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性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以德法艺术歌曲作品演唱分析为例

2017-01-17周子翔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舒伯特诗性艺术歌曲

周子翔

论诗性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以德法艺术歌曲作品演唱分析为例

周子翔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美学作为哲学的范畴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对中国本身的艺术美学文化挖掘也产生了功不可没的价值。但是对于音乐工作者而言,在对美学理论思想完善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美学对艺术教学工作中的价值体现。作为世界认识论基石的诗性智慧在与创造性艺术的表演碰撞中,在某些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思维特征,而这些思维特征的把握和运用,在笔者看来,是对艺术二度创造的高价值体现。而这也正是本篇文章的核心研究所在。

诗性美学;声乐教学;价值体现

一、诗性美学的历史语义结构与教学价值体现

(一)诗性语义结构在声乐美学中的价值根源

《苏联百科辞典》中说:诗学这一术语是来自希腊诗歌艺术,是属于文学理论范畴,与研究分析文学作品有关。是从文学作品的美学和结构特点等方面来论述的。一般诗学是研究艺术手段与作品结构规律的。

俄罗斯音乐家谢尔盖耶夫娜在《论音乐创作的诗学》一书中写道:所谓音乐句法,即句子中单词(词汇的选取和时代/作者/作品风格特点)排练布局问题以及对句子形成的结构相关联的各种音素归纳。在张前、王次炤的《音乐美学》中也提到了“音乐中有些音素归属形式的范畴,并非单纯依靠感性所能体会得到,它需要人们去归纳和分析。”因而具有文学逻辑的诗性归纳是对作品审美更重要的一种方式。

(二)诗性美学与德法艺术歌曲的教学价值体现

早在古希腊文明时期开始,音乐思想价值的产生就一直推动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于是,在音乐美学的审美结构中,我们感受着多元文化视角下对音乐的独特解读,同时,在追根溯源的探索中,我们也发现了“和谐论”与“伦理观”作为极其重要的美学成果,在音乐艺术的探求中为后人所沿用。因此,在情感多元性表达中的艺术歌曲作品里,深入体会和解读的重要方式便是对作品创作背后深刻的诗性内涵把握。正如著名诗人海涅(Heine)所说:“我的诗歌源于内心巨大的悲痛。”正是这种情感的需要与浪漫主义音乐家的艺术愿望形成了一种默契,即作者都是希望将内心的感受通过笔下流淌的艺术形式倾诉出来,这便更加促进了浪漫主义“诗与乐”的结合。那么,对诗性智慧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著名思想家维柯的理解中,“诗性的智慧”指的是原始人类整体思维认知方式的统称。而这种认知方式下产生的思维状态便是“诗性的思维”。在原始人的思维体系中,想象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思考方式。几乎存在于他们全部的生产生活中,因此在希腊文中,“诗人”又被译为‘创造者’。可以清晰的看出,原始人作为创造者的最初思维体系便成就了“诗性的思维”,而这种在古代神学创造者(诗人)思维中体现的特征,维柯把它称之为“诗性的玄学”,这便是诗性智慧的起源。于是自起源诞生至19世纪的长期演变发展,文化艺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而与此同时盛行并诞生于欧洲的独特音乐体裁——艺术歌曲,开始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其诗乐一体的表现方式从文字与想象的双重维度为我们创造刻画了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思维形态,也是人类生活智慧记载的重要价值。因此,作为艺术传承和学习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用精湛的技法技巧来引导学生达到新的层面高度,更要用诗性起源的历史美学方法来真实的还原和领会欧洲艺术歌曲诞生乃至辉煌的真正艺术价值。更好的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得以胜利之后的艺术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对艺术歌曲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美学要素渗透、明确作品动机、主旨内涵表达等等,并且要通过作品创作的特色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相融合,将主观与客观的情感感悟站在美学的审美高度进行代入式体会。

二、德法艺术歌曲作品中的美学内涵分析

在任何艺术的形式表现中,都不曾缺失对文化、人文情感的渗透。而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无实体的感性艺术”,由于其思维逻辑的繁杂性(语义学)决定了音乐诗性文化功能所要具备更严谨细密的辨析手段,也只有具备了这种手段,才能真正将文化背景中的代表性人物思想感悟透彻,也只有以此才能将音乐创作中的诗学内涵完整的体现在作品中,以到达同构互渗的统一性。

在浩瀚如烟的声乐作品当中,中国的高等声乐教学体系几乎被意大利歌曲所垄断,而在艺术歌曲的教学中,欧美国家的绝大部分音乐院校始终将德国艺术歌曲作为单独的声乐专业进行开设。而德国艺术歌曲一直以来都有着简洁严谨、丰富精炼的特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这样难度技巧适中而情感内涵丰富的作品是非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对于能够更加容易驾驭的作品应当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挖掘,相对于意大利歌剧咏叹调选段的声乐作品来说,依舒曼、舒伯特、莫扎特为代表的德国艺术声乐作品往往寄情于逻辑思维清晰而不繁杂的外界生活表达,而这样的美学感悟在不同时代的状态里可以有着更为接近的情感把握。

谱例1舒伯特《流浪》

舒伯特的《流浪》在《美丽的磨坊女》声乐套曲中,无论从音乐的精神表达还是调性技法的演唱是相对比较容易驾驭的音乐作品。而流浪作为一种人性自由挣脱的最高幻想,每个人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叛逆,现世思维与个体追溯的不契合。因此,站在个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牵引性引导,而以自然音阶性质为旋律主导的规整和声旋律,对于音乐教育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启蒙。正如C.P.E.巴赫曾经谈到: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曾知道的意外收获。”

在法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民族的时代性与诗歌的文学性更加深刻的反映和体现了具有高度美学水准的音乐,相对于德国艺术歌曲的短小精湛而言,法国艺术歌曲更加具体的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情调,也更加明显的透露着高雅的艺术气息。而这样的基调也奠定了对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语义性强烈的情感对比,含蓄性多于豪迈热切的深沉。

谱例2福瑞 《月光》

这是一首充分反映法语语义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而丰富的语义性既是集诗词/音乐与语言三者统一的高品质艺术。主和弦的交替暗示着光与线融合的背景画面,而三拍节奏型规整的叙述着规整的思维,传递着诗歌的调性。

在美学的范畴中,二度创作的本质意义所在就是超越创作原始思想的情感精髓。音乐创作赋予人们对感知世界的解读,而表演则是对艺术价值可能性的升华和提炼。而这种实践于音乐表演中的艺术形式,正是承接着与创作和审美欣赏之间的重要中介环节。同样,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媒介存在,才丰富和完善了艺术歌曲教学及演唱、艺术歌曲价值探索和艺术歌曲美学欣赏的三大核心因素的发展。正如音乐学家于润洋所说:“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它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首先,站在艺术作品教学及演唱的层面来看,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的方法和表演价值的作用,而凑巧的是这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特点,而前者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的的方法科学综合化是对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至关点,也是对艺术演唱风格把握的坚实基础,所以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各个主要国家地域人文风格的文化特色,作曲家本身的人物风格特点之后,学习者才会在自己的思维意识中重组和思考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价值。这种价值在本人看来,才是二度创作中的核心体现。

其次,对于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加不能依存于固定教材的无创新性教学方式,在固有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去体会更多优秀艺术歌曲,尤其是德法较为成熟地区的艺术歌曲作品,充分的做好应对各种声乐学生所出现的声乐教学问题。同时在方式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很好的把握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结合,避免生搬硬套的无思想价值演唱;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大都推崇对艺术作品历史性的完美还原,将自己置身于时代背景下,做到尽可能真实的状态,但是在笔者看来,尊重历史风格是必然的,但要让二度创作出的作品上升到审美和内涵表现的层面,必然要做到的就是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将时代的精神与审美方式加之融合扩充,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更容易让新时代价值观审美规则中的受众群体所喜爱,也更符合演唱者思维体系转换的人性特征;技巧与表现的统一,有位演奏家曾经说过:“学求深,技求绝”,意思是说只有技艺高深,方可身怀绝技。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技巧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作为美学要点中的第三点内容出现,可充分的感受到技巧并不是艺术高超的最高体现,而是医术高超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只有当深厚的技术方法作为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进行服务时,它才能真正实现艺术与其自身的最高价值。而在诗性美学的压实现象中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表现特点。压实现象是60年代艺术中心的音乐创作倾向,体现了个人风格中将法规和自由相结合的音乐诗学,ratio(理性)+emotio(感情)相结合的诗学是70-80年代的音乐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在德法艺术歌曲的形式中,更多的体现着多结构性的诗学特征。大体层次来看,主体形态的布局呈现出“多样—单纯—多样”的呼应性,具有标准的同构性内核特点。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作曲家站在现代,用独特的视角去窥探世界的画面,用当代作曲技法去追溯民族文化根源,而站在二度创作的角度来看,更应该用多元的文化去融合世界的声音,用艺术的美学来升华文化的内涵。当然,音乐形态多样性的艺术风格体现更好的促进了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语言表达,也更能促进艺术工作者对创作构思和表演维度的深层体现。例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曼陀林》。

谱例3德彪西《曼陀林》

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德彪西用钢琴的琶音巧妙的模仿了弹拨曼陀林的声音,歌唱的主题轻快地踏着舞步与之配合。前10小节的半音下行形象的将夏夜微风中“摇晃的枝桠”描绘出来,紧接着三个简短乐句栩栩如生的将三个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演唱时,声音要柔和安静,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境。

三、声乐教学中的美学元素渗透以及积极作用的展现

树立诗性的审美意识,不仅在艺术的专业演唱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在生活的感悟上也更容易让我们发现美的存在,而这样的美更重要的会在每一点的锻炼中陶冶我们的智慧。这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传播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站在音乐表演者的层面来看,诗性的智慧区别于一般性审美的重要特点就在于——诗性中体现的是审美所带给我们的精神性价值,而审美更关注的是审美标准的本身。那么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讲,带有诗性智慧的审美会对作品的演绎更加独到而深刻。比如以歌词诗歌为创作动机的舒伯特,以海涅诗歌创作为灵感的舒曼,在不同维度的空间里,对思想的深核探索加固只增不减,不仅仅是基于一个核心价值的传递,更多的是要渗透性的向听众传递感悟价值引发的思考和在生活中的改变。例如:在舒伯特的众多艺术歌曲作品中,尤其以《小夜曲》最具代表,其精湛丰富的织体,深沉起伏的旋律都深刻的刻画出了一副内心坚定执着,不畏惧一切的追求着自己笃信的美好形象,而这只是审美初级阶段要传递出来的人物与作品性格形象的契合。

谱例4舒伯特《小夜曲》

在这首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可以说也是最具德国艺术歌曲代表性的旋律风格,d小调的开场就像是打开了装满圣水的仙瓶,斑斓的色彩划过静谧的天空,想象的空间营造的美轮美奂。而演唱者沉浸在空灵的爱情渴望里,悠扬的诉说着内心的炽热,情感的富饶。吉他形式的伴奏织体一层层拨开着旋律深处的表达。

这就是美学的特性与感触的特性所产生的,而真正能够感染听众的旋律必然要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诗性与想象的构象,于是诗性的审美会让听众在每一个与作品性格场景相同或相仿的瞬间,在精神上借助音乐作品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这便是诗性价值的重要作用之一。再者,以己度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也是艺术演唱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历史背景,作曲家创作动机为理解背景,同时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挖掘自己精神内心感受到的第一源价值状态,在不断的感悟中去将自己沉淀下来的体验付诸于灵动的表演中。在以己度物的思维之中去将古今想通的信念保存在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中,达到物我同一的追求领域,将主体与客体的情感交错、交融,将一种美好的愿望理想更好的更贴切的逻辑美学清晰的趋向。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保存着一个完好的精神系列,打开这个系列,便能‘阅读’自我的生命”。而音乐的聆听,便是打开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无论有无标题的音乐,无论民乐四重奏还是双管编制的交响乐,都在一个相对规律的情感维度中开启着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不一样的聆听世界,而抽象出来的那份认可和感悟,无论带给人们的是激动还是悲悯,依然开启了与心灵交语的空间,而无论我们感知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注定是对自我生命过程的一次最富饶的升华。这也许就是音乐的精妙所在,在一种自然的纯净状态里,朴实的演绎着发生的过程,聆听者在接受到这样音乐的反馈里,最具有价值的感受便是直击内心深处的叩问和对生存诗意的震撼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诗性和想象开启了人自身固有的审美存在,而这种审美存在的回归,便是对内心诉求的本原性反应。这才是音乐与心灵契合乃至精神体现的至高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把握好音乐的核心要素,科学的去将想象的诗性作用扎根在审美与表演中,那么这种自然而然的感悟和融入才会使我们真正获得对音乐艺术魅力的最好把握,才能在创造艺术与享受艺术的过程里,感知着艺术交流与个体自身交流的精神升华、思想与情感的自由碰撞。丰富的创作技法和高超的技巧表演固然重要,但真正界定音乐存在意义的方式自然要和诗性的、智慧的审美密不可分,因为音乐的最高形式是对人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予积极的满足,对情感的需要给予一定范围内的共鸣,对心灵的陶冶给予广延性的参悟与改变。这才是音乐艺术所赋予的活的灵魂所在。

[1] 赵亚男.十九世纪德法意艺术歌曲之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宋志军.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认识与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7.

[3] 杨秀.舒伯特艺术歌曲及艺术处理[J].考试周刊,2008,16:190-191.

[4] 姜楠.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汤敏军.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演唱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6] 张艺博.影响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因素[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7] 樊萍.美声艺术与舞台艺术之关系[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5.

[8] 康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李应青

J616

A

1673-1794(2016)04-0123-04

周子翔,滁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合唱及多学科交叉(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jyxm373);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4A062);滁州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jyz005);滁州学院校级项目(2012qd27)

2016-01-08

猜你喜欢

舒伯特诗性艺术歌曲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