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51”模式助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
2017-01-17但晓波四川省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文│但晓波(四川省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用“651”模式助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
文│但晓波(四川省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安全畜禽产品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现代畜牧业发展正在向纵深转型升级,规模化、良种化、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是关键,同时要做到选址、布局、投入品、防疫、管理规范,通过建立循环生态链,让粪污变废为宝,提高其资源化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化、规模化认识不足,普遍养殖场良种化程度不高。单纯将饲料报酬、生长速度、生产性能作为衡量品种好坏的依据,而忽略了产品品质、加工要求、消费者需求等,养殖数量上存在“规模小、风险小”和“规模大、效益高”的两种极端认识。
2.规划布局设计落后。规划选址布局上往往是将就地形,方便管理,忽视了环境保护、动物防疫、政府总体规划、发展潜能等,设计建造上没有将方便管理、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加强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考虑。
3.防疫管理意识落后。“重治疗,轻防控,重兽医,轻畜牧”思想严重,无害化处理不到位。
4.营养供给存在误区。或注重价格轻视质量,或重视个别营养指标忽视营养均衡,或过分强调质量而没有权衡生产成本。
5.粪污和无害化处理严重滞后。为减少投入没有建设粪污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或为降低运行成本没有利用粪污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因懒散处理不及时、不到位。
6.信息落后,品牌意识淡薄。畜牧业生产者大部分不会使用互联网技术,没有上网条件和习惯,不了解市场信息,不知道如何用信息化技术来指导生产经营,更不知道如何注册商标、包装产品、宣传文化、打造品牌。
7.合作意识差。单打独斗的小农思想严重,喜欢按照个人意识独立生产经营,不愿意与人分享各自优势,不知道扬长避短。
二、加强六化建设
1.规模化。时代必将淘汰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规模化成了发展主流。在规模设计上不能盲目追求数量,既要考虑增加经营效益,又要考虑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既要考虑技术管理水平,还要分析环境承载能力。
2.良种化。良种是现代畜牧发展的基础,后代性状的表现有40%以上来自于父母,要在良种化的认识上扩宽思维,既要考虑畜禽生长生产性能,也要考虑饲料报酬和抗逆性;既要注重生产的产品品质,又要注重产品有加工或有深加工潜质,便于运输贮藏等。要将生态、绿色、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生产大众消费的肉、蛋、奶产品时,要充分把握市场行情与投入产出比的关系,深入分析消费者需求,让市场决定什么才是真正的良种。
3.设施化。设施化既是改善畜禽生产环境,提高其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又是减少劳动消耗,改善劳动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口资源在养殖生产中的红利已完全丧失,传统的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要求了,在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中,既要兼顾前期投入成本,又要兼顾使用年限;既要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要方便生产操作,保障产品质量;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可持续发展。设施化范围很广,包括外部的道路、水塔、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量等环境改善设施,自动饮水、供料、清粪、集蛋、产床、挤奶等生产设施,换衣鞋、沐浴、自动消毒、连续注射、疫苗保存、无害化处理等防疫设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污处理、净污道分离等环境保护设施,远程监控、档案记录等管理设施。
4.产业化。现代畜牧产业不再是农民自给自足的产业,它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精湛的管理技能,敏锐的市场运作能力,不再是单纯的生产业了,它与上游的饲料、兽药加工业,设施设备制造业,与下游的产品加工业,运输贮藏及销售服务业紧密相关。生产环节承担着技术、管理、自然、市场、疫病等多重风险,每个生产者都有自己的长处,但都存在着不足,单打独斗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只有走产业化道路,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养殖大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等抱团发展模式,才能积聚更多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才能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共同抵御各种风险,打造统一品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5.品牌化。必须加强品牌化建设,要在做好产品本身品质的基础上,通过注册商标,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精心设计包装,制作宣传资料,将畜禽及产品的营养价值、特色功效、生产环境、经营文化、服务承诺等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传统营销网点展示给广大消费者,并通过试尝、赠送、奖励等方式逐步让消费者接受,提高其知名度,同时要认识到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诚实守信的态度来培育,有了品牌效应,畜禽产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根基。
6.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其对养殖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丰富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就不知道国家政策调整、政府规划布局变化情况;无法了解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情况;不能根据上游产业变化调整生产经营;不能对新疫病发生进行及时预防、诊断、治疗、处理等。因此要想在现代畜牧产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及时收集各种政策信息,用于调整、指导生产经营,利用信息化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促进标准化生产,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行情,保证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能及时卖出并卖得一个好价钱,让信息化成为推进现代畜牧转型升级的指南。
三、规范五大行为
1.选址规范。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除要有基本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地势环境外,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其场址应远离学校、医院、居民聚居区,不在生活饮用水源、生态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污染物有相应的土地承载;要利于动物疫病防控,远离其他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场、畜禽交易场、化工、工矿企业、交通干道等,最好有自然生态防疫屏障;要达到政府规划要求,在政府统筹允许范围内修建;要有利于自身管理和发展,养殖场周边环境良好,有扩大发展规模的空间。
2.布局规范。要设立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及无害化处理区,几个区域要按照风向、水向分离间隔一定距离,净道与污道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主生产区要成流水线,种畜禽要在上风上水方向,依次是幼小畜禽、育成期畜禽,育肥或成年生产畜禽,方便各阶段转群饲养。各养殖舍内部通道与设施摆放,也要科学规范,既要利于生产管理,又要利于畜禽行为活动,要布局雨污分流走向,减少污染物处理压力。
3.投入品规范。投入品包括饮水、饲料、兽药、疫苗。一是建场前应将所需水送有关部门检测,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定期送检,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饮用水质量标准方可使用;二是所用饲料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没有国家规定的禁限药物,添加剂使用量不超标,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及以上,并在保质期范围内;三是不使用人用药物,不使用禁限兽药,严格按使用量和疗程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四是强制免疫要使用国家规定疫苗,非强制免疫要根据地方疫病潜在风险情况选择使用,且疫苗要经国家批准,谨慎使用进口疫苗。
4.防疫规范。在选址布局规范的基础上,要配备专业兽医技术员,制订养殖场防疫制度,免疫计划和程序,兽医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要从引种开始做起,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引进,并附具检疫、运输、消毒证明和免疫情况;畜禽引回养殖场后,要在专用的圈舍进行隔离观察15天以上,确认无病后才可进行正常饲养和生产;使用正规疫苗,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做好各类疫病的免疫及免疫效价监测,保证免疫实效;要严格落实进场消毒、人员、场舍、畜禽、设备设施定期消毒制度;要防止陌生人、狗、猫、鸟、老鼠进入养殖区带进病毒;要严格按照规范做好病死畜禽、病害畜禽产品、疫苗兽药废弃物、粪污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5.管理规范。细节决定成败,科学精细和人性化的管理是实现良好效益的关键。一是要参照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制定动物防疫、卫生消毒、生产记录、无害化处理相关制度;二是要科学定额工作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质量安全制度,确保不发生安全事件;四是加强员工的培育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融合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营造养殖场自身文化氛围。
四、实现一个目标
规模畜禽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物,或多或少的病死动物及其污染废弃物,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规模养殖场要加大粪污处理力度,确保不污染、不破坏环境,建设生态环保型畜禽养殖场。
养殖场主要污染物是粪尿,生产过程中要进行雨污分离,减少污染物总量,同时采取干湿分离,干粪发酵生产有机肥,它能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污水则通过修建沼气池发酵处理产生沼液用于农业生产,养殖场建设时就要考虑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时除产生沼液外,还产生大量的沼气,是很好的环保能源,可用于养殖场幼畜禽的保温,大型规模养殖场可建沼气发电站,将沼气转化为电能进入供电网络产生效益。可根据条件建立循环生态链,充分利用有机肥发展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开发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提高畜禽养殖附加效应,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