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配方肥实现规模化“私人订制”中国农资智能测土配肥中心在吉林两市落地生根
2017-01-17中国农资陈元邦
□《中国农资》记者 陈元邦
中农配方肥实现规模化“私人订制”中国农资智能测土配肥中心在吉林两市落地生根
□《中国农资》记者 陈元邦
12月16日-17日,吉林省榆树市和松原市的农民朋友迎来了喜事,两地的中国农资智能测土配肥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从明年起,两个产粮大市的农民将能用上真正的配方肥了。这可是一件可以影响当地用肥习惯和改良土壤环境的大事,启动仪式吸引了数百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朋友,他们的高涨热情也为当地的严寒天气增添了几丝暖意。据悉,中农控股是业内率先推广智能测土配肥站建设的先行者,从2014年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近百家智能配肥中心,这一节本增效的服务模式一经推出便得到农业部门和使用者的认可和好评,已有数十万农民通过使用配方肥而受益。
中国农资榆树智能测土配肥中心站开业剪彩现场。
缺啥补啥,吃饱不浪费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我国过去的农业生产中,肥料对于庄稼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为了多产粮食,就得多施化肥”成为农民农业生产中的固定思维。可是化肥毕竟不是作物增产的万能药,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化肥所能起到的增产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农民却并没有这个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我国化肥用量不断上升,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土壤板结、酸化、土地肥力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减产和下一轮再多施化肥的不良循环。
此番,榆树市和松原市智能测土配肥中心的相继成立一方面是得益于中农控股在推广测土配肥中心建设上的优势;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则在于当地农资经销商和农民,对不科学施肥给土壤和作物带来诸多不良后果的反思。中农控股磷复肥部经理助理张寅认为,多年不合理的施肥显现出的后果已经让农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们不一定准确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具体因素,比如氮素残留、土壤板结带来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弱等问题。这就需要当地农业部门或者是能够主动提供服务的农资企业,为农民的土地进行全面体检,也就是测土工作,根据测土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来解决农民面对的种植难题。
据了解,测土配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那么中农控股智能配肥中心优势如何给农民配肥的呢?据中农控股磷复肥部业务经理衣少平介绍,配肥站采用当地农业部门的土壤数据作为基准线,再根据配肥站工作人员对每户农民耕地测量的数据进行微调,农民前来购肥时,工作人员只需在配肥机的触控板上输入地块、作物和目标产量等信息,稍等片刻,科学定制的配方肥即可成功出炉。“为了更方便地为农民服务,配肥站还会给每位农民配发一张带有储存条的施肥建议卡,里面储存着农民的地块信息和配肥数据,再次配肥只需轻轻一刷,即可轻松配肥。”衣少平说。
质量过硬,生产简单方便
在榆树市测土配肥中心,前来参观的农民纷纷对这个新奇的“微工厂”产生了极大兴趣。此前,有大部分农民从没听说过测土配方肥。有农民发问:“这个机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化肥就这样生产出来的吗?”榆树市配肥中心站站长邓国东听闻此语就在现场演示了配方肥生产的全过程,只见智能配肥机的侧边开着5个投料仓,分别对应着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和菌肥的原料投放,邓国东在配肥机的触控操作显示屏上依次随机输入了一组包含地块、作物和目标产量的数据,将印有中国农资“华粒欣”的化肥袋安装在出料口,按下配肥启动键,几分钟后,一袋40公斤的配方肥就展现在大伙儿面前。邓国东在一旁讲解着:“这个配方肥质量绝对过硬,在现场配肥时可以看得见原料的投放,而且配出来的肥料根据各个颗粒颜色的不同就能分辨出来哪个是氮、哪个是钾、哪个是有机肥。”农民纷纷抓起肥料颗粒仔细观察,还有的用鼻子去闻肥料的味道,表情极为认真。
还有农民提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肥料的效果对比怎么样?会不会有假肥料?”衣少平解释说,中农控股作为农资行业的“国”字头企业,拥有丰富的上游资源和原料优势,直接采纳大型知名企业的优质原材料,测土配肥生产的全过程则由北京总部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后台进行监管,这样就可以在源头上保证配方肥的质量和养分含量。同时,每生产出来一袋配方肥产品,包装均以中国农资“华粒欣”为品牌,附上配肥站负责人和农民耕地的相关信息,保证每一袋产品可追溯,保证每一袋产品都能给作物带来切实的功效。
衣少平还告诉记者,现用现配的配方肥生产模式简单便利,既避免了部分肥料存放时的结块、胀气、沉淀,更重要的是满足农民随时使用随时生产、需要多少生产多少的实际需求。
精准施肥,提升土地价值
中农控股磷复肥部张寅(左)为松原配肥中心站站长杨立军(中)授牌。
松原市智能测土配肥中心位于松原市扶余县,是由万青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中农控股共同建立,占地面积10000平米,库房面积1200平米,预计每年可提供1600余吨配方肥用于合作社的高品质马铃薯种植和玉米、小麦间种新模式的施肥技术改良,解决了当地急需的高效肥料供应难题。
合作社理事长谷洪绪告诉记者,万青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面积600余公顷,代耕代管土地面积4400余公顷,为了号召社员合理利用土地,合作社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进行种植改良,把传统种植玉米的行距缩短,取消地垄沟,变为玉米、小麦的间种模式。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预计每年每公顷可为农民多产4000斤小麦,平均增收5000余元。确保这种模式增收的基础条件之一则是精准施肥,谷洪绪认为,精准施肥技术是规模化种植、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因为流转土地面积广,所以对肥料成本的控制较为严格;因为种植的是高品质农产品,所以对肥料的合理养分配比要求严格;因为主做定制化的订单农业,所以使用的也该是定制化的配方肥。
在此之前,万青合作社理事长谷洪绪早就把目光对准了配方肥。谷洪绪说:“玉米、小麦间种模式的一个弊端在于养分的供应需求增大了,不能科学、精准地施肥,过多的肥料残留会导致土壤问题继续恶化,而施用肥料过少则达不到作物的需养目标。智能配肥站的成立极大地方便我们严格按照养分配比进行施肥,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土壤墒情的变化,适当地改变配方肥中有机质、中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的含量,再配合我们的农机优势,为本地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好样板。”
在东北地区,因气候条件决定,作物均为一年一熟,相比对我国南方地区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为了解决后期脱肥,当地农民都会在作物生长后期进行多次追肥,中农控股的配方肥能否实现一次性施肥不追肥呢?答案是肯定的。谷洪绪告诉记者,原理其实很简单,一般大颗粒或是比如硫包衣的肥料,均具有缓慢释放肥效的作用,我们将这个应用到配肥站中,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配肥站提供具有缓控释包膜技术的氮肥原料,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配方肥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用量,更能培肥地力,稳产增收。我们相信,随着中农控股配方肥的推广使用,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配方肥。”谷洪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