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开封龙亭片区的风貌保护与延续
2017-01-17别治明宋文佳
别治明宋文佳
(1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2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开封龙亭片区的风貌保护与延续
别治明1宋文佳2
(1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2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
保护性的城市设计是立足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将历史片区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各个要素进行整合,进而彰显其文化特色的一种有效方法。“龙亭”作为古城开封的象征,无疑是一处最为典型的历史片区。本文从现代城市设计的角度对龙亭片区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延续进行了分析,为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寻求策略。
城市设计;开封龙亭;历史片区;保护;延续
城市设计是城市各个组织要素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立体整合过程。以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设计,是立足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将历史片区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各个要素进行整合,进而彰显其文化特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古都型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应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历史片区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城市设计,以求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操作方法主要是运用技术手段对古城历史片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各相关元素融入到其发展的历时性当中,达到城市空间形态和风貌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延续的最终效果。
开封龙亭位于开封市的西北隅,是古都开封的标志性建筑。龙亭一带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所在地,五代时期后梁因之改建为建昌宫;后晋建为大宁宫;后汉、后周亦相继建造皇宫;北宋时又扩大旧址,建造大宋王朝的皇宫(大内),金代后期,又迁都于此;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又封其第五子朱橚于开封称周定王,于前朝皇城基础上修建周王府,居此二百六十五年。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龙亭”已经成为开封古都的象征。从龙亭州桥遗址至大南门近处的朱雀门遗址,正是北宋以来保存千年不变的古城中轴线,它集中体现了开封的古都风貌,也是文化旅游中最吸引人的场所。但龙亭片区位于开封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周边建筑大多年久失修,加之平日里游人如织,交通混行,使其愈发显得杂乱无章,亟需采取合理的规划对其进行整体环境整治。
1 存在的问题
1.1 周边风貌不协调
龙亭公园周边的环境风貌不尽协调。公园前的御街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临街建筑,与龙亭片区的整体风貌是较为协调的。除此之外,龙亭公园周边的大多数建筑群风貌破旧,体量较大,外形单一,与龙亭片区的古韵遗风格格不入。沿湖路上的一些民居街巷中电线如蜘蛛网一般裸露在外,狭窄的街道上还挤放着各种车辆。
1.2 景观视廊不够通畅
在晴朗的日子里,龙亭大殿可与开封古城东北角的铁塔隔空相望。但有几处高度较大的平屋顶建筑恰好处于此视线通廊内,极大地影响了其视觉环境。加之此视廊内的建筑多为低层平顶民房,外观大多较为破旧,排列参差不齐,造型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龙亭、铁塔等历史片区集中体现了开封的古都文化,开封城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它们之间仍能产生视觉联系确实难能可贵,需要采取措施将影响这条空中视廊的因素全部消除。
1.3 公共绿地和广场的缺乏
龙亭片区周围的公共绿地和广场空间较少。作为开封的标志性景观,龙亭片区是旅游热点,节假日里更是游人如织。从现代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大型公共景区需要有一定规模和数量,与人流量相配套的广场,便于集散人群。正是由于龙亭周边缺少大型集散广场,致使游客只能集中在午门前的小广场上坐卧躺歇,这不仅严重影响景区风貌,也不利于管理。绿地是改善城市生态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历史片区来说,它是联系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重要纽带,是历史感与现代感兼备的中介空间。龙亭片区周边缺少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不利于其历史感的发扬和场所精神的形成,应该采取合理的设计手段加以补充。
2 解决的措施
在充分认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综合考虑各项相关因素,归纳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2.1 尺度体量协调的整合
龙亭周边的民宅、街巷等由于年久失修至今已残破不堪,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匮乏。要在保持其原有使用功能、空间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审慎的更新改造。对于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民房应拆除重建,但新建建筑的造型设计应该对片区内的历史文脉有所继承和发展,且体量不宜过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沿湖路一侧的建筑要进行统一的立面设计,充分结合建筑功能和周边环境,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序列有致,创造出优美的景观天际线,且要对其高度加以控制,使之与周围整体风貌相协调。具体而言,即要求龙亭大殿保护范围以内建筑限高7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内建筑限高15米。此外还需增加绿化,使龙亭片区的绿化率指标达到30%。对于大殿周围个别体量过大的建筑,要结合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逐步改建或迁出。
2.2 视线联系的整合
清除龙亭大殿与铁塔之间空中视廊内所有有碍观瞻的影响因素,视廊内的建筑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遮挡视线,在200米宽主视廊范围内建筑物高度限制在7~10米。主视廊左右两侧各外扩50米的次视廊范围内建筑限高10~15米,视廊内所有建筑屋顶的造型设计要与古城风貌相协调。此外,古城墙也是开封古城的一处标志性景观,龙亭至西城墙中部的空中视廊内的建筑也要加以控制,具体内容可参照与铁塔之间的视廊控制执行。
2.3 空间的整合
开封城市布局的中轴线北从今龙亭公园南大门起,向南经午朝门、宋都御街、新街口、四面钟、自由路西口、朱雀广场、大南门,直至开封火车站的中山路一线,早在唐代的汴州城时就已经确立,后虽经历千年沧桑,其位置却始终没有改变,由此也创造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形成了开封城独特的“城摞城、门摞门、路摞路”现象。龙亭公园作为开封城市中轴线的北起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该区域内原有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整合,紧密联系在以龙亭为中心的整体空间特色中,从中折射出开封古城布局结构千年传承的时空印象。
经分析比对,确定龙亭片区所包含的历史要素主要有:龙亭大殿、宋都御街、杨潘二湖、北宋地下皇宫遗址、宋代宫廷文化展示等。
1)彰显宋代宫廷文化
将龙亭大殿之后的广阔地域,以“后苑”形式建造若干园林建筑,除用作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外,可以建少量画室,改造游廊亭阁,调整假山、水池,形成一个能够容纳较多人流、趣味性较浓的游艺休闲服务区。其中可作书画展示表演厅、皇家饮食、车马出行场所、假山河道、龙舟游乐风情等。把龙亭大殿上的表演活动移至后苑,以大大减少人流对龙亭大殿本体的影响。通过这些设计手段,着力重塑北宋皇宫的时空场所感。
2)突出轴线特色
为了烘托龙亭公园乃开封城市中轴线北起点的特征,可将御街作为步行街来设计,禁止机动车入内,并使御街两侧沿街建筑均向后退一定的距离,代之以条形绿地,上植行道树。这样即使得轴线更加明显,又丰富了街道的景观。据考古发现,在潘湖下部距地表8米处埋藏有北宋皇宫的遗址。为展示龙亭坐标位置的历史价值并提高游人的观赏情趣,可设计将宋皇宫之宫墙、大庆殿、左太和门、右太和门、宣德门以及周王府的位置(多在玉带桥附近水域中),用漂浮或夜间灯光喷泉形式,再现其核心布设。这种展示将把龙亭今日之位置与千年之前的轴线关系一目了然地联系起来,穿越时空,引人入胜。利用夜景照明设计的手法来突显龙亭片区的城市活力,并以此证明龙亭是千年不变的开封城市主轴线的最后一座标志性建筑。
3)聚焦龙亭的“水”文化
龙亭片区内最为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它那广阔的水域了,杨、潘二湖经过历史的积淀,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湖泊,而是演变成为开封古城特有的“文化景观”。要充分利用这一设计要素,借以彰显龙亭片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首先要对湖水进行清理整治,并加强管理。沿湖岸遍植垂柳,综合考虑沿湖路一侧的建筑立面、龙亭大殿、湖心亭、两湖之间的玉带桥和湖水等现有元素,选取合适的视点进行精心的景观节点设计,以形成龙亭片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营造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历史感,提升古城的亲和力。还可在潘湖东岸沿湖路的中段开辟一处供游人和市民活动的广场,并将其与沿湖路再向东一条街道围合出的一片狭长的片区做成景观绿廊,广场穿插于中,采用现代和古典两种风格的元素组合进行景观设计,与旁边波光粼粼的湖面相得益彰,形成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这样既是对龙亭水文化的一种延续,又可解决龙亭周边缺少广场和绿地的状况,可谓一举两得。
2.4 历史环境的萃取
1)道路。主要是指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
2)边界。主要是指不作道路的线性要素。常由两个面的分界线,如河岸、围墙等构成。龙亭片区的边界主要由湖岸和公园围墙两部分组成。
3)区域。主要是指中等或较大的片区,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体验。能够彰显龙亭片区历史感的区域主要有两处,一是整个龙亭公园的内部范围,即午门到龙亭北门之间的整片区域,包括杨、潘二湖;二是宋都御街的历史风貌区。
4)节点。主要是指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亦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的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龙亭片区的节点有午门前的广场、龙亭大殿前的广场、龙亭公园的后园和潘湖上的人工岛等。
5)标志。主要是指城市中的点状要素,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考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的建筑物,有时树木、店招乃至建筑物细部也可视为一种标志。可作为龙亭片区标志的主要有御街入口处的牌坊、午门前广场上的一对石狮、杨家湖上的湖心亭、玉带桥等。
通过对以上五要素的分析,以整合的方法在它们之间建立关联,理出龙亭片区的认知图式,使对其的设计能够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将之组合成为一连串的感知序列。例如可在游路组织上把潘湖东岸的“孟子游梁祠”“杨靖宇将军读书处”“花井街历史风貌区”等文化景点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以龙亭为中心的文化、文物旅游带。亦可考虑对潘湖东南角的二曾祠进行复原设计,恢复其水上殿阁形式的旧貌,和龙亭大殿形成对景等。对界面、小品、标识系统的设计注重其文化内涵。在保护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培植新的城市文化,注重时代精神在物质层面的体现。
3 结语
本文主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论述了开封古城中历史片区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的问题。在对“开封古城历史片区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这一课题展开论述的同时引出了“历史片区”的概念,从各个角度加以比较研究,将城市设计与历史片区的保护两者相结合,以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为指导,以对开封龙亭的保护规划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供实际操作的理念和策略,为龙亭片区风貌的保护与延续性发展提供思路。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3]河南大学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开封龙亭保护规划,2008.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