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2017-01-17吴蕾
吴蕾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医疗服务作为商品交换所采取的一种价格形式,本质上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服务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通过分析医疗服务价格及其管理,在新医疗改革政策的指导下,确保医院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又能完善自身的收入补偿体制。
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和监督影响因素关系
中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服务项目作为计量单位收取费用的“项目收费”方法,服务项目不同制定收费价格的标准也不一样。医疗服务项日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药品价格,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医院通常按照药品的批发价格购买,并以零售价格销售,药品的加成率为15%,政府免收医院药品零售的增值税利润所得税;(2)医疗用品价格,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医疗用品的价格应按照进货价格出售,实行保本经营;(3)常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指医院提供的起主导作用的医疗服务,并由物价主管部门控制其价格。包括门诊服务、住院服务等基本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服务;(4)高新技术医疗服务价格,对于高技术、新开发的医疗服务项目,物价主管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控制其价格,该类服务制定的收费价格比较高。
1医疗服务价格的探讨与管理
1.1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的探讨
国家卫生部门、中国中医药管理中心、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进行分析和调研,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对于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必须遵循《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照规定收缴服务费用。
通过法律的规范后,医疗服务价格越来越合理,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利益,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价值,但是,现在非盈利性医院是按照政府的指导价,而不是采用的成本价,虽然可以体现出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但是大型的医技检查项目的价格却大大地降低了,医技设备非常昂贵,尽管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但是还是比成本费低,医院要为人们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然而政府的补贴并不是解决医疗服务价格与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最终办法。
1.2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
医疗服务价格是国家价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调整和执行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监督。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是由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定价方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在执行政府指导价时,可以作上下10%的浮动,并报相关物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供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可在政府制定的指导价的基础上浮动,但必须报相关物价、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国家规定还是很严谨的,但设备的昂贵,让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无法保证医院收支的平衡。
2医疗服务价格的现行状况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
医疗服务价格决定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产生,不可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而应采取由政府指导下的有限接受市场调节的机制。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关系有:
2.1价值补偿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制定价格政策应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如果医疗收费标准不能反映价值,医疗功能萎缩,进而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如果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位及政府补贴是否能与医疗设备的购价及医护人员的付出成正比。
2.2调节卫生资源配置
一般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可以引起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进而引起资源流向的变化。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一般会增加这一商品的生产,这就会吸引社会资源流人这一行业;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一般会减少这一商品的生产,部分资源可能就退出这一行业,消费者则可能增加对这一商品的需求。价格正是通过这一过程调节着企业的生产规模、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
2.3调节医疗服务供求状况
价格的涨跌,犹如一只无形的手,调节人们的行为,指挥着生产者的行动,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供给者提高该商品的产量,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需求;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供给者减少该商品的产量,消费者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完全通过供求来决定,政府可以干预医疗价格,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现行的收费标准中,大多数医疗项目没有按照医院级别合理拉开档次,形成患者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对同样的医疗服务,大医院供不应求,出现看病难、住院难,医院超负荷运转,而一些基层医院出现了门前冷落的局面,造成了卫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并存。
3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状况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门诊人均费用增长迅速,出院人均费用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是近年来人们就医的需求有所增加,社会总体物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的投入比例不够,药品及卫生材料的报价过高,多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的研发都促进了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
4结语
现在,我国看病难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补贴力度不够,医院内昂贵的医疗设施消耗了医院的大部分资金,因此,政府和医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政府要鼓励公立医院接收社会资本,政府在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政府也要鼓励社会上的各种资本流入医院,为医院提供财政支持。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我国的医疗价格管理体制。参考文献:
[1]李丽.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14).
[2]张鹭鹭,马玉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循证决策研究[J].,科学出版社,2011(06).
[3]吕馥蓉.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