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2017-01-17高月姣
高月姣
摘要:启蒙教育是学生进入学校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正规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幼年时期,本身就具有好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面对统一化、规范制的教育难免出现复杂情绪,这就使得学校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境况,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策略,数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对理性思维的要求比较高,针对正处于感性思维分配行动的幼年孩童,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创新性研究,使之更适合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
在小学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已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的进展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创新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向,这个转变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新课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在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显示出强大的教育改革决心,创新是此次新课改的重要体现,需要将每一项工作细节落实到实处,为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热情,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以最好的姿态去接纳数学知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行列。其次,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数学学习中将自己的潜能彻底激发出来。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可以了解学习数学的长远意义,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十分重要,孩子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接触到的最初事物有个具体印象,如果这个初级印象良好,则有助于日后的深入研究。
一、创设独立自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关注一切具有新鲜感的事物,甚至于有些事物他们并不了解也没有目睹过,因此会带有探索意味的去寻找关于这项事物的特点,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寻求的信念。问题情境的创设适用在课堂导入的主要环节,数学学习的过程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因此需要格外重视课堂的导入,这始终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整堂课拥有学习兴趣,教师们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多项问题。首先需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例如参与的对象可以设置成大家耳熟能详的喜洋洋、灰太狼等动画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关注关联性,所设计的题目应该与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符合日常的生活特点,这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最后是具有探索性,题目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悬念色彩,让学生们一步步揭示答案,吸引学生们及时跟随老师的思路逐一探索。
(二)创新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实际环境的创新和模拟环境的创新。教师在传授学生们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将课程教学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引入相关联的生活实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用心去感受、去实践效果是最好的,例如讲解到大自然题目时,可以引领学生们去室外进行学习,让他们主动亲近大自然,使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习;在就是讲课的过程中应该随时模拟真实氛围,通过讲授的数学知识结合着相关的故事及播放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加以实现。
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平台
(一)提供创新素材
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的过程不能只停留于课本内容上,还需要多涉猎教学素材,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络上寻找相应资源,通过对形式、多内容的取材来满足丰富多彩的教学需求。当前素材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选择起来较为困难,同时也容易选择出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这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健康型教学素材,符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可以体现出社会正能量;还应该注重实际,充分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让学生们了解素材的实质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再就是起到辅助性作用,可以对正常的教材内容加以深化。
(二)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例如解题思路的创新、数学题目思考方式的创新等,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模式,旨在为学生们提供能力培养的模式。
三、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一)教学设计结合实际
教学包含着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也包含了两个方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的实际设计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因此对教师们的创造性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心理特点,保证其与教学过程相适应。
(二)创新教学方式
全面发展是一个主要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忽略学生的本质特点,往往只是关注学生们某些能力的提升,所以只关注文化课的影响,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主的思维模式,更加无法体现社会价值。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时刻体现全面发展的理念,重视信息技术的数学教育有机结合,体现出创新性特点。可以关注分层教学模式,学生们虽然在相同的年龄段,但是自身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这就是个体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进步,让后进生有较大的能力拓展空间。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经过全面解析,完整的体现出当代素质教育的综合特点,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专注于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在双重目标的指引下,教育的面貌日益更新,为学生们创设出思维拓展空间,并且营造出优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唐建芹. 高年级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164.
[2]马伟中. 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5,34:29 -32.
[3]陆求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对策[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10-113.
[4]郭微. 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和知识的构建者——对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探索[J]. 成功(教育),2013,05:104.
[5]邵凤玲.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J]. 科技资讯,2016,2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