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学习模式的探究

2017-01-17罗苇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同学数学老师

罗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组讨论模式在初中数学中存在的优劣势,这种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建议,希望我的建议能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前 言

在国家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下,各学校开始响应国家的要求纷纷实行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产生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个需要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而进行的教育过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形式。初中数学的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不能只是单纯的考老师们一次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许多部分是可取的,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的把握这种教育形式。

一、小组学习模式的优势

在教育改革之后,下组学习的模式 就开始逐渐呗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对于这种学习方式非常的好奇且热情相当高,学习兴趣一时很激昂。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过,同学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激情也开始褪去,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都很一般,甚至有的同学接着这种模式,在课堂上接机说悄悄话,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

在共同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对这些看法进行辩论,这样就大大的促进的学生的思想碰撞,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敏捷。让学习成绩优益的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更深层次的突破,变得更加优秀。同时成绩差的学生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他们的成绩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总而言之就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个小组的整体讨论效果好不好,不只是提现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上,还需要一个共同的话题来学生讨论,而不是漫天讨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共同来讨论,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出一套自己的解决类似的问题的方案。这样就非常简单的就让学生们学会解决难题的情况。只要老师把题的难易程度控制的恰到好处,不打击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就行。

3、培养学生角色分工配合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里需要俩个角色扮演者,一个角色是发言者,一种角色是监督检查者。这俩种角色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让他们轮流担任这俩种角色,既然他们做了发言人,,锻炼了他们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造就了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和辨析的能力。

4、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为了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的工作,学生必须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有这种能力的时候,才可以深刻的分析理解问题,对题目才有自己的认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才能将自己的独特理解完美的展示给其他的小组同学,并彼此交流。第二,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需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和思考问题,获得别的同学的重要发言内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优化小组学习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1、讨论时间不恰当

在现在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上来就不讲课,直接就让小组内的成员自己随便讨论,可是没学习过课本的学生对这些新知识根本就不理解,就算是一些学习事先预先过需要学习的内容,可是并不是代表他们都会了,他们可能并没有自己的理解,就算讨论了一些知识,可能都是一些错误的理解,这严重浪费了课堂的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讨论的效果。

2、分组不合理

在一般的分组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前后4个或者是6个人进行简单的分组,可是这样简单分组的结果就是往往组内的学习成绩相同,没有差异,后者就是差异过大。有的学习成绩都不好的学生可能就被分到用一个小组,没有成绩好的学生来带领他们是不行的。有的老师喜欢重点培养好学生,就把几个好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不及浪费的资源,同时还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公平情绪。[2]

3、课堂的讨论秩序混乱

在课堂中!老师给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小组的成员们开始着手讨论这个问题,教室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无序的场面。小组成员们看起来都在热烈的讨论,实际上这种无秩序的讨论是没有什么效果,他们胡乱的发言。抢着没有秩序的发言,根本不利于学生共同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借机来说悄悄话。[2]

4、讨论的时间不足

有的课堂上老师只是象征性的让学生讨论一下,没过几分钟讨论 就结束了,这时候 有的小组可能还没有进入正题,就被打断了,这样缺少时间的讨论往往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甚至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也让学生养成了应付差事的习惯。

5、学生缺少共同配合

在小组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只顾自己学习,不顾成绩差些的学生,或者只是一味的输出自己的想法理解,这对于数学这个较难的学科是很不利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基础就很难消化理解,而成绩差的同学本身就存在自卑的问题,再被学习好的同学压在头上,可以说这些小组之间完全么有配合。

三、优化小组学习模式

为了使小组学习的模式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我自身的一些研究和理解,我提出以下建议来优化小组学习的模式:

首先要合理的分配小组,尽量把成绩差别不大的同学按照梯度排列在一个小组内,这样可以缩小组员的差距,有助于成绩好的带动学习差的,起到上带下的效果,千万不能随意分组,导致成绩差异较大。

其次老师要制定一套自己的课堂讨论纪律规则,不可让学生随意讨论,甚是争吵,一定要控制好讨论时课堂的纪律,杜绝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同时老师也应该检查学生的讨论成果,给学生一定压力,这样也避免了学生不讨论甚至是消极讨论的现象。老师要学会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不可随意就让学生讨论,应该在讲解了数学题目之后,再给同学讨论问题的时间。根据自己题目的难度大小,结合学生讨论问题的效率,合理的控制好讨论时间,既不浪费讨论时间,又能够让学生深入的讨论问题。

最后就是老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鼓舞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好的学生积极的与成绩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进步,达到学生可以默契配合的程度。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改革下的新型方式,它的优势我们有目共睹,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不足之处,为了解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如今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文雅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2011.

[2]谢玉兰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 赣南师范学院,2013.

[3]张贤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

猜你喜欢

同学数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