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涵
2017-01-17张敏
□本刊记者 张敏
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涵
□本刊记者 张敏
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阵痛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国品牌的主场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国崛起。
自主创新正在引发新一轮热潮。不久前,在合肥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掌门人安进、尹同跃双双出现在现场。原本确定应邀出席25日晚“汽车人之夜”的两位董事长为此改变了行程。
在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等人陪同下,习主席试乘了被誉为“最美中国电动车”的江淮iEV6S并给予肯定。
奇瑞首台全铝车身新能源电动车“@ant小蚂蚁”也接受了习主席“检阅”。现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了奇瑞新能源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习主席还充分肯定了奇瑞连续13年出口第一的佳绩。
无疑,自主品牌的关注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北京车展开幕日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等领导参多家本土品牌展台,鼓励他们制造更多节能和环保的汽车。
国家领导人与部委领导,缘何力挺新能源、自主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传统动能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高增长,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经济体量到当前规模,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的原因。
无论是国家领导重视度,还是汽车产业政策顶层设计,自主都被置于重要位置。从国有集团自主规划,也可以看到发展自主的强大决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与跨国汽车巨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目前的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在年销2500万辆的大市场上,“注重了量的提升,在核心技术与优秀品质上,还有欠账”(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语)的中国品牌如何反省自己,以新动力为突破口,实现真正跨越?
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球产销量第一大国这一光鲜亮丽的产销数据背后,难掩自主创新能力之薄弱。
凭借低成本优势与细分市场旺盛需求,中国汽车快速成长。这些细分市场的阶段性崛起不仅带动了一些核心产品的爆款式热销,更带动一些车企成为细分市场的明星。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品牌车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在SUV领域,自主品牌产品长据月销量榜单前十中的一大半。但在轿车市场,中国品牌主要占有的仍是10万元以下市场,10万以上市场占有率不足10%。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对此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品牌还没有进入到主流。他推断,在当前占据优势的SUV、MPV领域,当竞争到一定程度,或许也会出现同样的场景。“一旦行业出现增长降低或竞争激烈时,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就会迅速下降。”在朱华荣看来,这是中国品牌占有率持续增长背后的隐忧。
核心技术的匮乏,远景规划的缺失,让中国汽车大国的口号喊得不够有底气。逐渐收窄的市场是否意味着要收缩产能?互联时代的用户需求该如何满足?如何闯荡变化无常的海外市场……进入优胜劣汰时代的“十三五”无疑给自主品牌出了一道难题。
在硬件方面,汽车企业通过引入新制造技术,采用好的配套厂商,在品质提升进步明显,以长安、传祺、吉利等车企为例,新车的品质标准已经可以到与抗衡合资车的水准。
但在核心技术上,自主车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比如说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底盘的调校以及车辆的NVH(噪声、震动与声振粗糙度),在这些软件方面,合资和自主车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而在新能源市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去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突破30万辆,电动汽车全球占比超过30%,如果仅从“量”上考虑,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但在推动市场数据高歌猛进的背后,很多涉及到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跟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池衰减、充电故障等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急遽扩大。
同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政策设计的不完善、地方的保护主义盛行以及监管和执行不力,这体现了政策决定线路和市场潜力道路的行不通。
结合到整个自主品牌,高层关注也只是促进发展的客观因素,自主品牌主动迎接挑战,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才是内生动力。可喜的是,这个差距正在不断减小。“
汽车行业不要自贬,不要自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根据统计,中国品牌乘用车故障率已经非常接近外资品牌,基本上相当于外资品牌4年前的水平。”在“2016汽车人之夜”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致开场词时表示。
以工匠精神驱动创新
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语境下,企业越来越“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但什么样的增长能够称得上是“高质量”呢?
从行业发展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但无论是转型升级、互联网+,还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归根结底是提高产品竞争力。
创新需要有精神内涵支撑,这个内涵就是工匠精神。 没有恒心精工细作、锻造“百年老店”的匠心和决心,就没有能力发现市场需求和消费变化的前瞻智慧。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看来,“工匠精神引起的共鸣,是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期望,是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期盼,也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期待。”
中国制造缺乏工匠精神,这是一个不争之事实。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自主品牌的成长之路崎岖坎坷,持续创新异常艰难。
在当前盛行的 “互联化”、“油电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大潮下,不乏有忽视了产业的基础和研发能力的同步提升的尴尬。与其说是是浮躁所致,不如说缺乏真正的创新内涵。
从出席“汽车人之夜”的各大车企领袖表态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汽车人传承工匠精神,以及做强中国汽车业的坚定信念。
4月25日晚,出席“汽车人之夜”的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东风汽车副总经理童东城等车企高层,共同宣读了《中国汽车人宣言》。在“宣言”中,他们承诺:造好每一辆车/造每一辆好车!坚持自主创新/寻求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传承工匠精神,铸就强盛中国。
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国汽车人共同的心声。在国际竞争新常态的今天,提升创新能力也是车企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
苗圩部长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闭门峰会上透露,汽车合资企业中方股比不低于50%备受压力,股比放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长则8年,短则3-5年就会放开。
如此,汽车企业更要加强自主创新,抓紧时间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以应对未来出现的外资控股乃至独资车企的竞争。
留给自主成长的窗口正在收缩。正如徐和谊所言,在资源日益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锻炼出具有中国品牌特质的坚韧、执着、专注、极致的中国工匠精神,这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和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