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课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2017-01-17孙雨凝
孙雨凝
摘要:文学类课程在大学教学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居多,这反应出大学教育对文学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因此在课程建设和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改善现有的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文学类课程
一、引言
文学类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相应的一些文学作品能够让大学生对生活、生命、情感等个方面获得体会,对大学生的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实际技能上没有很明显提升因此学校一般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文学类的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学中文学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较少且质量不高
目前文学类课程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存在,一般课程开设又要经过各种程序重重审批,课程的开设比较麻烦。学习课程的学生也都是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学生的水平、爱好等都不同因此老师教学中也难以把握深度以及广度,于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教授这些课,文学类的课程相对就比较少。此外一些老师是因为评职称等原因才申请开设相应的课程,之后就又取消了,没有固定的去开设,经验得不到积累,相应的质量就不会太高。另外一些高职称的老师一般都很少去开设选修课,这也使得文学类的课程质量不高,而且比较少。
(二)选课非主动,目的不明确
当前大学校园里的课程开设一般都是由学校还有老师决定的,而学生一般不参与课程是否开设的讨论及决议,只能被动的选择最后仅有的部分课程。另外学生选课在网上进行,有可能自己喜欢的课程人数已经满了而无法选到,或者是因为学分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而被迫只能选择其他课程。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不重要,只是为了修够相应的学分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有偏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另外一些学生选课只是为了容易通过考核获得学分,或者是选择对自己未来就业等有直接关联的课程。这些情况的出现对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难以达到课程开设对学生素质提高,心灵洗涤的作用。
(三)文学类课程开设不正式
因为文学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选择学习的人数不确定性比较强,而且开设哪一门不开设哪一门都不确定,因此在这些文学类课程是否开设上都是从人数上来确定。对于这些课是否开设没有经过深入的考虑,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合适的老师安排教学等等问题。另外老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教学水平高低以及课程教授的设计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而且需要不断的变化,相应的教务处很难给出课程教授质量的评定,因此文学类课程的开设相对来说是不够正式的。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课程重要性
提高文学类课程的重要性是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提高对文学类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应的学分,以及在学生学习课程中的比重。要鼓励相应的老师积极主动的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每学期文学类课程开设的数量。学校的教务处要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反应较好的文学类课程作为常规课程开设,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二)课程设立要多样
虽然一些学校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文学类课程,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和文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还是不够的。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学习跨专业的文学类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像书法,表演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身感受的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此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自身爱好,更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三)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文学类课程一般都是由文学相关院系的老师教授,在教授过程中大多会照搬平时授课的内容。由于文学类课程在作为选修课的时候学生是从各院系组合到一起的,学习的目的与文学相关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此在授课时必须要有所区别。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还有相关的学习基础,做好针对性的准备。课上要采用分组讨论等课堂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也能让课堂充满文学气息。
(四)调高职称教师授课
将一些优秀的文学类课程作为常设课程并且要提高课程质量,调派高职称的老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方法。鼓励部分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开设相应的课程,由高质量的教师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外可以调派一些有专长的老师开设类似于讲座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类似的可以聘请一些教授开设讲座,分享他们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学习成果,传授经验等,开阔学生视野的同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创造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体系
由于文学类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课程学习的评价不能单单的只以一个结课考试的形式来作为唯一的指标,应该注重平时的表现和品评。比如平时留下一些动手的作业或者是课堂个人的体会等来作为最终评价的参考。学校要配合老师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活动,整个活动的组织还有作品的优劣都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在得到课程评价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总结
文学类课程的教授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也应该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从其他学科的教授中寻找能够适用于文学类课程教学的长处,探索出一个适合文学类课程教授和管理的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养,培养综合性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德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20-23.
[2]陈相伟,孟庆彩.对中文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8,(1):161-162.
[3]郭德侠.中国近代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