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青海云杉的烟翅腮扁蜂初步观察
2017-01-17姚艳芳萨日娜
姚艳芳,萨日娜
(1.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0; 2.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危害青海云杉的烟翅腮扁蜂初步观察
姚艳芳1,萨日娜2
(1.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0; 2.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烟翅腮扁蜂CephalciainfumataWei隶属膜翅目叶蜂科,是一种食性单一(只危害青海云杉)、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极易暴发成灾的食叶害虫。该虫最早于2012年在贺兰山古拉本林区首次发现,由于在贺兰山昆虫名录中未记载,对其种名及生物学特性不明,后与中国扁蜂研究权威专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魏美才教授合作,经过多次取样鉴定,确认为世界新种,并命名为烟翅腮扁蜂。
贺兰山作为阿拉善的重要生态屏障,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7.3%,有天然次生林3.88万hm2,其中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面积2万hm2。近几年贺兰山的森林植被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尤其以烟翅腮扁蜂危害青海云杉最为严重。为了掌握其危害情况及生活习性,我们2014—2016年对烟翅腮扁蜂的发生现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1 研究方法
1.1 烟翅腮扁蜂发生危害程度 调查范围以小班为单位,采取踏查与设置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图选择踏查路线,可沿林区的大小公路、河流、山脊等进行踏查。仔细观察是否有被烟翅腮扁蜂危害的树木,如发现被害,确定是否设立标准地。在踏查的基础上,在目测轻度以上发生区的小班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而目测轻度以下发生区一般不作详细调查。标准地设在烟翅腮扁蜂发生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根据踏查情况、立地条件、林相分布选设标准地,标准地内的林木不少于100株,采取“Z”型取样法抽取不少于30株标准株,在树冠的下层和阴阳两面依次轮换选取一个样枝(即在第一个标准株选取阳面的枝条作为样枝,第二个标准株选取阴面的枝条作为样枝,以此类推轮换选取样枝)调查,样株长50 cm以上,分别调查总枝梢、被害枝梢、虫口密度、有虫株数,或目测害虫危害树冠、枝梢的严重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烟翅腮扁蜂虫情标准地调查表。根据枝梢害虫发生等级划分标准,枝梢被害株率20%以下为轻度危害,枝梢被害株率20%~50%为中度危害,枝梢被害株率50%以上为重度危害,分轻、中、重计入发生面积统计表中。2014—2016年连续3 a调查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挖开林下土层5~6 cm选取100 cm×100 cm样方调查。
1.2 烟翅腮扁蜂生物学特性
1.2.1 室外观察 2014—2016年每年5月上旬土壤渐渐解冻,每隔5 d前往贺兰山林区甘树湾、乱柴沟3个固定标准地观测烟翅腮扁蜂的发育进度。每次随机选取10个样株挖开林下土层5~6 cm调查100 cm×100 cm样方内烟翅腮扁蜂幼虫、蛹的发育进度。再选取20个标准株,林下设置100 cm×100 cm×100 cm的纱网观察成虫的羽化进度;6月上旬林间有成虫飞翔,每隔2~3 d调查成虫的产卵情况及卵的发育进度。
1.2.2 室内饲养观察 2014—2016年每年5月上旬在林下挖取烟翅腮扁蜂幼虫及腐殖质土带回室内放置于饲养箱内,定期观察其虫态变化情况,成虫羽化期每天记载羽化的成虫数量,观察其羽化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终止期及其天敌寄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翅腮扁蜂发生危害程度 经对贺兰山烟翅腮扁蜂发生、危害情况调查,受害中度至重度的青海云杉面积达到0.3万hm2;贺兰山南北部发生严重,中部未发生,主要集中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最北端古拉本与宁夏自治区分界处冒勒奇可至乱柴沟和南端腰坝峡子沟,分布于海拔2 100~2 700 m。危害较重区域的青海云杉针叶几乎被食光,一片枯黄,林木像火烧一样,濒临死亡。2014,2015,2016年每个样方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56,74,255头/m2;尤其2016年烟翅腮扁蜂在贺兰山古拉本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 烟翅腮扁蜂食性单一,只危害青海云杉,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贺兰山林区2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第2年幼虫在土层内不食不动,第3年5月上旬土壤渐渐解冻开始活动。5月上旬初见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底为末期;6月下旬初见幼虫孵化,7月中旬为幼虫盛期,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8月中旬所有幼虫均已入土越冬。
2.2.2 生活习性 成虫在晴天喜于树冠下飞行,雄成虫飞翔能力强,活跃;雌虫不活跃。成虫发育进度与温度有关,同一时期海拔高的地段有少量的成虫飞翔,山下几乎见不到成虫。卵成单行产于针叶上聚集在一起,平均每一簇紧挨着有7~8个针叶,每一簇平均每个针叶上产5~6粒卵,每个雌虫平均产卵量50粒左右。卵初产为绿色,逐渐变为白色,渐渐变为黑色时即为小幼虫孵化。幼虫取食针叶危害,幼虫孵出后即在孵化处小枝上取食针叶基部叶肉,边食边将粪便排于身后。2龄以后转移到针叶上,吐丝连缀针叶成网,慢慢形成虫巢继续危害,幼虫老熟时爬出虫巢坠地钻入土中,于5~6 cm深土层中越冬,直到第3年5月下旬羽化后钻出土层。
2.3 天敌 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目前还未发现寄生烟翅腮扁蜂的天敌。
3 问题与讨论
综观烟翅腮扁蜂的调查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幼虫的龄期,卵、蛹的历期还没有观察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关该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消长规律,尚处于开始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烟翅腮扁蜂的防治可参照叶蜂类害虫的防治措施进行,但在生物防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天敌资源种类调查,特别是加紧寄生性天敌对该害虫寄生性及控制作用的研究。
(责任编辑 李海燕)
2017-01-18;
2017-03-13
姚艳芳(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E-mail:azqsfzcb@163.com。
S763.43
D
1671-0886(2017)06-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