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生物选择题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7-01-17王子武
王子武
2016年全国高考进行了部分改革,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命题的规范性,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省份越来越多,这将是未来高考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国卷的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体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分析高考题的命题方向,对教学开展的目标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基于此,笔者以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生物选择题为例,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了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给广大同仁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题目解析
第1题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解析 核糖体是不具有生物膜的细胞器,A错误.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內含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C错误.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进行着光反应和暗反应,所以既有CO2的固定也有ATP的合成,D错误.
所以答案为B.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细胞的结构、组成与代谢,全为关于细胞的核心概念,不偏不难,能力要求为识记层次.
第2题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离子泵参与的物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可判断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时会缺氧,导致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影响离子跨膜运输的速率,C正确.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的活性下降,降低离子跨膜运输的速率,D错误.
所以答案为C.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方式,考查学生通过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
第3题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 为了确保酶的活性,酶与底物反应时需要在缓冲液中进行.酶活力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所以酶与底物混合后要计时.所以答案为C.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酶活力的测定,要求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实验的能力.
第4题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线粒体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合成大量的ATP,A正确.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方式为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外流,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所以答案为B.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细胞的能量代谢,学生需要掌握ATP的产生场所、过程以及应用,能力要求为理解层次.
第5题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A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可循环利用, B错误.
“退耕还林、还草”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C正确.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类的需求不能超过其调节能力,D正确.
所以答案为B.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生物学原理评价一些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第6题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 发病率是指一定人群中的患者数量与人群总数的比值,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其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男女中均存在正常的携带者,X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女性中存在正常的携带者,A、B、 C错误.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不存在携带者,其发病率与基因频率相等.所以答案为D.
点评 考查知识点为人类遗传病及基因频率的概念,要求学生运用发病率与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为分析和判断.
二、教学建议
今年高考题的指导思想是平稳过渡,稳中有变,具备下列特点:考查知识点均为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不偏不难;淡化计算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实验操作、获取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必修1的分值占比较大.
通过以上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生物学教学中:
(1)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培养生物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少做偏题难题,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2)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一定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运用生物学原理评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修1《分子与细胞》,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基础和灵魂,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