进一步实现应用科技大学“强技能、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我院建筑学专业校企“双主体”的融合机制,探索实践师生“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计划践行以酒店建筑设计研究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山地建筑设计研究所、师生共建工作室为核心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平台,致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完成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交由企业组织实施所形成的“双主体”校企合作新机制和“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
“双主体”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是学院与多个相关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依托相关建筑企业制定教学计划,基本达到企业需要什么,课堂就讲授什么的目的,学生在课堂学完的课程,可以及时在相关建筑企业予以实践应用。
二是项目进课堂,学生专业课程的大部分案例都来源于相关建筑企业的真实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都以相关建筑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蓝本。
三是体现两个双元性,学生既是学子又是相关建筑企业工作者。教师既是学校员工,又是该相关建筑企业工程师。这种“前店后厂” 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可以有效培养教师和学生实际岗位群的技术能力,实现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我校酒店建筑设计研究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山地建筑设计研究所、师生共建工作室是以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为支撑,以项目设计与实施为载体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研究所及工作室的教学内容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教学环境模拟设计单位,使学生进入研究所及工作室就如同实际工作一样的训练。教学过程注重突出本专业的特点,打破以往的只注重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采用设计一线建筑设计师和学校师生之间积极开展互动教学,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设立设计项目,并组织学生针对设计项目要求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师生之间积极开展设计交流探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到设计院进行考察交流与学习,不断扩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扩展设计视野。基础教学通过围绕实际的工程项目的开展而同步进行,由此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评价与考核方式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教师在研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在学中做,把学生的“学”转向在实践环节中“做”,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过去,建筑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几乎都是采用“按部就班,由简到难”的固定模式分年级逐步展开,不太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程设计题目几十年不变。为打破这种僵化的作业方式,学院从去年开始,采取了课程设计不分年级公开评图的办法,让高、低年级的学生同聚一堂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互相启迪,评头论足,广开思路。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选题上,“真题真做”,并且允许学生对设计任务书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的所有过程,学生所做的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他们根据需要到现场查勘地形,了解项目周边环境,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专业设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4年,学校大门改建工程公开向学生进行了模拟招投标,自动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小组达到了20多个,覆盖了全院五个年级的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8个方案进入决赛,最终3个方案获奖,虽为模拟招标,但过程与真实的竞标完全一致,聘请的评标专家均是业内的著名设计师,同学们的作品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这是一次成功的竞赛。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们摩拳擦掌,十分投入,从自由组队到分析任务书,挖掘原有学校文化内涵,再到如何结合现状,增添其他功能,使其充分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求,面对许多重要而复杂的课题,学生们一一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令所有青年教师无比惊喜和欣慰。
目前,学院研究所及工作室已在学生专业设计竞赛、毕业设计、古建筑测绘实践等各个重点教学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初步成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加速了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建设的步伐,但也暴露出了现行体制与这种模式无法回避的一些矛盾,还有许多重大课题有待学院去解决。目前我院正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真正践行项目进课堂,课堂围绕项目来进行,真正实现建筑学应用型人才的转型改革之路,为学校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改革建设依据。
参考文献:
[1]申晓伟.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研究.学术研究,2012.9
[2]周向阳等.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教育研究,2014.1
[3]隋秀梅等.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