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茯苓汤治疗小儿肾系疾病验案举隅
2017-01-17张紫迎潘月丽山东省中医药大学20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4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4
张紫迎 潘月丽.山东省中医药大学20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4;2.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4
医话医案
黄连茯苓汤治疗小儿肾系疾病验案举隅
张紫迎1潘月丽2*
1.山东省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总结笔者应用黄连茯苓汤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和紫癜性肾炎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小儿肾系疾病;黄连茯苓汤;验案
黄连茯苓汤载于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所立之方。2016年为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象特点明显。笔者从事儿科临床与教学近30年,擅长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肾系疾病。其结合2016年的运气特点,以黄连茯苓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小儿肾系疾病,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方药解析
黄连茯苓汤由黄连、茯苓、麦冬、车前子、通草、远志、半夏、黄芩、甘草等组成。“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方中以黄连、茯苓为君,黄连苦寒而燥,茯苓甘淡而补,一以燥湿,一以化湿;麦冬甘寒微苦,补肺气又能润之;通草甘淡微寒,通百骸之结,利水湿,与车前子共凑祛湿之效;半夏能升能降,助黄连燥湿,加用黄芩清其热,半夏、黄芩、黄连以辛开苦降之妙,开其中焦所蕴之湿热;远志能够安神益智、宁心补血、安中、以防黄连苦寒伤及胃气;生姜辛温而润,可温中降逆;甘草甘平,补脾益气,使水不上凌于心。清代医家缪问解此方曰:“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1]。此方不仅可清热燥湿,亦可佐以健脾,使邪气除而不伤正。
2 验案举隅
2.1 肾病综合征 患儿,男,6岁,因“尿蛋白复现5天”于2016年7月5日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既往“肾病综合征”病史2年,足量激素规范减至早晚各4mg,平素于我院门诊予以配合中药治疗,每因感染病情可出现反复(冬春季为主),尿蛋白波动在+~+++之间。7月初因劳累及受凉后自测尿蛋白(+)。就诊时症见:双眼睑轻度浮肿,双下肢及阴囊无水肿,偶见喷嚏,无咳嗽,纳眠可,小便量可,夹有大量泡沫,大便调。查体:一般情况可,咽略充血,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内蕴。辅助检查:尿蛋白(+++);血生化:总蛋白43.9g/L,白蛋白25.8g/L。入院后予以足量甲强龙静滴及规范治疗,中药予以茵陈蒿汤加减,一周后尿蛋白转阴出院。2016年7月28日于门诊复诊,家长述患儿脾气较前急躁,盗汗,伴有磨牙、手足心热、口气重等,纳眠可,小便可见大量泡沫,中间易消散,边缘难消,大便可。自测尿蛋白阴性。现服用美卓乐早12mg,晚8mg。查体:舌红苔白厚略腻,咽红,脉弦滑。辨证为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方选黄连茯苓汤加减,处方:茯苓15g,黄连4.5g,黄柏6g,泽泻6g,车前子(包煎)9g,当归6g,麦冬9g,远志9g,通草6g,厚朴6g,枳壳6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连服半月,患儿症状明显减轻。因患儿服药后无明显不适,且症状明显改善,故守方继服2月余,期间稍有加减。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患儿入院至复诊的舌苔均为厚白腻,尿中多泡沫,提示有湿之象。患儿既往反复多在冬春之季,此次发病为盛夏之时,常规清热利湿效欠佳,故结合2016年岁运太水,少阳相火司天的运气特点,认为反复时正处三之气主客气皆为少阳相火时段,“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皆寒盛火郁之会也”,故见磨牙、盗汗、手足心热、口气重等证,为湿热内蕴之证。遂方选黄连茯苓汤。患儿服药后下焦水湿清利,上焦郁火得发,中焦脾土得以顾护,故盗汗、磨牙、口气重及小便泡沫等均消失。
2.2 紫癜性肾炎 患儿,男,7岁,于2016年8月18日因“反复双下肢瘀点、瘀斑1月,尿常规异常1周”入住山东中医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1.过敏性紫癜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入院症见:双下肢散见暗红色出血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腹痛,无关节痛,无热,无咳嗽,纳眠可,小便有泡沫,不易消散,大便可。查体:咽红,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阻络。住院期间查尿蛋白(+++),予以甲强龙足量静滴及其他对症治疗,中药先后方选四妙散、清热泻脾散加减,2周后尿蛋白(++)好转出院。2016年9月8日就诊于门诊,症见:双下肢无新起皮疹,无腹痛,无关节痛,腹胀,纳眠可,小便有少量泡沫,大便2~3日一行,偏干。辅助检查:尿常规:WBC 13.2p/uL,pro(+-),酮体(+-)。现服用强的松早15mg,午15mg,晚5mg。查体:咽红,上颚充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处方:黄连6g,茯苓12g,当归9g,通草6g,车前子(包煎)9g,远志9g,麦冬12g,黄芩9g,桔梗9g,熟大黄(单包)6g,竹茹9g,炙甘草6g,厚朴9g,水煎服,日1剂。连续服用7剂,尿蛋白(-)。继服1月余,患儿规范撤减激素,尿蛋白未见异常。
按:患儿发病时正值夏季,且入院至复诊之时,舌苔均为黄厚,脉象滑数,小便带有泡沫、尿蛋白阳性,提示有湿浊、湿热之患。住院期间中药选用常法清热利湿,且加用足量激素,但收效甚微。故复诊时,考虑患儿发病正值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时段,认为湿邪困脾,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的输布代谢,清浊不分,下注膀胱,可见蛋白尿。湿浊及湿热的产生皆与脾脏密切相关,脾脏本虚,故而水湿盛行。选用黄连茯苓汤,全方共凑清热利湿之效,并兼顾健脾,减轻激素副作用,防止复发。
上述两则病例均辨证为湿热内蕴,导师结合辨证及运气特点,方选黄连茯苓汤,师于常法而善变通,谨守病机,故能取效,后生当习之。
[1]陆懋修著.内经运气病释[M].周国琪,李海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7.
张紫迎(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小儿肾脏及呼吸系统疾病。E-mail:263851433@qq.com
潘月丽(1964-),女,汉族,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小儿肾脏及呼吸系统疾病。E-mail:pyl_sd@163.com
R249
A
1007-8517(2017)12-0080-02
2017-04-13 编辑: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