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剧《小别离》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

2017-01-17赵先锋

出版广角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现实主义

赵先锋

【摘要】2016年8月开播的电视剧《小别离》掀起一股收视热潮。剧中对城市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不同于时尚杂志的虚幻和报纸的零散写实,而是通过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讲述使得该剧刻画的中产阶层形象更为丰满,也更趋于现实。但是《小别离》作为一个艺术品,在接近现实的同时为了赢得市场在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设计上还是带有理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小别离》;现实主义;中产阶层;形象建构

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同步播出的都市家庭剧《小别离》引发了收视热潮。据统计,该剧在北京卫视开播以来,北京卫视的收视排名一直在全国卫视收视的前四。网络平台上,《小别离》播出一半,腾讯视频的点击量就超过了7亿次[1]。市场的成功源于该剧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写照,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道出了中产阶层在家庭、婚姻、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困境与反思。

一、大众媒介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

作为一个外来词汇,中国学术界对“中产阶层”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大众媒介对中产阶层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时尚杂志和报纸两大类。学者何晶通过研究《时尚·伊人》和《新周刊》发现,在关注对象上,时尚杂志更青睐“追求物质享受、讲求生活品质、对精神生活要求更高、更乐于消费”的新兴“智能阶层”。在对该群体形象的建构上,强调“积极向上、追求成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以及“屏蔽了个人应具有的社会责任等要素” [2]。

学者郑欣通过对男性时尚杂志《名牌》中男性精英形象的分析上认为,男性精英形象被媒体理想化、刻板化,构成了一个由“成功、财富、追求、女人、伟大、爱”等词汇构成的虚幻景象,以迎合人们对精英阶层的想象和追求,这种“有目的的描摹,它所传达的文化符号不仅是一个个空洞的概念,更多的是基于一种阶层生活的集体化想象与个性化梦想” [3]。

与时尚杂志不同,报纸对中产阶层的描述更趋向于多元化也更为现实。学者覃贵珍研究《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和《北京青年报》三家报纸对中产阶层的报道发现,在报道的性质上,既有展现中产阶层事业和精神状态的正面报道,也有体现中产阶层生活压力的中性报道,还有聚焦中产阶层犯罪的负面报道;在报道主题上,围绕中产阶层工作和事业的报道占50%以上。因此,三家报纸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既有“积极向上、能吃苦、有知识、注重精神追求”的正面描述,也有“见利忘义、职务犯罪”等负面描述[4]。

在我国,无论是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时尚杂志上,还是基于对事实描述的新闻报道上,中产阶层被赋予许多正面的元素——有知识、有事业、有追求,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家庭、心理关注不多,虽然一些新闻报道有所涉及,但是囿于媒体时间或者版面限制,只能展现其中一角,无法全方位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关注中产阶层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作品脱颖而出。如2015年全球同步播出的都市轻喜剧《虎妈猫爸》成为该年度的收视王牌,2016年同样以中产阶层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电视剧《小别离》在地方台和网络上都取得很好的收视成绩。本文通过对《小别离》三个家长的形象描述,分析该影视剧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

二、电视剧《小别离》中的中产阶层形象

《小别离》讲述了居住在同一小区的三个都市家庭的故事——外企经理董文洁和眼科医生方圆、个企老板张亮忠和家庭主妇蒂娜、社区医生吴佳妮和出租车司机金志明,三家除了居住在同一小区,都有一个面临中考的孩子。方朵朵乖巧听话,擅长写网络小说,但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张小宇的生母早逝,自小跟姥姥姥爷一起长大,和爸爸、继母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擅长打架子鼓;金琴琴是三个孩子中的学霸,考上重点高中完全没有问题。故事从孩子出国问题开始讲述三个家庭在教育、事业、生活、婚姻上的起起落落。

首先,《小别离》对三个家庭的设计兼顾了中产阶层内部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笔者根据电视剧中的情节设置,对三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做了统计,见表1。

现有的研究报告对中产阶层收入的界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剧中张小宇和金琴琴的家庭收入差距很大,但都被划入中产阶层的范围中。《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处于中产阶层上层,也是最富裕的是私企老板张亮忠一家,顶级配置的座驾、专门的司机、为儿子上学捐赠图书馆、私人派对等细节都表明,对于这个处于中产阶层最上层的家庭来说钱不是问题。

董文洁和方圆的家庭收入处于三个家庭的中间位置,一个是外企经理,一个是眼科医生,有一套房子、一款入门级的私人座驾和一定的存款,夫妻二人收入满足三口之家的日常消费绰绰有余,但一旦遇到孩子出国留学或者家里老人生病,其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剧中董文洁在商场中看上一件1万元的衣服,但因为孩子出国留学以及之前公公生病做手术花销太大最终只能作罢。

金琴琴父母的收入是三个家庭中最少的,妈妈吴佳妮是社区医生,刚考取医师执照,爸爸金志明是出租车司机,家里的汽车就是父亲开的出租车,他们用拆迁款在小区中回购了一套二居室住房,价值在400万—500万元之间。同时,吴佳妮有一个在美国做生意的富有姐姐,尽管夫妻两人的收入不高,但是因为有房子,有有钱的亲戚,钱的问题他们并不是完全无法解决。

其次,《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虽然面临各种焦虑,但不失对自身价值和事业的追求。与以往时尚杂志和报纸对中产阶层建构不同的是,《小别离》将重点放在都市中产阶层家庭在孩子教育、生活、情感中面临的困惑和焦虑上,为观众展现他们面对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

张亮忠和蒂娜是三个家庭中最富裕的,但家庭成员的组成比较特殊。张小宇是张亮忠的前妻所生,前妻早逝,小宇自小和姥姥姥爷一起长大,以张亮忠为中心构成这个家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光鲜生活的背后无数的生活难题摆在面前,以至于最后张亮忠将社区医生吴佳妮作为倾诉对象,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在暗恋对方。处于中产阶层顶层的这部分人,事业上的成功使得他们有足够的金钱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但是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吴佳妮和金志明处于中产阶层的底层,两人并没有高收入的职业,用拆迁款购买的住房成为他们跻身中产阶层的唯一砝码。在他们身上集中表现了出身于社会边缘、却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上升至上一阶层社会的群体面临的焦虑和害怕。首先,他们有幸进入上一阶层社会,却缺少让自己的财富继续增长的能力;其次,他们不求自己在事业上有多少成就,而将所有的砝码都压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个阶层扎根,而不是回落到原来的社会阶层。因此,吴佳妮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儿出国,甚至不惜卖房和将女儿过继给自己的姐姐,以获得在中产阶层中继续生存的资本。

董文洁和方圆是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一个家庭,尤其是女主人董文洁,她是外企经理、新兴中产阶层的典型代表。董文洁自小父母双亡,通过自己的打拼坐到经理人的位置,信奉只有努力打拼才能取得成功的人生信条。为了减轻女儿在国内学习的压力,董文洁从一开始坚决反对出国,到最终尊重孩子出国留学的选择,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可以为子女做出的牺牲。《小别离》对董文洁的塑造并不止于此,女儿出国之后,工作因为家庭受到影响,董文洁在公司中被边缘化;而同时丈夫方圆因医疗意外被停职后到一家医药房地产公司重新谋职,每天早出晚归。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失意,董文洁不是选择做家庭主妇,而是申请到分公司重新开始,由此给夫妻之间带来一些误会和不解。《小别离》对董文洁的塑造集中体现了处于中产阶层中层人群面临的矛盾:一方面,他们不会为了工作放弃家庭, 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希望子女能够延续他们身上曾有的成功;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待在家中做“保姆”,更不愿在工作上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困扰他们的不是钱,而是自身价值的实现。

《小别离》讲述了三个家庭面临的不同困惑,其塑造的三组中产阶层形象和以往的媒介相比更加真实也更加丰满。但是,艺术毕竟高于现实,为了迎合市场和受众的观赏习惯,《小别离》对一些情节的设计也为剧中人物蒙上了一层理想和浪漫的色彩。

三、《小别离》中产阶层形象的理想化

如果说时尚杂志塑造的中产阶层是消费社会中的“偶像、明星”,报纸报道的中产阶层是一种正统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那么,《小别离》中的中产阶层则是一个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体。虽然影视作品可以像纪录片一样关注现实中的问题,但不会像纪录片一样如实记录现实。《小别离》中一些情节的安排,尤其是大结局的设计使得该剧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带有理想化,甚至浪漫的色彩。

首先,三个孩子的设计巧妙地与三个家庭的状况相吻合。富二代张小宇调皮捣蛋,但并非不可一世。第一次出国被遣送回国后,张小宇经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打架子鼓的特长,顺利申请到美国高中,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完全可以接受国外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方朵朵虽然成绩忽上忽下,却是网上人人追捧的“朵教主”,出国留学缓解了她由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出国前参加中考还考上了重点高中。网络小说成功发行,加上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朵朵最终决定回国读书。金琴琴的家庭状况虽然不如前二者,但是学习成绩足够好,父母完全不用烦恼她的学习问题。三个孩子学习成绩、特长等情况恰好与他们的家庭状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张小宇生在金琴琴的家庭中,故事不一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其次,对方圆和董文洁夫妇事业和家庭问题的解决也带有虚幻和浪漫的色彩。一方面,在事业上,夫妇两人都遭遇了事业危机。先是方圆因医疗意外背黑锅被迫离开医院去做房地产销售,然后董文洁在单位被降职,但剧终,医疗事故最后被鉴定为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方圆又重新回到医院;而董文洁主动请缨到郑州分公司,和一群90后的年轻人共同打拼,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后重回总公司,并最终在事业上得偿所愿。另一方面,在两人感情问题的处理上更是带有童话般的浪漫色彩。剧终三个家庭瞒着董文洁设计了一场浪漫的飞机上的求婚仪式,方圆董文洁一家人再次团圆。

由于媒介定位和特性的不同,与纸媒相比,影视作品有更加宽裕的空间来塑造人物形象。与时尚杂志和报纸相比,电视剧《小别离》中的中产阶层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为接近现实。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会为衣食发愁,却仍存在孩子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等其他问题。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小别离》在人物刻画,尤其在大结局的设计上带有浪漫和虚幻的色彩,剧中每个家庭的设计颇为理想化。此外,无论是《虎妈猫爸》还是《小别离》,关注的都是一线城市的家庭生活,动辄上百万元的私家车、几百万元的住房、每小时上千元的补习班等情节的安排远远超出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水平。因此,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家庭生活或许对丰富中产阶层的媒介形象更具有积极意义。

[1]何晶. 时尚消费类杂志对本土中产阶层的形象建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

[2]《小别离》:困境下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成功突围[EB/OL] . http://ent.qq.com/a/20160829/002285.htm.

[3]郑欣. 媒体消费语境中的“中产阶级”幻想——以《名牌》杂志学术的男性精英形象为例[J] .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覃贵珍. 我国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研究——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为例[J] . 中国传媒科技,2011(12).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被中产”?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