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红军老战士的真实故事

2017-01-16郑桂发钱鸿江朱书忠

钟山风雨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军

郑桂发++钱鸿江++朱书忠

我们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至今仍健在的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的真实故事。通如海泰早在1928年四五月间,即在如皋西乡戈家堡宝庆寺成立了“如泰工农红军”,1930年4月,在如皋贲家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吴九成就是那年参加红军的。红十四军成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即失败了,但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苏北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江苏人民斗争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记载:“活动于苏中通如海泰地区的红十四军与全国其他军事武装一样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打破敌人多次‘进剿,壮大了自己,巩固发展了苏区,……虽然在当时党中央‘左倾盲动主义命令下,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仍执行积极进攻的战略,以致迭遭失败。但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骨干,仍顽强地坚持斗争,为后来再度兴起奠定了基础。总之,无论胜利或是失败,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均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

投身革命

吴九成,生于1915年9月5日,现龄102岁。原籍南通市海安县曲塘镇,兄弟5人,排行老二,乳名“九儿”。

童年时代,吴九成家贫如洗,只租种了地主几亩土地度日。13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母亲无法养活兄弟5人而改嫁,从此吴九成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后为一位好心的秀才收为义子。

1930年4月初的一天清晨,贲家巷北边的一棵大皂角树上高挂起巨幅标语,数十亩地的广场四周红旗招展,鼓乐喧天,广场中央用几十张方桌搭起了司令台。来自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扛着铁叉、钉耙,也有的拿着大刀,从四面八方蜂拥到会场。闻讯的吴九成背着草篮,直奔离家不远处的会场赶热闹。会场上人山人海,一个个红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前面是洋枪队威风凛凛,接着是土枪队一字排开,后面是火药枪队,有的还背着大刀步入会场,然后在司令台前组成一块块方阵坐下。吴九成从未见过这种阵势,放下肩上的草篮,直窜到靠近司令台的一侧群众队伍中。上午9时许,只见一位30刚出头的小伙子拿着用“鞋浆布”自制的土喇叭,健步跃上一米高的司令台,接着又有几位腰间挎着盒子枪的军官紧随其后登上。你知道这首位上台的首长是谁?人们都习惯称他“老何”,即何昆军长(何昆,红十四军军长兼一师师长)。何昆还未讲话,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稍后,一片寂静,何昆这才口对话筒,说道:“乡亲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今天正式成立了!”又是一阵掌声和欢呼声。接着,他讲了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的意义、目的以及今后的任务。此外,台上的“老李”(李超时,军政委)、“老薛”(薛衡竞,参谋长)、“老余”(余乃诚,政治部主任)都分别讲了话,一度全场人声鼎沸,欢声笑语胜似过大年。成立大会结束后,当台上的首长走下台时,吴九成第一个上前拉着“老何”的手问道:“首长,我够好参加红军?”军长笑容可掬地拍着九成的肩膀,操着一口湖南话“要的,要的”。说罢,派出一名小战士专门接待了吴九成,并履行了入伍手续。从此,吴九成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时龄16岁。

喋血沙场

吴九成当上红军以后,经过短暂的军训,4月16日,上级下达攻打如皋老户庄的命令。老户庄由中、东、南、西、北5个自然庄组成,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庄大、河多、沟深。庄上住着一姓张的大富豪恶绅,家有保卫团,听说红十四军成立,又从县里调来警察和省保安一个中队,于是,这里成了国民党安在如泰游击区与通海游击区之间的一个重要据点。红军决定拔除这个毒瘤。经过周密部署,一大队由何昆率领,从东面进攻东庄;二大队是中坚部队,由张爱萍指挥,从东庄与南庄之间强渡河流,直捣中庄保卫团团部;三大队及赤卫队从西面佯攻西庄,并负责阻击泰兴前来增援的敌人。战斗打响后,由于敌人武器精良,工事坚固,人员众多,加之新成立的红军部队战士缺乏战斗经验,仗从晚上九点一直持续到天快亮。面对敌我如此胶着状态,吴九成说,当时何军长非常着急,但见他亲自上阵抓起一挺机关枪一顿扫射才攻下敌人的中心炮楼,不幸的是他却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老户庄战斗胜利后,全军战士誓为牺牲的军长报仇,4月24日上级决定攻打顾高庄。顾高庄地处泰县南部与泰兴接壤,是姜黄线上的重镇。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敌人戒备森严。加上村庄四面环水,西姜黄河绕庄而过,仅有一座木桥和土坝通往庄内,易守难攻。庄内住有7家大地主,为首的顾某为保护他的家产,置办枪支,从山东、安徽等地雇用一批地痞、流氓,组织起保卫团,自任团长,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为了惩办这一恶霸,参谋长薛衡竞3个月内曾先后两次攻打顾高庄,歼俘敌50多人。但顾某贼心不死,勾结国民党反动县政府,调兵遣将加强固守,除省保安团进驻外,县警察队还派驻100多人,比泰州城内的警察还多,用来遏制红军的活动,并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面对这一顽敌,军部决定由薛衡竞率二支队一部再次攻打顾高庄。那日晚上,天下着小雨,吴九成等红军战士在大队长于咸的带领下,部队沿田间小路分两路向顾高庄摸去。部队在东口子干掉了哨兵,没想到有一暗哨看清这一情况,潜回庄中迅速向顾某汇报,因为前两次吃了大亏。这次,一边吹响紧急集合哨子,一边向黄桥、蒋垛、姜堰、张甸等地的保安队求救。顷刻间,顾高庄上灯火通明,枪声大作。薛衡竞见奇袭不成,立即命令部队实行强攻。保卫团先是借助工事顽强抵抗,后见势不妙,边打边拖延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战斗大约进行了一个时辰,突然外围四面响起枪声,估计援兵将至,恋战对红军不利。在这关键时刻,吴九成说:“只见薛参谋长站出来高声命令:同志们撤退,”随即自己操起一挺机枪阻击敌人,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腹部,通讯员见状立即抢救首长。这时,东方已经发白,敌人也不敢穷追,战士们将薛衡竞护送到横垛刘家桥河东一户农民家里救治,但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

在那战斗频繁的日子里,吴九成先后还参加过“八面围剿”、卢家庄、莫家垛、汤家苴、黄河庄、迥家垛、蒋垛、季家市、广陵镇和“黄桥八三暴动”等数十次战斗。在攻打卢家庄的一次战斗中,吴九成负伤,后经一年多护理才痊愈,至今他的右腋下还留有一块较深的伤疤。

身处低潮

1930年8月3日“黄桥总暴动”由于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命令而失败,大批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之中。9月中旬,红军被迫解散。此时,红军战士一般三五人一起,统一取名“囥种”,隐藏在百姓家中。吴九成带了5个人来到贲家巷当初收养他的秀才家中,不料被敌人发现。为了帮助战友脱离虎口,吴九成堵住前门,让他的5位战友从后门撤退,当敌人打开前门追击已撤离的5人时,吴九成也从前门脱身了。这一别就是85年,吴九成遗憾地说:“我至今也未碰到过其中一位战友。”

离开战友,吴九成像失群的孤雁,好在不久之后,他找到了叔叔吴真松,在叔叔的介绍下当了本乡裁缝店师傅申三多的学徒。一天,吴九成在店门口突然碰到了战友肖其焦(季家市人),肖告诉他是来“取经济”的(我党的暗号,意为筹集资金供党组织活动),由于情况复杂,两人没聊多久就分手了。但还是被人发现告了密,吴九成被国民党乡镇府抓了去,说他是“共匪”。后来,多亏师傅的小舅子张元郎出面,证明吴九成是其姐夫的徒弟,方才脱险。其实师傅已知道吴九成参加过红军,心想,九成已经暴露,不宜久留了,于是,便送他去上海找师兄蔡巧正,让师兄把吴九成留在尹之焦(老家泰兴尹家垛人)办的“燕子娇”服装店(上海市华德路24号),暂避一段时间,谁知这一呆就是五六年。

1940年,新四军渡江北上,东进黄桥,苏北形势有了根本好转,如泰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吴九成从上海回到江北,继续为党工作。不久叔叔过世,婶婶改嫁到古溪尹家垛。吴九成投奔婶娘改嫁的丈夫尹之荣家。由于尹之荣家贫房子少无法居住,尹之荣便让吴九成暂借宿到隔壁本家尹之如家。尹之如是民国十九年(1930)当地闹共产的支部长,长女16岁就加入了共产党,他的夫人娘家是蒋垛集镇人,姓孟,无兄妹。孟氏夫人见吴九成人品不错,有份好手艺,又没有成家,便把大女儿尹月芳许配给了吴九成。1943年,尹之如与夫人带着大女儿、女婿和小女儿回到她的娘家蒋垛集镇定居。吴九成从此成了蒋垛人。

丹心不改

蒋垛是姜堰与黄桥之间最古老的集镇,也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属革命老区。

来到蒋垛后,吴九成在东姜黄河边租了一套民房作为栖身之地,同时也为方便给新四军做军衣。一天,一批货刚做完,晚上,突然有人敲门,吴九成从门缝里一瞧,只见五六个还乡团背着枪站在门外,心想,不好,出事了!开门是死,不开门也是死,反正跑不了。急中生智,他连忙叫妻子应付来人,自己从后门窜到大河边,一个猛子潜到对岸,上岸后直奔雅周亲戚家,这才又逃过了一劫。

1943年,吴九成常去蒋垛据点伪军营部文书蒋跃东家做衣服。蒋是新四军打入伪军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在闲谈中得知吴九成的家史和经历,蒋跃东觉得这个人可靠,便酝酿吸收他为党工作。这年秋的一天,蒋跃东获悉伪军独立11旅驻古溪一部第二天将移营蒋垛,这一情报必须立即传递出去。紧急情况之下,蒋跃东想起了吴九成,便托他送交根据地尹垛乡乡长尹家祥。吴九成不负重托,将情报卷成一个小纸卷,藏在熨斗的炭灰里,上面还放了点木柴头,顺利地混过了岗哨,送达目的地。第二天,驻古溪伪军开拔,途经尹家垛西面的塌天桥时,遭到新四军三分区十四团伏击,俘伪军100余人,缴枪200多支,机枪3挺。

解放战争中,吴九成断断续续为党工作着。全国解放后,他没有向政府提及参加过红十四军和抗日的往事,也没有在乡亲乡邻面前表白过自己的光荣斗争史,更没有伸手向党要地位要待遇。老人心态平和,知足常乐,自食其力,一直以裁缝手艺养家糊口。后来年龄大了,裁缝活不能干了,就干农活,直至90多岁他还乐乐呵呵地为那几亩责任田日夜忙碌着。

20世纪末21世纪初,如皋建起了红十四军纪念馆,老人闻讯,几次想让儿孙们陪他前往凭吊过世的首长和战友。儿孙们不知老人心中的秘密,终未成行。2015年9月中旬,老人再次向儿孙们表白,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前往如皋,死才瞑目。儿孙们见老人态度坚决,不愿多拂了他的心意,只得陪他来到如皋。在纪念馆,老人驻足何昆、李超时、张世杰等红十四军首长和战友照片前,颤颤巍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不由得眼睛湿润了。老人的举动惊动了纪念馆的领导,惊动了南通市、泰州市和姜堰区的领导,这才使他的光荣斗争史为人所知。

如今,吴九成已是102岁高龄,也是红十四军唯一健在的老战士。

(责任编辑:武学沪)

猜你喜欢

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袁国平与『红军第一报』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坳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红军帽
红军灯碗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