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若干思考

2017-01-16付苗苗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师教学

付苗苗

摘要:“以学生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学;教师;学生

我认为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做到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呢?

一、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我自己也经历过考研,也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很认真的学过这门课,知道它的难点是什么,知道考试的时候怎么考,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告诉学生哪块需要多花时间啃啃,哪块可以稍微放放。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一定量的作业是必须的,学生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下如果不进行巩固的话很快就会忘掉,同时在给学生批作业的时候要仔细认真,这样的话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也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最好给一个成绩,这样学生私下会看看谁的作业比较好,这样好的会更好,不好的会争取做好,起到一个奖励和激励的作用。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有效果。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喜欢一些感性的教学材料,不太喜欢纯理论的教学,所以我讲《自动控制原理》时会放一些相关的小视频,因为这门课理论性太强,学生基本都没什么兴趣学。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时候会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题,不致于课堂太枯燥,另外我还经常会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讨论几分钟,这样也对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对学生不放心,生怕漏掉一点知识,于是每堂课都讲得满满当当,每个知识点都说得清清楚楚,每个规律都让学生记得明明白白。其实这种不信任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老师在上课时很少让学生发散性思维,一是怕管理不好课堂的纪律,二是怕学生没有这个能力想。我想我们的学生已经是大学生,他们对于课本文字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相当一定的水平,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也是没问题的,而且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怕学生不理解、怕学生不接受,一整节课都在“满堂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长期下去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兴趣,导致学生的厌烦。我想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完全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得出知识的结论。这样不仅授课形式新颖,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还没有完全定形。所以学生的可变性、可塑性很大。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的成长,而不能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更不应该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不应唯分数论人,不应以一两次错误对学生有偏见,应对学生寄予无限的希望,多欣赏和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超越自我、超越老师。如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回答错误、作业中出现错误等等,这时教师不应指责或鄙视学生,而应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应耐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不放弃、有信心能做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取得进步。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如今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师生关系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民主关系,要培养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学生犯错,作为老师,批评他没错,但是应该讲究方法和艺术,可以课下和学生谈谈,效果会更好;把学生当朋友,也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体现,教师的知识通常比学生更全面,更专业,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学生的见解;用心去爱学生,给他们力所能及的温暖,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反映。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感情,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总之,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大学教师,以学生为本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仅表现在上述几个方面,比如教师的师德,这是所有教师的最低要求等,如果有合理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渊博的专业知识,并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本,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没有理由得不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

[3]董凌波.基于“以学生为本”的高校课程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02(20):103-1107

[4]吴全华.教学以学生为本观念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9(9):20-26

[5]冀学锋.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5):65-69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